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宣傳周
首頁 | 電視指南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ENGLISH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 視聽在線
 
首頁
陜西
甘肅
廣西
西藏
內蒙古
青海
黃金周
新疆
寧夏
四川
重慶
貴州
雲南
延邊
恩施
湘西
 
  精彩看點
 
 

一口秦腔

  不聽秦腔,不算真正了解陜西。
  因為秦腔是陜西人的情緒,也是陜西人的根。
  秦腔,到底是許多人愛過的東西。

  剛到西安,就有人給我們推薦秦腔,説不聽秦腔,不算真正了解陜西。
 
  因為秦腔是陜西人的情緒,也是陜西人的根。陜西人幾乎沒有不會吼秦腔的,據説從軒轅黃帝開始,秦人用來表達心緒、抒發感情的獨特方式就是秦腔。

  現代傳媒如此發達,何必非得在陜西聽秦腔呢?

  這就象在西府吃哨子面、在法門寺嘗鍋盔的道理是一樣的,聽的就是那一口的地道。

  一般的戲曲都用"唱"字來形容,可秦腔不同,陜西人喜歡用"吼"字來表達。

  單這一個"吼"字,就充分體現了秦腔的激昂、厚重和鈧鏘。

  八百里秦川、八水繞長安;吃的是鍋盔、造的是楞漢。——陜西人實誠,所以聲韻也是那麼地直白。--品著秦腔,就是品著秦地的人、秦地的個性和風物了。

  秦腔是許多戲種的祖先,單單陜西一省,秦腔就有許多分支和流派。比如東路的渭南、潼關一帶,秦腔的特點就是慷慨高亢。而西路寶雞一帶,秦腔的品質卻較溫婉……還有溫婉的"道情"、綿密的"花鼓"、含蓄的"漢調咣咣"、以及直來直去的"銅川棒子"……不管是哪種演唱形式吧,它們都只是秦腔的一種表情、一種姿態而已。

  聽易俗社的老社長介紹説,秦腔的氣質得益於黃土高原的山川大河、來源於曆盡風雨的城郭以及幾千年來赫赫的文化。

  秦地上曾有過13個王朝,73個帝王。經濟文化尤以漢唐為盛,到明清時開始沒落,而秦腔卻在此時成熟。它以格外的繁榮融進鄉野,使各個村落的年夜節慶分外熱鬧起來。

  然而秦腔真正的成長卻在辛亥革命之後,一個叫"易俗社"的劇團本著"移風易俗"的精神開始傳播這種被注入了新的思想與內涵的藝術。而秦腔也終於從農村走進了都市。

  當延安窯洞的燈火漸漸亮到北京城的時候,秦腔終於成為世界上著名的戲曲曲目;而"易俗社"也成為世界三大劇團之一。

  無論颳風下雨,易俗社的新老劇目仍在演著。就算假日,練功房裏也能看見演員們勤奮的身影。不為別的,單為那滿座時的一聲喝彩。
其實我認為秦腔有兩種聽法:一是去最古舊的鄉村,住在有幾十歲高齡的窯洞裏,一邊看大娘忙著手裏的活計,一邊聽她不經意地喊上兩嗓子;或者去秦腔劇團,看看用現代舞臺藝術武裝起來的最古老的秦腔。聽不懂不要緊,那邊有電腦打字的投影。

  秦腔,到底是許多人愛過的東西。

  (秦腔創始人:李桐軒、孫仁玉、范紫東、延安、易俗社、《郭秀明》、《詩為媒》、《學員》、《雙錦衣》、《三滴血》、《情殤》、《遊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