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眼中的延安
我是在紅霞映滿天際的時候來到了延安。霞光映紅了延河水,映紅了鳳凰山。夜幕雖然悄悄降臨,但寶塔山卻漸漸亮了起來。明天我就要開始我的延安紅色之旅。
穿紅軍服照相是延安留念的好選擇
今天天氣很好,一大早我們就來到了久負盛名的棗園。棗園大門的石柱上刻的其實是"延園"二字。問了導游才知道,棗園所在地是棗園村,中共中央進駐延安後將這所莊園命名為"延園",但人們已經習慣地稱這裡為棗園,所以延園的名字自然就沒有流傳開來。我們來得正巧,棗園內陜北民間藝術表演正演得熱鬧。 小朋友可能沒有聽説過"秧歌"是一種什麼舞蹈,有些不知所措。可是大爺大媽們扭起來卻特別自在,我這個生於70年代的人,站在他們中間,體會兩種別樣的心情。 棗園內的中共中央書記處禮堂是44年至47年3月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室,同時也是餐廳和俱樂部,多少重大戰略決策就誕生於此,比如我們所熟悉的赴重慶談判的決議就是在這張桌子上做出的。禮堂後面的山坡上是領袖們當年的住所。拾階而上,這裡就是毛主席的舊居。這孔窯洞是毛主席的小會議室,幾件簡單的靠背椅和茶几,漆面已經斑斑駁駁,只有射進窯洞的那束陽光仍然那麼耀眼。主席的院落是並排五孔依山而建的石窯,窯洞旁有一個小黑洞引起了我的好奇,裏面很黑,看起來好像很深,它是做什麼用的呢? 原來這個防空洞可以通向後山和朱老總的院落,遇到緊急情況方便轉移。 朱老總是主席的鄰居,一樣樸素的院落和陳設,讓人只有感嘆那個年代的艱辛。小院裏有一個小石桌,上面刻有兩副棋盤。導游告訴我,小石桌是朱老總留下的,因為他喜愛文體活動,所以院子裏少不了這副棋盤。 這紅軍的衣服一穿還真像個紅小鬼。小弟弟羨慕姐姐有了紅軍照,也要來一張。穿紅軍服照相費用很低,是延安留念的好選擇。告別棗園,我們趕往楊家嶺。
地道的陜北剪紙表演
導游正介紹楊家嶺舊居的情況,忽然傳來了歌聲,我們循聲而去。 歌者是著名的剪紙藝術家李福愛,她生於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延安安塞,獨特的地域環境和文化氛圍賦予她靈性和智慧,她的剪紙題材豐富,具有濃郁的陜北農家特色,這是她根據陜北民歌創作的作品,令人嘆奇,邊唱邊剪是李福愛的絕活,令觀者既飽眼福又飽耳福。 楊家嶺能看到地道的陜北剪紙表演,走時捎上一兩幅,又是很好的紀念品。
歷史的印證
我的第三站是延安歷史紀念館。這所佔地一萬多平方米的紀念館已經有5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最早開放的紀念館之一。不去不知道,這所紀念館還真是值得一看。館內保存了35年10月到48年3月,中央紅軍到達陜北以及在這裡艱苦度過的十三年光輝歷程的大量珍貴史料,讓我終於有機會對課本中所講到的歷史有了最直觀的印證。 不上寶塔山,就不算真正到過延安。站在寶塔山頂,俯視延安城,"三山對峙,兩水襟圍"的特殊地形盡收眼底。一天來的游覽,使我對延安的印象變得真實而豐滿。臨別之際,我想説:"再見了,紅色的山溝溝;再見了,延安。"
8月23日(周五)18:25《旅游黃金線》欄目播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