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頻道首頁 |
西部節目時間表 |
特別關注 |
美麗西部 |
西部之旅 |
西部人物 |
西部大開發 |
大話西部 |
網文精華 |
視聽西部 |
西部概況 |
|
“咬一口就扔”:西部能源開發浪費驚人 央視國際 2004年11月05日 10:20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記者/儲國強 劉軍 熊聰茹 攝影/任軍川 西部省區蘊藏著豐富的能源資源,是目前我國能源的儲備中心和戰略重心。但記者不久前在內蒙古、陜西、新疆等省區採訪發現,這些地方的能源開發出現嚴重的資源浪費現象,業內人士痛惜地稱之為“猴子吃蘋果”——咬一口就扔,數以百億噸計的資源在挑肥揀瘦的開採過程中被白白扔掉,如此下去,真正到了餓肚子的時候,我們只能看著別人吃蘋果,後悔都來不及。 50年“扔”了6個百億噸級大煤田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許多從事煤炭、石油行業的人士對開採中的浪費十分擔心。陜西省煤炭工業局副局長白宏説,按《煤炭工業技術規範》要求,礦井採區的回收率最低不應小于75%,但現在陜西省沒有一家煤炭企業的回採率達到了規定要求,全省的煤炭資源回採率平均下來不到30%。從數字上看,有的煤礦從儲量上看能開採上百年都不止,但把這些因素一考慮三四十年就開完了。 山西省一家大型煤炭企業負責人説,在企業的6個主要生産礦中,已經有3個礦經過不到50年的開採,面臨資源枯竭,即將在三五年內被迫關閉,而這些礦的設計生産年限都是100年以上。 據介紹,現在開煤炭的綜採支架一般是4.8米高,而包括陜北、內蒙古、新疆的煤礦煤炭層都很厚,在新疆的一些煤層平均厚度就達五六十米,許多開採企業不論煤層是十多米還是幾米,都只是吃肥丟瘦地從中間開採那麼一趟,大量資源就這樣浪費了,有人把這種現象稱為能源開發“吃菜心”。在目前煤炭開發熱火朝天的內蒙古鄂爾多斯和陜西榆林,大量十多米厚的煤層都是這樣吃“白菜心”式的開採,而且一些大型煤礦浪費起來資源損失更大。記者在採訪中看到,不少地方,基本上不經常核實煤炭儲量,不少煤炭企業為追求經濟效益,薄煤層、地質構造比較複雜的煤炭資源基本上棄之不採,特厚煤層僅採一層。 按要求,開採較厚的煤層要採用分層技術,逐層開採。但由於分層開採在第一層開採完後不僅需要一年以上的沉積,在第二次開採時還需要做人工圍頂,相對來説開採成本增加,工藝複雜,企業慮都不願意採納這一技術。白宏説,雖然分層開採技術已十分成熟,但目前陜西省境內的煤炭開採企業沒有一家採用這一技術。 資料顯示:我國從1949—2003年間,累計産煤約350億噸,根據有關煤炭資源專家的初步估計,煤炭資源消耗量已超過1000億噸,扔掉的資源幾乎是被利用資源的兩倍——“吃菜心”的開採過程中,我們至少白白扔掉了650億噸的煤炭資源,接近我國目前全部尚未佔用的煤炭精查儲量,按我國去年的煤炭消費計算,這些煤夠我們用38年。 石油開發中的浪費同樣驚人,新疆一般油井的采收率能達到40%,而在陜北一些油井的采收率才百分之十幾。一些企業從成本考慮,沒有採用提高采收率的注水技術。 能源開發的“菜心”還要吃多久 記者發現,這些浪費現象在一些能源産區並沒有引起足夠重視,一些領導幹部都不了解具體的采收率,許多人説法不一,很少能聽到確切的數據。如在鄂爾多斯市,市煤炭局一位幹部稱,地方煤炭企業的回採率能達到50—60%,中央企業能達到70%。而就在這裡的一位中央企業部門領導告訴記者,除了露天開採,根本不可能達到70%的回採率。 許多人士擔心,能源開採業與這些一次性能源息息相關,它從一開始出現就意味著消亡。現在這種低回收率的開採,只會加快這個消亡的進程。在一個煤炭資源大市,一位煤管局領導根據當地煤炭資源的遠景儲量與目前産能,竟然樂觀地給記者算了一筆資源賬:儲量1萬億噸,目前年生産約1億噸,所以這樣算來可以開採1萬年……針對這種並不鮮見的盲目樂觀,專家指出:一些能源産區動輒拿出一堆探明儲量、遠景儲量等數字,但在這些探明儲量中經濟儲量(有開採價值的儲量)只佔很小的比例,而考慮到低回收率因素,情況並非像他們想象的那樣樂觀。 