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青山予後人
1989年,貴州省委、省政府作出了10年綠化貴州的決定,經全省人民共同努力,1998年提前兩年完成規劃的主要指標,生態建設邁出了可喜的一步,森林覆蓋率由18.3%上升到30.83%,實現了森林面積、森林蓄積、森林覆蓋率同步增長。為加快貴州生態建設步伐,省黨代會又提出了把提高森林覆蓋率和減少水土流失作為貴州生態建設的主要目標。 為了儘快扭轉貴州生態資源不足、水土流失嚴重的狀況,近年來,國家在貴州先後實施了以提高森林覆蓋率為目標,建立長(江)防、珠(江)防工程、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還草工程、沙漠化治理工程,以及世界銀行貸款造林工程等。國家在貴州實施的重點生態工程造林比重,在“九五”期間佔到全省造林面積的53.6%。 “十五”期間僅 2001和2002兩年,總投資增至16.8億元,大大加快了貴州生態建設的步伐。 過去,單一的生態防護林和滯後的林業加工,阻礙了林業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的速度。靠單一的造林模式,過不上富日子,從而制約了農民群眾造林的積極性。如何解決農民群眾在生態建設中的實際困難,使林業生産建設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近年來貴州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經濟林面積逐年擴大,已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主要來源和地方經濟支柱。 隨著生態建設步伐加快,保護森林資源的力度也在增大。2001年,全省商品木材産量比“八五”末減少64萬立方米。森林和野生動物保護區增加34個,面積增加1217平方公里;建立了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和珍稀瀕危植物保護繁育中心;完成了5個國家級、11個省級、2個縣級森林公園的建設。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全面實施,取得了明顯的生態社會效應。 生態建設是貴州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重點之一,到2010年,全省要實現森林覆蓋率38%,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初步得到遏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建立起比較完整的林業生態體系和比較發達的林業産業體系,從而實現貴州林業的跨越式發展,留青山予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