人們一般認為:動物,它們面貌醜陋,生性粗野,你爭我奪,弱肉強食,根本沒有一點“美德”可言。其實,這種看法既不全面也不科學。
非洲有一種赤蟻,竟會賞善罰惡!一旦某個赤蟻幹了壞事,同伴就會群起而攻之,立刻判處“死刑”,然後把屍體吃掉;而那些做好事的赤蟻,則會處處受到同伴們的尊重和愛護。
人人熟悉的大雁,不僅飛行秩序井然,始終保持“一”字或“人”字隊形,而且是老雁打頭,幼雁居中,最後是老雁壓陣。頭雁在前面緊拍幾下翅膀,氣流就上升了,幼雁靠著這股氣流滑翔,飛起來很省力。
珍奇動物羚羊,竟懂得尊敬老者。一隻老羊在場,眾小羊都不會躺在地上,偶爾有一隻小羊躺在地上,眾羊就會讓它立即起來。
甚至“人人喊打”的老鼠,也會表現非凡的“品德”。生物學家西蒙斯和他的助手親睹了下面一件奇事:兩隻老鼠同行,後面的一隻叼著前面一隻老鼠的尾巴。西蒙斯信手捉住了老鼠,仔細一瞧,才恍然大悟,原來後面一隻是“瞎子”。
在狂濤怒浪中展翅飛翔的海鷗,有照顧“殘疾者”的美德。一次,旅遊者向海邊投擲一些碎麵包,眾海鷗爭相搶食,有一隻海鷗竭力把眾海鷗擋住,而讓一隻斷足海鷗首先吃飽。
寒鴉,叫聲頗為難聽,但吃起東西來卻彬彬有禮,年長者先吃,年幼者後吃。
更為有趣的是貓狗之間的團結。英國一個婦女,養了一條瞎狗和兩隻貓,貓對於瞎狗似乎有同情感,無論何時何地,貓兒離不開狗,貓狗相依為命。走路時,兩貓一左一右為瞎狗引路。
動物的“美德”,雖然已經引起了動物學家的注目和興趣,但是,還沒有一種説法能夠對這些“美德”進行恰當的解釋。為此,科學家于1976年建立了一門嶄新的科學——“社會動物學”,試圖從社會學的角度來探討動物美德的奧妙和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