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宣傳周
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 | 財經 | 文娛 | 體育 | 生活 | 國家地理 | 環球 |西部 | 廣告 | 視聽在線 | 在線主持 | 春節晚會 | 十六大
 
首頁
陜西
甘肅
廣西
西藏
內蒙古
青海
黃金周
新疆
寧夏
四川
重慶
貴州
雲南
延邊
恩施
湘西
 
  精彩看點
 
 

回族風情遊


  今天是我們寧夏宣傳周的最後一天,在今天的節目裏我們要為大家介紹寧夏獨特的民族風情。寧夏是歷史悠久的回族聚居區。目前,在寧夏回族人口占總人口的三分之一,是寧夏的主體民族。

  回族風情——花兒與少年

  回族,在與漢族等兄弟民族長期相處的過程中,由於相互之間的文化藝術交流,既共同推進了中華文化藝術的發展,同時,也保持和發展了本民族獨具特色的文化,豐富了民族文化藝術的寶庫。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到這座寶庫中去淘淘寶貝!第一大寶——寧夏花兒!!
  回族人民喜歡唱高亢、婉轉、動聽的民間高腔山歌——“花兒”。當你來到六盤山區和同心、鹽池一帶,無論是在盤山的羊腸小道上,牧羊的山坡上,還是在拔草的麥田裏,打谷的禾場上,以及在送媳婦回娘家的驢背上,農家小院的炕頭上,不時都能聽到或男或女、或雙或單、或領或合的花兒歌聲。寧夏花兒又稱“山花兒”、“幹花兒”、“土花兒”。花兒形式靈活,曲調優美,不用樂器伴奏,即興演唱,把手往耳後一搭,張嘴就唱,想唱什麼就唱什麼,內容非常廣泛。

  回族風情——口弦叮咚

  其實在西部這塊大地上不但蘊藏著豐富的物産資源,更有很多價值相當高的文化藝術作品!像寧夏花兒,青海花兒,陜北的信天遊,這些都是唱出來的,光是唱我們還不過癮,馬上讓我們去聽聽,寧夏的回族朋友“彈”的功夫 !!
  寧夏南部山區的回族婦女愛剪窗花,愛彈口弦。每當月上柳梢或星光燦爛的夜晚,在竹林蕭蕭,溪水潺潺的山莊,你經常會聽到一種令人神往心醉的“叮叮咚咚”的“口弦”聲響。它或弱或強、或低或高。或斷或續、或遠或近,十分悅耳動聽。“口弦”也叫“口琴”、“口銜子”,是一種銜在嘴邊的民間小型彈撥樂器。回族婦女還喜歡在口弦上繫上五顏六色的絲穗子、珠子等裝飾品,不彈時挂在衣服紐扣上,這既是愛美的表示,又是有音樂才能的顯示。
  
  回族風情——清真菜譜
  
  清真菜譜是寧夏回族飲食文化的重要內容,自治區首府銀川的飯店餐館50%以上是清真的。在這裡人們可以品嘗到不膩不膻的清真菜、清真食品,像手抓羊肉、清燉羊肉、清蒸羊肉、羊肉燜肚飯等等都是堪稱膾炙人口、富有地方特色的美味佳肴。
  馓子,是寧夏回族傳統食品之一,其配料、製作都很講究,寧夏的馓子股細條勻,不僅吃起來香酥可口, 而且講究造型美。
  蓋碗茶,是寧夏回族茶文化的一大特色。蓋碗,上有蓋,下有托盤,碗口大底小,造型美觀,輕巧玲瓏。沏茶與配料也有講究,有所謂"八味茶"、"十味茶"等不同的沏法。通常説的"八味茶"(也叫"八寶茶"),配料有:茶葉、白糖(或冰糖)、紅棗、核桃仁、桂圓肉、芝麻、葡萄幹、蘋果片等。飲用時將蓋與碗輕輕錯位,清香四溢,回味無窮。

  回族風情——同心清真大寺

  最後的一站,我們要去寧夏目前最古老的清真大寺去看一看!同心清真大寺,是寧夏現存最古老、最宏偉的一座清真寺,也是著名的革命文物,它已被自治區列為全區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同心大寺,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它本是宋、元遺物。當初,這座清真寺建在小土山上,高出地面十丈,四週民房聚集,花草繁多,清水河映照著古寺的倒影,十分美麗壯觀。
  現在寺院入口處附近的墻上,有兩塊石雕橫額,分別留有:“明萬曆年間重修”和“乾隆五十六年辛亥蒲月重修”字樣。這説明大寺現址至少也有四百餘年了。
  同心大寺坐西向東,佔地 3542平方米,分上下兩部分,下部是寺門、影壁、井房、浴室。主體建築邦克樓和禮拜大殿建在一個7米高、前圓後方的磚砌臺座上。正門向南,二門向西,佈局轉折有致,不像一般寺院那樣,前後幾進院落,步步深入,只朝一個方向。

  出行提示:

  1.語言——回族通常使用漢語。民族聚居地區,除使用漢族方言外,還保留著相當數量的阿拉伯語和波斯語語匯,如:多斯蒂(兄弟)、色倆目(您好)、虎失奴底(滿意)、都士曼(敵人)、伊不利斯(魔鬼)等等,這構成了回族人民經常使用的一種特殊的民族語言詞彙。

  2.禁忌——回族禮儀
  寧夏回族很講究禮節,晚輩見了長輩,要停下來,道“色倆目”,向長輩問好,長輩也禮貌地向晚輩回“色倆目”問好。客人到家入座時,按輩份年齡入座,長者在前,晚輩在後,並不得在客人面前走動。吃飯時,先讓客人吃,然後主人才動筷子。餅子、饃饃要用手掰開吃,不可囫圇啃咬或大口嚼咽。忌諱進食時出聲音、喝茶用口吹或吸出聲音。向客人倒水、加菜時,要向內撥、倒,很忌諱反手向外撥倒。陪客吃飯也很講究,男客人由男主人陪同,女客人由女主人陪同,晚輩不能陪客用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