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節目發展前景展望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國外科普工作積極優秀的國家有哪些?有哪些可供我們借鑒的經驗?
【特邀嘉賓:翟傑全】科普工作做得較好的是美英等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我認為最值得我們借鑒的一條經驗就是要建立一種動員全社會力量的一種機制,通過這種機制動員了政府部門、企業、科技團體、大眾媒體的全面參與。沒有一種機制,僅靠個別科技工作者的愛好、政府的指令、口號似的“科學家的責任”甚至“天職”之類的精神要求,不可能使科普得到持久的發展。我們有了科普法,現在最需要在科普法之下制定相關的政策和細則,建立這種機制,通過這種機制也改變傳統的政府包攬、政府主導或者説政府為中心的管理模式。
【特邀嘉賓:任福君】對不起,我對這方面情況了解的不多。從我知道的情況看,國外科普工作做得比較好的國家大致有美國、英國、南非、印度、韓國、日本以及一些拉美國家等。我覺得,這些國家的科普工作,一方面做得比較深入、深刻,讓公眾了解最基本的科技知識以及科學技術發展前沿的一些情況,培養公眾基本的科技素養。另一方面又做得比較結合人們的生活實際,做得有趣,不光是純粹的説教,比較考慮公眾的需求,使公眾樂於接受。當然了,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之所以這些國家的科普工作做得很好,是因為有政府和社會強有力的投入,尤其是經費投入的保障;有政府、社會的重視和大力支持;有良好的科學技術氛圍、文化氛圍;也有強大的科技與經濟實力為後盾。
至於經驗嗎,在不同的國情下,科普工作的經驗也會不盡相同。上面提到的一些發達國家的科普工作經驗並不一定適合我國的國情。而一些國情和我們差不多的國家的科普工作經驗也許更值得我們學習,比如上面提到的印度和一些拉美國家等。這是因為,發達國家的科普一般是為了提高公眾參與國家事務的能力、提高民主的水平,而發展中國家的科普主要是為了實現生存與發展;發達國家討論的科普內容多是生物技術、轉基因等涉及生活質量的問題,而發展中國家科普的內容更多是圍繞著生存技能。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兩位嘉賓對未來的科普發展有何展望?
【特邀嘉賓:翟傑全】我這裡不做展望,倒是想從宏觀方面提幾點希望。第一點是科普理念要轉變,對科普的地位認識要提高,對科普到底要普及什麼要有新認識。這一點已經有了好的開端。第二點是政府要改變科普的管理模式和組織模式,不是政府包攬一切,政府不可能包攬一切,所以要建立一種動員機制,動員全社會的力量,也不要僅僅寄希望於活動型的科普。第三點是多種媒體的配合,包括報紙、電視和互聯網等等,發揮各自優勢,再與各種科技場館等基礎設施相配合,使科普更加活躍。第四點是我國的企業能夠有更多的參與,企業可以很好地將其企業目標與科普目標實現統一。在發達國家,企業很願意參與,已成為科普和場館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兩位嘉賓認為科普節目製作者應該具有哪些素質?
【特邀嘉賓:任福君】首先,科普節目製作者應該具備基本的科技素質,有比較廣的知識面,對科學知識有較為廣泛的了解。
其次,科普節目製作者應具備基本的科普知識和能力。了解科普的基本原理、思想、方法、方式、規範和規律。能明白和抓住科技知識的本質的東西和要領所在,能把深奧艱深的科技知識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介紹給觀眾,使觀眾理解和明白。
第三,科普節目製作者應具備電視媒體所要求的專業素質。有虛心學習的心態、有與科技人員能夠融洽合作的能力,使科技人員能按照製作者的要求完成科普節目中的相應工作。
第四,科普節目製作者要喜愛科普和科普節目製作這個行當,有實事求是和深入細緻的工作作風,要有熱情、有激情,能全身心地投入,這樣才有可能做好本職工作。
第五,科普節目製作者應具備基本的人文社會科學素質。目前,人們越來越關注科學對社會的影響,關注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融合,關注科學的人文關懷等。這就客觀的要求科普節目製作者應該具備基本的人文社會科學素質。
【特邀嘉賓:翟傑全】平心而論,我覺得做一個好的科普節目製作者實在是不容易,首先他必須對節目相關的科學知識要了解,不一定很專業,但一定有一個基本的理解;其次,要對整個科學技術的發展有一個了解,這樣才能將節目涉及的科學知識在整個科技中置於一個合適位置;再次可能要比其他節目的製作者有更好的傳播技能,因為他要面對非專業觀眾講專業知識,不可能像教師一樣按部就班地講授,需要很多的技巧,包括語言運用、素材選擇等等。從所需素質方面講,我認為一定要有較好的科學素質、人文素質和傳播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