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頻道首頁
西部節目時間表
特別關注
美麗西部
西部之旅
西部人物
西部大開發
大話西部
網文精華
視聽西部
西部概況
>> 媒體評述

從“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説起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25日 16:23

  新聞背景:“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啟動

  新華社2月20日電 農村孩子大學難考,考上大學的又大都跳出“農門”。為儘快給農村一線培養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技術和管理人才,教育部決定利用現代遠程教育技術,從7月起在全國百縣試點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計劃單列、註冊入學、不轉戶口、就地上學,修滿規定學分即頒發國家承認的學歷文憑。

  “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招收對象主要是高中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的農村青年,鼓勵復員退伍軍人、農業科技示範戶、村幹部以及鄉鎮企業或龍頭企業&&人、科技致富能手參加學習。

  反方觀點:良好初衷如何實現

  教育部的實施方案可謂週到。説實在話,我從來不懷疑,技術問題會對“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形成多大障礙。

  但是,為農村第一線培養“留得住、用得上”的技術和管理人才,使他們成為農村各項先進事業的&&人,決不僅僅是教育這一個環節的問題。如果把人才培養比喻為一座橋,那麼這座橋兩端的“引橋”——生源的進口與出口,就直接決定著“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的最終走向。

  按照教育部有關人士的説法,“一村一名大學生”只是一個形象的説法,這“一名”是有保證的。比如説有獎學金,當然希望最優秀的人,將來他能帶動農村的發展。而其他想入學的人,也可以自願報名,但這是“按照一般的來入學,沒有限制”。前者“最優秀的人”,要經過村裏推薦,要享受獎學金之類的待遇。而後者“一般的來入學”則沒有這些。有了這樣的區別,誰能享受村裏推薦,成為“最優秀的人”?村裏有些權勢的人就大有文章可做了。就現在我國農村基層政權的民主狀況來説,被推薦的人選會是什麼樣,實在讓人不敢樂觀。

  再從學員畢業後的“出口”來看,該項工程的最大價值在於“培養農村實用人才,帶動一方百姓富裕”。可就算是培養出來的個個都是真正的人才,又以什麼方式讓他們帶動一方百姓富裕?是讓他們回去後都當村幹部,還是當個科技推廣站站長之類?如果他們不太具備相應的能力,或回去後不願幹這些“帶動”的事,而是只醉心於個人的發家致富,那這項工程的價值不是大打折扣了嗎?再者説,對自己掏錢上學的學生來説,自主擇業幾乎是天經地義的事,流動是絕對的,不流動是相對的,誰又能保證他們必然回到原籍“帶領鄉親們致富”?這項工程的社會價值是不是又要打上幾分折扣?

  “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從初衷、方向上是無可置疑的。由於目前還處於探索、嘗試階段,有一些不完善、不配套現象也屬正常。但是,政府應該正視這些不完善、不配套,更應致力於從全社會的高度作為著眼點,將教育本身與生源的“入口”、“出口”來統籌考慮,確保這些學生最終能成為“留得住、用得上”的技術和管理人才,成為推動農民增收和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人。馬龍生

  好大一個“泡沫”?記者對此計劃的擔憂

  一憂是經費問題。顯然,要想讓這個計劃真正發揮作用,不能讓收費成為就學的門檻和瓶頸。但據説在這個計劃中“學費需要學生自己負擔,以維持基本的教學運轉”,根據大多數農民收入的現實情況和目前高校普遍的收費額度,這大概有點不太現實——是不是應該有專項基金補貼,或專門政策規定由各級財政予以一定補貼呢?還沒有聽説。那麼,這個由教育部獨家實施的計劃就有點“勉為其難”的感覺。

  二憂對這些“農村大學生”的培養目標的定位,即“如何用得上”問題。這些“農村大學生”將來應該怎樣在農村發揮具體的“龍頭”作用?是作為基層幹部還是只作為有某項專長的“示範戶”呢?若是前者,或應注意這個形式成為某些有“門路”者“鍍金”的渠道,從而加大農村就業收益等方面的不公,損害農村基層民主建設。若是後者,則應該配套相應的扶持政策,否則便極有可能讓部分畢業生“英雄無用武之地”。