目前西部能源開發中出現浪費現象的,不僅僅存在於小型開採企業,而且存在於大中型國有企業,其原因也不僅僅是開採技術不掌握,而是目前國家在資源管理上存在一些漏洞,一方面沒有有效的手段促使企業提高資源利用率,另一方面出於種種利益之爭出現無序開發,造成更大的浪費。 記者採訪了解到,有的大型煤炭生産企業為了提高生産效率,在分佈並不規則的煤田上僅安排一個大規模的採煤工作面,放棄了大量的邊角資源。記者在西部看到一個現代化生産礦井,最初的設計年生産能力為300萬噸,經過不到10年間的數度擴能,年生産能力已經達到1200萬噸,經營者告訴我們:“由於最近兩年的煤炭行情十分看好,所以企業準備再次擴大生産能力,明年將達到1500萬噸。”有業內人士形象地解釋這種開採方法浪費驚人:資源好比一塊不規則的豆腐,如果只從中切出最大的、方方正正的一塊而其它棄之不用,與把它分別切成大小不同的幾個方塊比,自然是後一種的利用效率高。更有甚者,在一些燃點低的煤田,經過“吃肥丟瘦”的開採之後,由於大量空氣進入廢棄的採煤工作面,在短短幾個月之內就會發生自燃現象,用不了多長時間,採空區就會形成一片火海。 應對能源緊張,向開採方式“要資源” 陜西省煤炭工業局副局長白宏説,現在國家對煤炭行業的管理非常弱化。現在能源開發熱得很,但對開發中的浪費問題卻沒有去管,沒有政府部門對浪費現象進行監督。過去煤炭管理部門核銷儲量時,有規章制度可循,但現在都是煤炭企業自己幹,自己核銷就完了。雖然各大企業搞分層開採的技術都掌握了,但卻沒有人願意搞,不論多厚的煤層就這麼開採一層。在法律法規上沒有什麼強制措施,就不會有人做。 業內人士認為,應對能源緊張,我們更多想到了找資源、多開發、節能等措施,卻沒有充分重視能源開採的管理與監督,浪費驚人,説明向管理“要資源”的潛力巨大。 對資源的勘探規劃滯後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資源的浪費。在陜西和內蒙古一些地區,許多礦區都沒有詳查,也沒有統一的開發規劃,政府部門的多頭管理使一些地方開發秩序混亂。許多企業都是挑肥揀瘦,出現嚴重的資源浪費。 小煤礦、小煉油和私人油井在一些地方的發展曾經一度失控。儲煤大市鄂爾多斯市的地方煤礦最多時竟達1800多家,神木縣小煤礦在整頓之後目前也還有198個。由於技術條件、投資實力等限制因素,這些企業資源回收率很低,成為資源浪費的另一個原因。 一些政府部門領導和能源開發企業負責人呼籲,國家應從國家戰略大局和可持續發展的高度重視解決西部能源開發浪費問題。國家應該從能源資源管理、開採體制上進行改革,通過資源有償使用、資本化運營等多種方式解決。對目前的資源管理體制改革,通過行政手段和經濟手段相結合的辦法減輕對資源的浪費。 神華準格爾能源有限公司一位負責人建議,要用法律法規和市場調節機制約束和規範能源開採企業合理有效地開發利用資源,實現保護性開採。國外一般都實行準入制,對能源開採企業的規模、回採率、環保等指標都有嚴格要求,要提高辦礦準入條件,使開採企業建立在較高的辦礦技術水平上,達不到規範標準,不準建礦。 白宏認為,針對廉價甚至無償佔有資源是造成浪費的重要根源,一是要對資源補償費進行改革,由現在按産量徵收改革為按資源消耗量徵收,即按劃分給開採企業的資源儲量來計算,如果企業浪費了,仍需交納補償費。二是要調整資源稅徵收辦法,制訂資源回收率的評價標準,按資源回收率確定相應的收稅標準,資源回收率越低,資源稅越高,或用回收率除稅率計算收稅標準,從稅收上促使企業提高回升率。 他們還呼籲,要完善煤炭資源管理辦法,嚴格資源審批管理制度,明確市級以下政府和部門無權處置煤炭資源,使多頭管理導致的無序開發狀況有所改善。並且要落實儲量管理責任,制定儲量管理考核獎懲辦法和儲量損失審批辦法,徹底改變嚴重浪費煤炭資源現象。(完) |
(編輯:西尋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