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大學生談電視清華篇》精華輯錄
發佈時間: 2003-11-21 13:42:05



【清華大學現場同學】人文學院來自英文係的同學提出的問題,在未來的新聞頻道,你覺得會出現像陳魯豫等不僅僅是主持人,而且是公眾輿論的引導這樣的人、這樣的趨勢嗎?如果有他將給央視帶來怎樣的效益? 
【特邀嘉賓:尹鴻】其實我們已經有很多著名的新聞主持人。但是由於我們中央電視臺所代表的是國家電視臺,因此新聞播報人員,他的身份兼具備權威發佈人的身份,給他的個人發揮的空間總體上來説是有限的。這個問題矛盾,未來的新聞頻道肯定會努力解決,怎麼樣讓他既能夠具有權威性,同時留給他一定的個人發揮空間,這在策略上肯定有很多考慮,比如説將來會用一些談話方式、訪談方式,消解新聞主持人的國家代表身份,使新聞播音人員,逐漸脫離國家信息發言人的身份,具備一些個性色彩。這樣我們就能夠慢慢培養一些有個性魅力的新聞的採訪人員、播音人員。實際上我們現在也有,像《新聞調查》的王志,大家都知道他採訪劉姝威的精彩訪談,其中對新聞信息的暗示和互相的追問,已經顯示出他作為一個新聞記者的個性。將來我們可能會提供一些新聞談話的空間,新聞採訪的空間,培養中國權威新聞的發言者,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肯定會把培養中國最有影響的新聞記者或者主持人、評論員作為一個很重要的努力目標。我想這可能需要一個過程,但是應該會出現。

【清華大學現場同學】新聞頻道的定位以及與網絡對比的優勢在那裏?(關於網絡有很強的優勢排斥垃圾信息,電視如何在這一點上具有競爭力?)
【特邀嘉賓:尹鴻】作為新聞頻道,一定要兼顧其他的文化新聞,但是不是以一個服務信息為主的信息頻道,會進入經濟頻道,會進入文娛頻道。新聞頻道是一個面向廣泛受眾的,而且是基本上是一個以公眾為基本對象的。我想肯定會有幾方面的優勢:第一,視覺性,這一點應該説是別的媒體很難替代的,第二點是跨時空連接的功能,因為在別的任何媒體,包括現在的網絡媒體,在實現及時連接所産生的感染力,電視是有限的。電視上為什麼要有視覺化的主持人?他和我們見到別的媒體,比如董關鵬在網站上的畫面,是一個靜止的畫面,這是網站的優勢,我們將來講媒體肯定是一個互相支持,構成自己的特點。

【清華大學現場同學】從“三個貼近”的角度來看,中央的其他媒體在新聞採集與選材中是否有值得中央電視臺新聞節目借鑒的經驗?   
【特邀嘉賓:王君超】中央領導同志最近提出的“三個貼近”,是指新聞宣傳要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三貼近”對於如何改進包括電視新聞在內的新聞報道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確切地説,現在的電視新聞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為什麼這麼説呢?因為我們的電視新聞離群眾還太遠。這倒不是説報道群眾的東西太少,而是宣傳報道的手法需要改進。
    有一件事時常引起我的深刻思考。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有時投入那麼多的宣傳資源,卻收不到預期的宣傳效果呢?這是否意味著一些新聞工作者仍然將受眾作為“我打你通”的被動接受者呢?是否意味著一些新聞工作者仍然不能把握報道的“度”,不明白“過度”宣傳會使人産生“逆反心理”和“睡眠者效應呢”?不明白正面報道有時由於宣傳方式不當,也會産生負面效應呢?如果我們從受眾的角度考慮問題,而不單是從“完成任務”的角度來考慮問題,那麼也許新聞報道會更加貼近實際和受眾。
    應該説,在新聞報道中,各媒體都有自己的“絕招”,央視也有自己行之有效、可供其他媒體學習的宣傳報道經驗。關於其他媒體的採集與選材經驗,我想還是由宣傳和新聞出版主管部門從事閱評和審讀的專家來評價吧。我這裡只想説一點,即屬於賞心悅目的“珍聞”一向為各媒體所重視,不少主流報紙還在第一版的位置辟出一塊“自留地”專門刊載,編輯親切地稱之為“綠地”。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的末尾,過去也有 這麼一塊一半分鐘“綠地”或者“綠色時空”,在受眾中頗受歡迎,可是近來很少見了,建議保留一下。

【清華大學現場同學】請問尹老師,如何看待電視新聞的視覺化問題。我覺得中國電視新聞很大的毛病之一就是:缺乏視覺性,視聽語言的利用不夠。電視新聞區別於廣播報紙新聞的很大不同就是視聽語言的豐富,但是大部分的新聞,圖象只是配合文字的附屬。 
【特邀嘉賓:尹鴻】中國電視新聞習慣以文字稿為本位。但是報紙的發展、網絡的發展威脅著這種局面。視覺的獨立性以及超過文字的豐富性和感染力在受到重視。培養電視感,準確地説是電視畫面的新聞感。畫面就是力量,還有與畫面同步的現場同期聲。

【yq117】時政新聞與社會新聞、突發新聞相比較具有哪些特點,如何改進電視新聞中的時政新聞報道,進一步增強電視新聞對社會公眾的吸引力?
【xs4435】除了《新聞聯播》以外,我認為央視12點的《新聞30分》、21點的《現在播報》和22點的《晚間新聞報道》都挺好。CCTV-4的整點新聞也挺好。
【yq117】除此外,《本週》欄目辦的也很有特色,他不是在播新聞,而是在向公眾説新聞;改變了時政報道長篇大論的現象,吸引了廣大公眾。
【xs4435】經你提醒,我想起了《紀事》也不錯。它講述的是一些看似平平淡淡而實則非常感人的一些老百姓自己的事,很受歡迎。
【yq117】你説的非常正確,看起來你也是關注電視文化的!


責編:邢立雙、張青葉

 共13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