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大學生談電視清華篇》精華輯錄
發佈時間: 2003-11-21 13:42:05



                           現場主持人與專家的互動

【特邀主持人:董關鵬】請問劉建明老師:從1988年出版《基礎輿論學》到2001年出版《輿論傳播》,您已經用您多年的研究創建了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輿論學體系,作為這一領域的著名學者,您尤其關注新聞媒體的發展與變化。您如果從輿論學和受眾的角度出發,可否歸納中國電視新聞在近十年的主要成功與不足之處?您認為理想中的中國電視新聞應該滿足中國受眾一些什麼樣的需求?同時中國的電視新聞又能夠在輿論的形成與傳播中發揮怎樣的作用?
【特邀嘉賓:劉建明】實際上這個問題我剛才做了一些回答,電視新聞在引導國家輿論、引導社會輿論方面一直髮揮著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三點:第一,它起著輿論橋梁的作用。我把社會輿論劃分為上層輿論和民眾輿論兩部分,這種劃分在西方一些學者也是有的。電視新聞一方面把國家管理層的意見告訴老百姓,另一方面把廣大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反映到管理層,在溝通上下輿論方面起到互動的作用。第二,我們知道,社會輿論不是完全一致的,對一個問題常常眾説紛紜,各種意見相互爭論、相互探討,甚至相互對立,在這種情況下,電視新聞對社會問題的分析,對正確意見的肯定,能夠統一多數人的意見,發揮統一社會輿論的作用,把全局性的輿論引導到正確的方向上來。第三,社會輿論中往往有一些錯誤傾向,甚至謠言流傳。少數人的觀點不能反映社會事件的真相,對社會事件持有錯誤的看法,電視新聞或者其他媒體的報道能夠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社會事件,認識社會變動,消除錯誤觀點,揭露謠言的虛構,所以電視新聞報道得及時能引導廣大觀眾克服錯誤的意見、制止謠言的傳播。總括而言,電視新聞與評論主要有這三種輿論作用。

【特邀主持人:董關鵬】請問尹鴻老師:您多年從事影視評論的研究,而且您也曾經以央視多檔節目的特邀策劃和評委的身份見證和目睹了很多優秀新聞節目的創辦和成長過程,您認為中國電視新聞從節目形態到內容取向,這些年經歷了一個怎樣的過程?在發展的大致脈絡中,您是否認為有一些可圈可點的里程碑?
【特邀嘉賓:尹鴻】嚴格來説,我不是研究新聞史的,但是在我理解中國新聞的發展的脈絡當中,應該從大家看電視新聞就是第一塊里程碑,《新聞聯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大家接觸國際國內新聞的主要信息來源,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後來發展到八十年代後期逐漸新聞出現評論性節目,這個時候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尤其是《東方時空》的出現,應該説為中國的新聞節目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因為《東方時空》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新聞節目,包括新聞類的談話節目,包括後來延伸出來的《新聞調查》這樣的節目等等。那麼這類節目,應該説全面的推動了中國電視新聞評論的發展,不僅影響了中央電視臺的發展,而且影響了地方電視臺的發展,大量像《焦點訪談》這種深度報道節目的出現,應該都跟,《東方時空的》創建有很大的關係。後來的發展就是90年代中後期直播類節目的出現,比如97回歸,比如説我們一些重大的政治社會活動,直播類節目的出現,再一次使中國電視新聞與國際接觸。那麼我想,下一塊里程碑就是呼喚已久姍姍來遲新聞頻道的出現,因為這個已經醞釀很長時間了。好在我們有央視國際網絡這樣互動的媒體,我們希望新聞頻道可能就跟我們的網絡一起共同搭建CCTV新聞的權威性這樣的品牌。

