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大學生談電視清華篇》精華輯錄
發佈時間: 2003-11-21 13:42:05



【貓咪mm】記得看過這麼一個問題:"信息爆炸時代,媒體是做內容的供應商還是做觀點的提供者?"我想請教各位專家學者和新聞學子,你們怎麼看二者的關係?
【特邀嘉賓:史安斌】提供內容的同時已經包含了一個隱含的立場,因為媒體要決定提供什麼內容,以何種話語方式提供,所以其觀點和立場已經隱含在其中了。所以這二者是統一的。

【清華大學現場同學】請問劉建明老師:即將創辦的新聞頻道和24小時新聞,在信息和新聞的更新上與網絡新聞有什麼區別?有什麼優勢?
【特邀嘉賓:劉建明】我先回答第一個問題,電視全新聞頻道的創立和網絡新聞有什麼不同和相同的地方。我想網絡新聞正是模倣了電視全新頻道的做法,把一天發生的各種事件不間斷地滾動地報道,在這點上二者非常相似。但是,就今天來看,網絡新聞頻道的容量太大了,滾動的頻率和璉接的相關內容更為豐富,電視全新聞頻道沒有辦法和它相比。目前來看,電視全新聞頻道不可能超過網絡新聞頻道的容量,我想這是重要區別。其次,電視全新聞頻道把關人能夠篩選新聞,觀眾不可能隨便進出節目時段,展示自己的意見,它的質量和準確度要超過網絡。網絡新聞則不同,把關人作用有限,BBS板網客可以隨時登陸,大放絕詞,不真實的新聞多於電視。
    我回答第二個問題。“釋疑解惑”和“針砭時弊”的電視節目有哪些形態?我想只有兩種,一種是客觀報道,客觀地把一些社會的醜陋現象,把一些人們不能正確理解的問題、社會存在的多數人暫時難以認識的問題客觀地介紹出來。這是一種客觀、公正的報道方式。第二種是議題討論(話題討論),對社會現象通過幾種觀點的對撞,引導觀眾找到真理。這類報道最好把這兩種形態結合起來,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發揮各自的潛能和共振作用。如果客觀報道的事實本身,就能顯示出事實的固有傾向,不管披露的是一件壞事還是是好事,本身就能引導人們正確地認識這件事情,不一定再配發話題討論的形態。如果有些事件、有些新聞非常複雜,涉及到許多社會背景,事件發展異常曲折,僅僅客觀地報道這類生活現象遠遠不夠,還必須附加話題討論的形態。這類新聞往往涉及到一些是非問題、善惡問題、美醜問題,新聞報道的形式對提高人們的認識有很大誘導作用,最終對提高觀眾的社會理唸有巨大的輿論導向作用。

【清華大學現場同學】請問劉老師,網上有信息垃圾,央視24小時新聞頻道開播,會不會出現電視垃圾信息?
【特邀嘉賓:劉建明】答網友關於電視垃圾信息的提問:網上有信息垃圾,電視上應該不會有信息垃圾,因為有很多人多次把關。網絡在一定範圍內是個人自由進出的媒介,所以很多人可以把垃圾信息放上去。電視不允許個人自由進出,在技術上不存在這種可能,不會出現垃圾信息。如果有垃圾信息,是由於電視人新聞專業水平太低造成的

【清華大學現場同學】如果某些新聞條目本來就沒有直接受眾市場,從宣傳的技巧而言,有什麼樣的形式可以讓枯燥的政策新聞得到受眾應有的關注,並取得預期的告知和送達的效果?   
【特邀嘉賓:王君超】這又是一個富有挑戰性的問題。因為我認為,在今天的“信息過載”和“新聞冗余”的時代,那些“沒有直接受眾市場的新聞”應該淘汰,而不能幻想通過華麗的包裝使其“起死回生”。但是,對於“政策新聞”就不一樣了,因為再枯燥的政策新聞都是有受眾市場的,至少與政策相關的“目標受眾”、政策的執行者、研究者以及股民也許會一字一句的解讀的。
    為了讓這些新聞從“枯燥”變得“形象”,從傳播技巧來看,電視新聞工作者應該致力使這些“硬新聞”的“軟著陸”,即賦予其親切可感的敘述形式,使宣傳報道“潤物無聲”。例如可以多使用一些生動可感的畫面語言,少用不好理解的圖表;邀請專家對於政策出臺的前因後果進行解釋;採訪切身利益與政策密切相關的普通民眾,了解其對於政策真實的、切身的理解;鏡頭要儘量避免導演和擺拍,文字稿儘量不要故意昇華或拔高,播音不要拿腔拿調地抑揚頓挫;還有一點,即報道一些海外媒體的中性評價。

