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
|
|
科技報道與科普文學創作(之五) |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4-9-2 10:43:16 |
|
媒體傳播科普的優勢分析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就目前的科普節目,從數量到質量,你們覺得做得怎麼樣?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怎樣做好今天的電視科普節目? 【特邀嘉賓:郭曰方】第一是要整合電視科普力量,集中辦好幾個特色欄目,使科學真正走近公眾,走近生活,走近實際,推動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二是抓緊培養文理兼優的科普人才。三是中央電視臺要主動與科研單位和科普傳媒媒體建立密切合作關係。通過“請進來”、“走出去”,請大科學家和有特色媒體與社會公眾對話,建立有效的傳播渠道。我到歐洲一些國家,像法國、德國、英國,他們的一些大科學家直接到商店就某一個社會關注的熱點或者産品與公眾對話,其實我們電視臺不妨組織一些像這樣的一些活動。再一點,建議中央電視臺要設立一個電視科普的總體策劃部門,制定切實可行的電視科普對話,將突發事件、熱點問題前期中期遠期長遠規劃,建立一整套機動靈活能打硬仗的有效機制。再一個建議國家現在科技管理部門有科普獎,中央電視臺應該專門設立“科普電視成就獎”,對電視臺有特色的欄目以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好的編創人員,及時給予精神和物質的獎勵。再一點,加強對電視科普理論的研究,中央電視臺可以聘請一定數量的專家,針對電視科普工作存在的一些實際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研究,並提出解決辦法,用理論指導實踐,不斷提高電視臺的電視科普水平。這是一項基礎性建設,應該長抓不懈。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媒體作為科技報道的傳播媒介,在報道這個領域方面的內容,最重要的是注意什麼? 【特邀嘉賓:郭曰方】因為我在中國科學報社做了8年多的總編輯,我深感我們媒體在做科學報道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幾個問題:第一個就是科學報道的科學性,因為科學是反映自然社會和思維規律、客觀規律的知識體系,尋求客觀真理的普遍性。因此求真求實,客觀準確地報道科學創造科學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尊重科學事實。在科學報道當中來不得半點虛假。二是通俗性。要做到通俗性,編輯和記者要善於將深奧難懂的科學問題通過消化理解,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介紹給社會公眾,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三是生動性。要用生動、準確的語言描述科學家的創造發明過程,以及它對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使我們的每一篇科技報道可讀性強,有感染力。 【絕代大俠任魚宇】我小時侯挺喜歡《少年科學畫報》通俗易懂,不知現在怎樣了? 【漫遊世界】科普的目的就是要實現科學大眾化,實是求事是基本態度,通俗易懂是前提條件,生動活潑是希望所在。 【特邀嘉賓:陳芳烈】我認為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方面科學是一個一是一二是二的學問,它的準確性是第一位的,如果不注意準確性就容易造成誤導,産生不良的影響,目前,媒體上面以訛傳訛,似是而非的報道不是個別的,容易引起混亂。所以科學性在科學報道中是第一位的;第二方面,科學必須要貼近傳播的對象,應該以他們的容易接受為目的,為出發點,目前我們的科學傳播功能當中往往忽略了這一點,比如現在的報紙,媒體上在科普報道上,大量的使用縮略語、專業術語,這樣成了一般人理解科學的攔路虎,可望而不可及。所以我們科普學者和最好的動機,但在手段上不能貼近百姓的話,也是得不到預計效果的,我認為以上兩點在科學報道上是應該重視的。 【絕代大俠任魚宇】是呀! 【火腿-老法師】有些人就是利用科普縮略語,搞行騙搞迷信,要使廣大百姓能看懂、聽懂專用術語,就要在科普節目上作大量的宣傳。
【菩提根】最近CCTV10有對雷電傷人的科普知識,我覺得很接近大眾,科普能否多報道這類重要的知識? 【火腿-老法師】我也看過,非常動人,而且講述了許多科學道理,使廣大民眾一看就懂。 【特邀嘉賓:陳芳烈】我認為這個意見是非常好的,電視報道科普最大一個優勢就是與新聞的結合是很緊密的,因為新聞往往能夠引起一些轟動的效應,引起大家更大的關注,所以如果利用新聞作為一些由頭,開展宣傳是一個重要的思路,但是目前的主要問題是我們的應變能力是不是能跟得上來。比如説某地發生了雷擊傷人的事故,我們的科普能不能馬上配合這個新聞做出一個通俗淺定的科學解釋,比如最近東南沿海遭受特大颱風的襲擊,那麼我們對颱風這樣一個自然災害如果能夠作一個科學的解釋,那也很及時,如我們國家載人航天的成功,這個時候我們推出一系列,圍繞著航天的報道和普及的文章,那效果也是很好的。相反,如果過了一兩個月再舊事重提那效果會差得多。所以,我認為這裡面對我們科普隊伍的應變能力和敏感性、預見性是一個考驗。 【火腿-老法師】陳老師説的颱風問題就是“天龍戲水”,裏面蘊含著電磁學、含有正反饋的道理。和CCTV10説的雷電擊傷人都和電磁學有關,和靜電有關。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二位老師,你們認為媒體是科普宣傳的最佳方式嗎? 【特邀嘉賓:郭曰方】當然是,但不是唯一方式。媒體傳播有幾點優勢:一個是快,許多科研成果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傳播給公眾。第二,信息量大,內容豐富多彩,覆蓋面寬。第三,實用性強,便於群眾在生産和生活中應用。第四,圖文聲像並茂,形象生動,有的還可以請公眾參與,為群眾喜聞樂見。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請問二位老師,科普文學作品與科普電視節目有什麼區別? 【特邀嘉賓:陳芳烈】我認為,電視媒體更重視形象思維,場景的實際,實際上很多在其它媒體上用語言來表達,用文字來表達,在電視節目當中都要轉化為形象,這種形象往往有很強烈的感染力,所以這兩種形式的創作者也應該適應新媒體的特點來創作科學作品。我曾經在中央電視臺參加一個節目的創作叫郵票上的科學,當時我按照過去的方式文字量很大,但是變成電視節目的時候要求要用形象來表現,文字刪掉了10分之9,增加了大量的圖片,這個還不是一種活動的圖像,我們要做一些影視的節目的話,對這方面還更要講究。總之來講,我們必須要掌握各種媒體的特點。
【clare66】如果電視臺請您去策劃一個科技方面的節目,您認為應該怎麼做? 【特邀嘉賓:陳芳烈】我認為首先我的受眾所關注的是什麼,這是最重要的,這關係到我以後所播出的節目是不是受歡迎。比如今年夏天,我們水和電的緊張,對如何節水、節電,對於水電緊張的應對局面是大家關注的問題,比如説許多人要更新洗衣機的時候就要把節水放在一個很重要的地位,這個時候我們的科普電視節目能夠選擇這樣一個題材來講一講節水節電的事情,肯定會受歡迎的,所以我要是做節目就得首先看老百姓的關注度如何。第二,我要考慮用什麼樣的形式來表達它,因為電視媒體來做科普宣傳間的空間是很大的,比紙媒體的空間要大,怎麼能夠充分利用電視的優勢來發揮,是我們做節目的一個問題,當考慮傳播的手段時必然會牽扯到資金的問題,要與我們經濟的能力相適應,這方面我比較提倡要能夠節儉,吸引企業界來關注。
責編:張青葉
|
共6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