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科普節目(之八)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4-9-23 9:08:11



反科學與反對科學主義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有人説劉兵老師反科學,劉老師,您認為您反科學嗎?
  【特邀嘉賓:劉兵】確實有人這樣説,但這樣説的人從來沒有認真地講過道理,我肯定反對某些東西,我所反對的“某些東西”我並不認為是科學,而另外一些人卻把它等同於科學。比如説,我們談“科學技術是雙刃劍”,分析科學技術的負面影響,這些其實都是科普或科學傳播中應有的重要內容,但也有人認為這就是反科學。我以為,那種過分地誇大科學的作用,試圖將科學推廣到人類社會的一切領域,那樣的做法表面上看是抬高科學,從實質上看才是一種真正的反科學的態度。

  【*先生*】有人認為反對科學主義就是反科學,科學主義不是很好嗎?你們為什麼還要反對科學主義?
  【特邀嘉賓:劉華傑】科學主義是一種科學觀,本身不是科學,科學主義與科學並不是一定要捆在一起。近代中國從西方輸入西方科學,到目前為止,科學在中國遠未紮根,科學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整合仍然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在這樣一種條件下,科學主義在中國頗有市場。但是,科學主義本身是有局限性的,它是一種過時的科學觀,不利於科學與人文的對話,也不利於科學的未來發展。科學主義是個貶義詞,這在學界基本上有定論,想為此翻案不大容易。的確有人把我們反對科學主義等同於反科學,這是一種誤解,有時是一種欲加之罪,這種做法只能一時欺騙群眾和有關領導,對此我們並不太在意。我們發現確實有人在反科學,但不是我們。
  【特邀嘉賓:劉兵】反科學主義當然與反科學是兩回事。科學主義,在世界範圍來講,並不是一個褒義詞。這種主義實際上是過分地誇大了科學的功能,把科學推廣到它並不適用的範圍,是一種對人文的排斥。但它的産生又有其歷史根源。站在一種當代的人文立場來看待科學,肯定會對科學主義持否定態度。但這種批判和否定並不等於反科學,而是對科學的一種更加實事求是的態度和立場,只對科學的發展有好處,對社會的發展有好處。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僅就字面就望文生義地説反科學主義就是反科學的人,往往並不了解這個概念的真正含義,往往並沒有對此做過專門的研究。


對科學公眾素養的擔憂

  【高粱49】“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公眾僅佔1.98%,這個數字是令人有些擔憂的。對極大、有效提高公眾的科學素質,僅靠電視媒體也是不夠的,也需要其它公眾教育形式的積極改進各參與,在這方面,專家有什麼好的想法和觀念?
  【特邀嘉賓:劉兵】這裡有一個問題我覺得需要強調一下,即什麼樣的素質才叫“基本科學素養”。你提的這個數字,是在中國科協的公眾科學素養調查中反映的,我個人認為,那個調查的標準其實也只是一種對科學素養的定義,如果我們把科學素養的概唸有一個擴大的話,也許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公眾比例,還會有所提高。當然,不容否認,在現實狀態下公眾科學素養確實是一個大問題,這與我們社會上過於強調那些功利性的活動有關,而科學素養的提高並不一定能夠立竿見影地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但卻可以帶來長久的文化積累,對此如果沒有足夠的投入,沒有適當的政策和體制的保證,很難設想會在短期內出現較大的變化。
  【白沙海浪】 您這裡指的“把科學素養的概唸有一個擴大”,是擴大到什麼程度?
  【火腿-老法師】對啊!那麼多得網站,就沒有像cctv.com網站這樣重視科學,科技網站得以蓬勃的開展。應該把cctv.com的好經驗向全國各網站推廣開來!

  【綠色小精靈*】改變公眾科學素養是否應當從改革教育制度入手?各位專家對此是否能大力呼籲?
  【特邀嘉賓:劉兵】對科學素養的培養,確實與教育密切相關,但教育又可以分為正規教育和非正規教育,前者主要是指在學校裏進行的教育,而後者則是在社會上進行的教育。不過,就正規教育來説,雖然我們現在大力倡導素質教育,但由於應試的壓力等體制問題,現實中並沒有真正的實現以提高素質為目標的教育。這種情況當然不利於科學素養的培養,因為科學素養並不只是一種應試能力;至於非正規教育,由於傳統中的科普往往過於注重對知識的傳播,雖然知識也是素質的一個組成部分,但並不是全部,還應該有更多在知識基礎上的提升,也即注重科學在思想、觀念、文化等多方面的影響。

  【火腿-老法師】昨天我看了CCTV10的走進科學節目,這樣的嚴峻科學態度應該發揚!:昨天的走進科學節目講述了還老返童的實例,用嚴峻的醫學態度來看待這個實例。經過科學的醫學證明只是加快了部分的新陳代謝,而整個身體的機理符合人類新陳代謝的進程。這樣的展示很説明問題,讓廣大民眾能夠學到不少知識,應該提倡發揚!
  【中國吉祥0】群眾在科普活動中的職責與義務是什麼?群眾應該怎麼做呢?
  【特邀嘉賓:劉華傑】在傳統科普看來,群眾是受教育的對象,他們的科學知識水平不高,他們要虛心地聽取專家的教導。但是這種認識是有局限性的,把群眾放在一個比較低的位置上,不是放在一個平等對話的層次上,這種思想對應的是一種欠缺模型。但是現在科普的觀念發生了變化,人們更多的是站在平等對話的角度來重視科普和傳播,群眾與專家處在近似平等的角色,他不僅僅是被動的接受信息,他還可以主動的提出信息,要求得到科學知識,要求理解科學知識,要求知道科學是如何運作的,要求知道國家的科研投資都投資在哪些具體的方面。
  【特邀嘉賓:劉華傑】群眾仍然可以虛心地向專家來學習科學知識,畢竟他們的知識水平不如專家,但是他可以積極的參與科學活動,通過理解科學而介入到科學的發展過程之中,這是民主社會的一個基本要求。因為公眾通常是納稅人,他們繳納的稅款支持了國家的科學研究,他們有權知道他們的資金使用的去向。
  【漫遊世界】群眾與專家相比,他們又有極為廣泛的對於自然和社會的生活經驗,這對他們來説也應當是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科普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他們對於自然和社會的生活經驗升化為科學認識。


責編:張青葉

 共9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