【清華大學現場同學】在新媒體時代,您認為電視新聞是受到了挑戰還是面臨更多的機遇?
【特邀嘉賓:王君超】在新媒體時代,我認為電視遇到了極大的挑戰。在原來均衡的媒體大家庭裏,原來只有報紙和廣播兩個憨厚的大哥以及一個富有魅力的小妹妹。現在忽然從外面領養了一個氣質夠“酷”、模樣夠帥,又極有人緣的“新人類”小弟弟,電視的優越感一下子就大打折扣,原先的家庭平衡一下字就被打破了。
    用專業的語言來説,電視遇到的這種挑戰是前所未有的。因為網絡的優勢實在是太強了。它不僅實效性強,滾動新聞可以隨時點擊;而且可以像報紙那樣在線閱讀,具有上網功能的手機、商務通等可以隨身攜帶;網絡又可以在線欣賞     圖像新聞、實況轉播,同時也可以下載新聞和歌曲、圖像;更大的優勢是其BBS的功能,實現了互動交流。從技術層面上分析,網絡兼其他媒體之所長,在與電視的競爭中處於上風。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電視新聞就沒有了發展的空間。如果真是那樣,恐怕以新聞為主打産品的CNN和半島電視臺就不會橫空出世了。電視新聞需要做的是揚長避短,例如,可以創辦全新聞頻道,滾動播出即時新聞;可以利用技術優勢,更多地深入現場第一線,為受眾傳送更加逼真的、更具現場感和衝擊力的畫面;可以利用主持人的優勢,突出新聞的人情味,並可在新聞背後給出背景解釋;可以利用“曝光”優勢,對社會進行更加強有力的輿論監督……

【清華大學現場同學】請問老師,你們認為,現在清華新聞學院的學生在電視方面有什麼優勢? 

特邀嘉賓:尹鴻】嚴格來説,因為我們現在的本科招收的是新聞專業學生,所以我們電影電視的訓練並不是非常多,但是我們首先應該具備一個新聞記者、一個新聞從業人員的基本素質,然後再輔助一些電視手段和電視技術的使用,我們應該還是具有職業優勢的。作為新聞本科來説,最重要的,還是應該具有廣博的知識和寬廣的胸懷,那麼我們再通過電視學習,很快就可以適應未來的電視工作,因為對於電視新聞來説,電視只是一個手段,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具備新聞記者所具備的素質,通過一段時間經驗的積累,應該是可以獲得電視經驗的。

【特邀主持人:董關鵬】我想補充的是,清華大學作為一個綜合性的大學,在這樣的學院裏,在為未來的新聞傳播事業培養人才,離不開清華大學這樣一個綜合背景,可能跟很多專業性的學院就有一些區別,我們既有人文基礎,又有傳播一線技術比較全面的掌握,精準度可能不如一些專門的學院,在此基礎深結合每個人的特點,有可能在播音等等方面,培養他相對應的專業。比如這個學期開設的播音主持的課和電視攝像課程,那麼這些都是原來很多人認為綜合大學不會開的課程,我們是既強調堅實理論的基礎,同時到了中央電視臺也好,還是到了其他的廣播電臺也好,他上班的第一天就是可以動手,可以開始工作了。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適應半年或者一年的時間,這是一個補充。下面就進入我們今天的最後一個時段,四位參加的嘉賓,會做以下內容的總結。
 


責編:邢立雙、張青葉

 共13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