  三憂對成人高等教育的負面影響。“學分銀行制”雖然是一種照顧農村和農民實際的方式,但我卻在擔心,這樣就可以取得國家承認的學歷文憑,會不會由此産生一批“真的假文憑”?毋庸諱言,近些年的成人高等教育已有“泡沫化”之嫌,已經廣遭批評,基於這一計劃招生對象和管理方式的特點,這一方式會不會進一步吹大這個“泡沫”呢?(郭之純)

  正方觀點:目的明確切實可行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育部推行“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是求真務實的表現,是為農村撒播的星星之火,更重要的是這個計劃目的明確、切實可行。

  “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是對症下藥。多年來,不少“跳出龍門”的農村大學生畢業後不回農村;而農村薄弱的基礎教育使一批孩子又考不上大學。這種狀況造成廣大農村人才匱乏的困境。多年來我們的政府實施不少扶貧活動,應該説有一定效果,但從培養人才的根本上入手,這還是比較全面的一次。

  “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目的明確。吳啟迪説,這次培養的大學生,不僅要掌握實用技術,還要學一些基礎課;希望這些農村大學生成為農村最基層的幹部。確實,看看那些先富起來的地方,富裕的途徑多種多樣,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有一個好的&&人。在目前這樣的情況下,農村迫切需要有文化、有目光、有膽識的好&&人,好&&人從哪來?這種目的明確的培養無疑值得稱道。

  “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是切實可行的。不管是採取註冊入學、就地上學的方式,不轉戶口,還是學習過程中實行“學分銀行制”,都切實考慮了學習情況和畢業後的去向問題;而今年在西部地區100個縣先期投入1000萬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則從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學生的負擔,從而保障這些不富裕的學生能繼續學業;至於課程將按學分收費,對貧困地區學習優秀學生設立獎學金制度,發行的農村版文字教材和音像教材,比其他教材價格也降低30%”等,更是實實在在的措施保障。劉鋒

  用得上才能留得住

  “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在基層有一定的基礎,如,2001年遼寧已在全省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2002年河北農業大學實施的“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2003年黑龍江省啟動“村村大學生計劃”等。目前遼寧已有7381名農村大學生成為村官,在農村成為一批適應市場經濟的“領導人”,應用科學技術的“明白人”,發家致富的“&&人”。

  各地的實踐證明,用得上才能留得住,這些新的“科技力量”進入農村這片廣闊天地後,能夠有效地幫助農民掌握農業生産急需的實用技術,提高他們與農業現代化相適應的文化科技素質。同時,還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農業、農村幹部的政治業務素質、管理水平和決策能力,最終建立一支適應發展市場經濟、農業産業化需要的高素質農業、農村幹部隊伍。

  教育部決定利用現代遠程教育技術,從7月起在全國百縣試點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有理由相信,這一偉大的計劃,必將為農村的經濟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冉福

  眾説紛紜:揠苗助長難以發揮作用

  現代遠程教育是近幾年剛剛興起的一種教育,其發揮的效果和威力還有待實踐的進一步檢驗。遠程教育要求電化教學,很多設備要花不少的經費配置,這對於一個邊遠農村或對一個小縣城來説可不是一筆小數目,誰來承擔?

  再説,一個缺乏知識基礎,沒有一個受教育的連貫過程,讓一些早就脫離書本或者根本就沒能力繼續深造的農民讀大學,他能否跟得上?能否學得好?要是花了大量精力,耗費了鉅額金錢打造出來的“農民大學生”不合格,誰之過?果凍

  建立全社會資金投入機制

  這種大規模面向農村的高等教育,要執行起來並達到良好初衷,需要強大的經濟支持。光靠教育部發個文是不行的,需要國內、國際基金組織、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及個人投入資金,共同把這個計劃更快、更好地實施開來。只有充分發揮社會力量來增大教育投入,建立一種由社會和政府共同承擔資金投入的機制,才能既不增加農民負擔,又真正為農村和邊遠地區培養好“用得上、留得住”的實用人才。張文

  先讓農家子弟都能上小學

  農村需要大學生嗎,當然需要,何止是一村一名,一戶一個才好呢。但就目前來説,農村更需要的是,讓所有的小學生都能上小學,讓更多的農村子弟讀完初中。現代遠程教育以比較發達的經濟和比較發達的通訊網絡為基礎條件,而真正擁有這些基礎條件的農村地區又有幾個。所以解決農村人才匱乏的治本之道,只能是加強農村基礎教育,讓每一個農民的孩子都有一張安穩的課桌。王志(北京娛樂信報)

(編輯:西尋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