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
電視指南頻道
> 主持人
給《朋友》欄目的建議:要辦好《朋友》先要懂“朋友”
作者:瀋陽的王(2002-08-26 11:15:59.0)
以前王剛主持的《朋友》節目我會有選擇地看一看,我倒沒有覺得把中心朋友定位在明星身上有什麼不好,因為他們是公眾人物,大家通過熒屏“了解”他們,想看到他們現實“真實”的一面,《朋友》這個節目滿足觀眾這樣的需要。至於後來批評《朋友》成為明星之間的相互吹捧,我因為看得不是太多,也沒有那麼注意,沒有這樣的感覺。朋友之間如果在媒體公開談論對方,當然不會主要説對方如何不好,説自己非常不滿對方的話,那不是朋友是敵人,因此相互誇讚對方也很正常。就算普通人之間的朋友關係,再好也不會把對方不好的地方公開不留餘地説出來批評,所以我不認為明星之間的“相互吹捧”有什麼問題,只要不那麼過分露骨,就算不上什麼問題。
《朋友》節目的下滑與更換主持人和對“朋友”主題的認識把握不是很好有關,這時明星題材的狹隘問題才被重視,受到攻擊。《朋友》節目限制在明星友情範圍內顯然是狹隘的,但是王剛在把握明星友情主題上顯然駕馭有方,很能吸引觀眾,這使明星題材的狹隘問題雖然被觀眾提出過,但還能維持下去,不過也要到了末路,變革是早晚的事。張政主持明星朋友節目我看過幾期,他對明星友情的挖掘能力顯然不如王剛有吸引力,結果《朋友》下崗也在所難免。
《朋友》重新開播這兩期我看了,説好不好,説壞不壞,我到覺得這像是一個集體談話説故事的節目,看不到朋友之間那種友情味道。我覺得要辦好《朋友》節目應該要懂“朋友”,人的一生當中認識的人成百上千,這些朋友當中屬於相知朋友關係的很少,多數是情感意義上的朋友。相知朋友是人的思想交流很默契、有共鳴效果的關係,一個人面對這樣的朋友可以敞開心扉,但是讓普通人在公開場合敞開心扉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我記得曾有這樣一句話:知音説與知音聽,不是知音不與談。一個人對相知朋友很坦白,對其他人就不會那麼坦白,因為他可能怕受到傷害,或者説出來得不到理解,沒有説的願望。所以,《朋友》節目很難成為一個人向外界敞開內心世界的窗口節目,只能是一個表達思想情感的窗口節目。
這樣看來《朋友》節目應該是表達友情的窗口,介紹相知朋友之間的信任情感,介紹一個人過去不同人生階段認識的情感朋友重逢的激動。情感朋友在失去多年交往之後的重逢使原來普通的友情具有非凡的價值和意義,而這是從現實情感朋友關係無法體驗到的情感。現實朋友對一個人的評價和過去朋友對一個人的評價會有一些不同,一個人經過不同人生階段總是會有所改變,不過我們從不同人生階段的朋友評價看到一個人的變化,也能看到不同人生階段朋友對他共性認識,看到他的本色。
人的情感和思想是決定人生命運的兩個決定內在要素。我認為《朋友》節目應該以挖掘人的情感為主題,思想可以作為連接情感的紐帶,表達豐富的情感,我們可以透過一個人的情感認識他的內心世界。如果説《實話實説》是一個表達人的內心世界的談話節目,那麼《朋友》可以是一個展示人的內心情感的談話節目,因此,《朋友》要確立情感主題,剩下的問題如何挖掘人的友情情感。
《朋友》節目可以有很多表達方式,比如可以是人的過去友情,可以是人的現在友情,也可以是人的將來友情。三原色可以組成現在的彩色世界,那麼這種三種友情也可以組成複雜的情感世界,這要看《朋友》節目編導主持人對朋友的理解和認識了。我建議《朋友》的編導主持人看看《警世通言》的第一卷“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是一個非常感人肺腑的朋友故事,對辦好《朋友》節目是很有幫助的。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