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開發打造寶雞新型國企
作為地處西部內陸的老工業基地——寶雞,如何在西部大開發中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解放和發展生産力,重振老工業基地的雄風?在實踐中找辦法,在創新中找答案,全面推進機制創新,為寶雞的國有企業快速發展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記者在寶雞華山工程車輛有限責任公司看到,在一條汽車裝配線上,每12分鐘就有一輛車下線。從今年開始,企業每天的銷售收入均在200萬元以上,許多人還為買車排起了長隊。但誰能想到,三年前,這個廠還是一家瀕臨破産的老國企。
三年前,差點讓企業破産的主要原因是産品單一,而如今使企業“起死回生”的同樣是因為選準了一個過硬的主打産品,1999年,在國內汽車廠家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中,他們瞅準了西部大開發帶來的農業結構調整機遇,主動與東風農用車集團合作提高産品的檔次和質量,新産品推出的第二年産銷量就上升了10倍。
寶雞華山工程車輛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金華説:“在産品開發方面要滿足用戶、適應市場,你不能"閉門造車",必須捕捉市場的信息,我們現在認識到了這一點。”
像寶雞車輛廠一樣,1998年也是寶雞市國企最困難的一年,全市預算內工業企業虧損面高達66%,虧損總額達1.94億元。為了讓國企早日脫困,寶雞市以深化企業改革、加快機制創新為突破口,把國有大中型企業脫困與改組改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等緊密結合起來,使全市國企改革健康推進。
在寶雞住金石油鋼管有限公司,有一條長623米的生産線,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中口徑直縫焊管生産線。在去年的8個月的時間裏,産量達到了7萬4千噸;而在過去十多年裏,同樣是這條生産線,它的歷史最高年産量年産量卻只有5萬多噸,是什麼原因實現了這麼大的突破呢?
管理落後帶來的效益低下,一度使這條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的生産線成為企業的“包袱”,而使它發揮出巨大潛能的是管理機制的變革。寶雞石油鋼管廠與世界500強的日本住友公司組建成為合資公司,這就使得管理機制一夜之間與世界接軌,使企業內部多年的“頑疾”藥到病除,合資企業原計劃3年後贏利,沒想到僅運行了4個多月,就達到了贏利狀態。
寶雞住金公司王鴻傑説:“以前在國有企業幹好幹壞一個樣,就象在自己家裏面,有什麼缺點也無所謂,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在合資公司,優勝劣汰,所以説,大家感覺好象在別人家裏作客一樣,,儘量想表現自己的優點。”
今年寶雞市提出了“工業強市”的奮鬥目標,又為寶雞國企進一步優化工業結構,提升工業發展水平,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必也將使寶雞這個老工業基地,重振雄風,創造出新的更大的輝煌!
(記 者:高峰 王軍來 源:陜西臺編 輯:楊 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