【特邀主持人:董關鵬】請問王君超老師:代表中央電視臺新聞發展中一塊里程碑的事件是九十年代初東方時空等一系列電視新聞雜誌節目的推出,也就是説它在節目形態上是大量借鑒了平面媒體的優點與長處,而後來從那個團隊走出的不少著名電視新聞工作者都曾經有過相當長時間的平面新聞媒體工作經歷,我們想與您探討究竟廣播電視新聞應該向平面媒體借鑒哪些優勢與長處?在新媒體時代,您認為電視新聞是受到了挑戰還是面臨更多的機遇?
【特邀嘉賓:王君超】關於電視媒體與其他媒體各自的長處,我想這個問題在座的許多同學都已經非常清楚了。即便在網絡時代,電視仍是毫無爭議的強勢媒體之一。其優勢在於聲畫合一,現場感強。但是,與平面媒體必起來,它仍然有需要借鑒的東西。比如報紙那種利用版面元素和版面語言營造強勢的做法,依靠組合報道增加聲勢以及深度報道的寫法,還有在通訊中對典型事件、典型人物細緻入微的描摹手法。當然,電視在表現這些的時候有自己的畫面語言,但是從效果上來看,有時讓人感到並不十分到位。例如,一首優美的散文詩讀起來令人産生的那種空靈的美感和心靈的共鳴,有時候改編成電視散文,雖然加上了畫面,配上了聲音,觀賞起來效果卻不那麼理想;又如一些典型的文字報道,讀起來令人或者怒髮沖冠,或者滄然淚下,但是同一報道訴諸於視覺衝擊力強的電視新聞,有時並不能達到這種效果。因此,其中奧妙需要深入研究才能明白。值得指出的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各種媒體實際上已經自覺地進入了“聯動”時代。例如,《北京青年報》和中央電視臺合作,推出“媒體聯動”的欄目;而網絡媒體興起以後,大部分的平面媒體都採用了網頁涉及的理念和形式,借鑒網絡的“點擊”、“鏈結”、“相關資料”等組合報道。我向,在“媒體聯動”方面,電視新聞是大有可為的。

【特邀主持人:董關鵬】請問史安斌老師:從美國回國以後對中國電視新聞的第一印像是什麼?在美國,老百姓看新聞是想獲得些什麼?在中國你覺得這些需求是否也有市場?在電視新聞節目的形態方面,從跨文化比較的角度,您認為是形式過於豐富還是單調?請允許我提一個很傳統的問題,您認為如何協調新聞頻道的內容與形式之間的關係?新頻道推出要求新的節目形態與形式,與新聞頻道"內容與時效為王"的生存原則是否矛盾?
【特邀嘉賓:史安斌】這個問題特別長,我擇要回答一下。我是96年出國的,回國以後一個直接的印象就是央視的新聞節目變得多樣化了,開始有受眾意識了,僅以一套的晚間節目為例,《新聞聯播》、《現在播報》、《晚間新聞》、《國際時訊》、《午夜新聞》在內容、形式上都各具特色。新聞的現場性和時效性有所加強,比如大年初一晚上插播的美國航天飛機失事的新聞,比如《東方時空》每天播出的《直通巴格達》,這在幾年前是很難想象的。
    在美國公眾看來,好的新聞報道除了準確傳遞信息外,還應具有故事性,因此,美國媒體常常説今天的“頭條故事”(top story),而不是頭條新聞(top news)。這當然是有美國媒體的純商業性所決定的。象“水門事件”、克林頓的“性醜聞”、古巴小男孩埃連的歸屬等,都是美國媒體連篇累牘炒作的一個個肥皂劇一般的“故事”。我國的國情不同,不能照搬這種“新聞=故事=肥皂劇”的模式,但我們可以從中借鑒一些經驗,讓新聞,特別是電視新聞做得好看,而不是乾巴巴的説教,最近有關內蒙古青年救人的報道,央視已經開始注意讓親歷者和目擊者“講故事”。

【特邀嘉賓:史安斌】至於主持人剛才提到電視新聞節目形式方面的變化,我覺得也是值得考慮的,美國媒體整個是商業化的運行,所以媒體如果要出奇制勝,我覺得形式還是非常重要的,因為CNN之所以打出牌子,跟它直播海灣戰爭有很大的關係。實際上,直播的實質性內容非常少,精華的部分剪輯下來不會比一般的新聞報道長多少,但是這種直播的形式是其他的電視網沒有的,所以我覺得對於一個新建的電視頻道,特別是在市場化、商業化的這種環境下運作的媒體來講,形式還是要大於內容,當然你成為一個品牌以後,內容的作用才逐漸顯示出來。CNN的發展歷程説明了這一點。9/11後CNN競爭不過FOX,因為後者在內容上更能迎合美國右翼政治勢力崛起的勢頭,所以説CNN的發展過程説明了內容和形式之間微妙的互動關係。我覺得央視新聞頻道應該是一個非常新鮮的事物,一方面承擔國家媒體的功能,另一方面也會引入市場運作的機制,以區別與第一套節目,所以如果能在這兩個方面找到一個切入點,做出自己的特色。像阿拉伯的半島電視臺那樣,它能夠成功是因為把西方的新聞運作機制與阿拉伯的體制結合得很好。我先説這麼多,謝謝大家!


責編:邢立雙、張青葉

 共13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