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與人的素質
【10視新鬼刀】請問翟教授,貴院應該是最近幾年成立的吧?作為一個理工科高校,您認為北理將如何在學校教育中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近年來理科院校進行“人文教育”似乎成了一種潮流,您認為目前的實際效果如何呢?
【特邀嘉賓:翟傑全】這是一個很個人化的問題。我是北理工的一位教師,對整體的情況我不是特別了解,但就我所知,北理工很重視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開設了幾十門人文的選修課。近年來理科院校進行人文教育的確成為了一種潮流,這也是教育發展所産生的一個自然結果。我們不能讓理工科大學生只了解科技,而不了解人文。那麼這樣的大學生就不具有人文關懷的精神,這樣的大學生即使在他個人的發展方面也會受到很大的限制。但到目前為止,據我了解,這種效果還是很有限的。可能主要的原因在於我們還缺乏一種大的人文背景和相關的一些制度支撐。
【倖存者的遊戲】現在的科技産品越來越智慧化,也就是説越來越“傻瓜”,人們的操作越來越簡單,科學家已經把高科技演變成簡單易行的操作,人們還需要那麼多的科技知識嗎?懂得享受自己的生活不就行了嗎?
【特邀嘉賓:翟傑全】從科技産品的發展來看,的確似乎有一種“傻瓜化”這樣一種趨勢。但是如果我們只會接受科技産品,那麼我們能知道那些廠家們能給我們提供什麼樣的産品,我們對這樣一些産品是否也應該有一種科學的判斷力呢?
【elton21】科普的意義不應該是單純的灌輸,只告訴了需要知道的人一個“真理”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以生動的方式配以精確的演示更會讓人過目難忘。但授人以魚不若授人以漁,正確的引導和深入的啟發我們的下一代,鼓勵他們進行大膽的嘗試,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應是科普的最終目的。我們被教條式的教育束縛,變成了接受的工具,這個教訓的代價難道還不夠沉重嗎?醒醒吧,從事科普教育的人們!
【來自海邊】樓上的,你説的話在我看來都是廢話,如果你不同意我的觀點可以給我回貼。
【特邀嘉賓:翟傑全】我個人認同這位網友的意見,但我的結論卻不同。我們做科普,我個人的觀點,正是應該要“授人以漁”,通過知識的科普教會人理解科學,了解科學的基本方法,學會做一種科學的判斷。所以科普不僅有價值,而且有巨大的價值。對個人,對社會都是如此。
【10視新鬼刀】可電視其實本來就是一種讓人“變懶”的媒體,人們在觀看科普節目的同時往往也會懶於自己思考,更不會下去自己推導、動手——畢竟電視科普不是電視教學。
【特邀嘉賓:翟傑全】電視是不是會讓人變懶,好像在學術界也有爭論。有些人因此對電視這個媒體給予了批判,但我個人認為,電視會不會讓人變懶,可能和個人習慣有關係。我自己也很愛看科普節目,不是因為我研究科技傳播,當我看科普節目的時候,我覺得最大的受益就在於促進了我去思考,讓我學到了看問題的新角度。
【絕代大俠任魚宇】對,電視是可以讓有思考的,看你有沒有那個衝動和慾望。
【絕代大俠任魚宇】《地球故事》怎麼樣,我正是看過其中一期,才對一個天文學的問題做了探究,怎麼能説電視是灌輸哪?重要的是你看過以後想不想,産不産生好奇,還是看過就算了。
【絕代大俠任魚宇】翟教授:你如何看待我國目前人文學科的狀況,只有‘物’而沒有‘體“的國家是沒有生命力的,但目前中國的‘體’似乎很多元。將來的中國文化之體是一個多元複合體嗎?
【特邀嘉賓:翟傑全】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也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將來中國文化之“體”的建設應該既有繼承,又有創新。繼承包括中國優秀的文化傳統,以及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要素。同時,文化之“體”的建設還要有適應時代發展的創新。但它不應該是一個組合物,而是一個“一體的文化形態”。
【絕代大俠任魚宇】我很喜歡中國的傳統文化,但現在傳統文化很恥于被國人樂道,我不知是為什麼,我一直叢儒釋道中汲取大量營養,國人卻嗤之以鼻。真是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