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媒體報道對科學普及的作用與影響(之二)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4-9-1 20:51:46



科普與大眾的距離


  【clare66】看科幻能夠真正打開人類想象的閘門,一切都在虛幻中,是不是看得太多了,讓人脫離現實?
  【特邀嘉賓:薛守仁】這位網友提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科學幻想的一些小説也好、電影也好,恐怕都是在一定的科學基礎之上創作的,它並不是想當然、茫然的就寫出一個電影腳本。我們想一想法國最著名的科普作家凡爾納,他創作了好多科普小説,也是膾炙人口的,從我讀小學的時候就看過他的作品,像《地心遊記》、《海底兩萬里》,還有一些其他作品,這都是比較優秀的科普小説。他的創作源泉,實際是他對自然界,比如海洋一個科學的基礎的了解以後才能夠寫出來。所以他的科幻小説在世界上也是很有影響的,反過來我們再説,他寫的科幻小説在他的時代不太現實,可能在現在有些東西就已經現實了。像現在有好多科學研究項目。我們國家是從前年在山東也搞了這個項目,它是一個重點的研究項目。實際我們有好多科學研究,好多科學實踐是在地下進行的。法國科普作家凡爾納寫的《海底兩萬里》,他在小説中展示的海底兩萬里,當然跟我們現在了解的海洋狀態可能微乎其微,但是他的科幻小説對科學研究和人們對科學的追求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所以説,對有了基礎科學素質的讀者,科幻小説不會對他帶來什麼負作用。實際當中,在科學技術發展史上,有很多科學現象的發現和科學研究成果,最初都是從想象開始進行研究的。當然這種想象並不是茫然的。
  【特邀嘉賓:沈英甲】人和動物的區別就是人有想象力,列寧説過:沒有幻想就沒有共産主義。幻想可以開拓人的思路,一個學建築的學生,在他的設計還在圖紙上的時候,他的思維是相當活躍的,他可以想象自己的建築有多少層,有多少美妙的裝飾,可以抗多麼嚴重的地震,他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我想每個人每天都會有一定的想象,人不能沒有幻想。



  【巧巧】沈老師您好,科普作家們應該多編寫科幻電影電視劇,前提是作家們有非常豐富的想象力,拍出的影片像美國大片一樣,科普更深入,面向普通人群,普及面更大。
  【特邀嘉賓:沈英甲】拍出科幻大片需要幾個條件:第一,就是你説的作家們要有非常豐富的想象力和最前沿的科技知識,我曾經認真讀過日本一家大電影製片廠製作科幻效果的專著,其中就運用了許多的現代科學技術,讓人耳目一新,讓我覺得“原來如此!”,感慨不已。現在中國有一些年輕的科幻作家,我看過他們的作品,很有激情,但是在科學技術方面的素養顯得很單薄。美國的科幻作家,比如創作《後天》這個劇本的科幻作家,他對當前國際社會普遍關心的全球變暖的趨向就很關心,抓住這一點加以發揮,作品就起到了轟動的效果。第二,大製作需要大成本,一部科幻大片的成本主要就體現在數字加工上,這一部分成本可能要佔到總預算的幾分之幾了,一部成本一億多美元的科幻大片,數字加工恐怕要投入幾千萬美元。如此大的製作對我們目前來講是不可想象的。不過,我覺得不必投入這麼高的費用,我們也可以拍出有中國特色的科幻片,幾年前有過這樣的成功例子,雖説欣賞性、科學性還值得推敲,但畢竟用小成本製作出來了。將來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夠拍出中國的科幻大片,希望為時不久。

  【hylxy】請問嘉賓,就算各中小學校將科普教育落實得很好,可是現在學生升學仍要憑分數呀!
  【漫遊世界】在分數中也可以加大科普教育含金量啊。
  【hylxy】我覺得科普含金量很低。現在主要還是憑文化課的考試成績呀!
  【特邀嘉賓:薛守仁】這位網友提的這個問題也是一個現實的問題,學校的科普教育再好可是學生的升學還是憑著考試成績。我們不要孤立地、片面地看這個科普教育,把科普教育跟課堂的書本教育結合起來應該是我們現在教育改革的一個問題,尤其在現在我們提倡素質教育的時候,更不能放鬆學校的科普教育,科普教育應該成為中小學生學校教育的一門專門課程,我想現在在國內有些學校是在這麼做。比如日本中小學的科普教育就搞的比較好,而且他們的出版部門還專門給小學生編輯了一本雜誌,叫做《一年級的科學》,這是一個月刊雜誌,還有一本雜誌叫做《二年級的科學》。這兩本雜誌對於新入學的小學生都是一本很好的科普雜誌,它不僅能開拓小學生的思想,對科學的熱愛,同時更有效的提高他們的智力和對科學理解的能力,對於他們學好課本知識恐怕會有很大幫助。所以學校的科普教育不應該放鬆,應該進一步加強。至於跟文化考試課怎麼結合,恐怕也是科普教育需要探討的一個問題。

  【新世紀農民2005】現在我國有沒有專門組織科普的協會?
  【特邀嘉賓:沈英甲】有,我國現在有一個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全國會員有幾千人,各省也有各省的科普作家協會,我和薛先生都是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的會員。
  【新世紀農民2005】怎麼才能成為一名科普會員?有什麼要求嗎?謝謝!
  【特邀嘉賓:沈英甲】要成為一名科普作家協會的成員,需要有科普作品,需要有兩位正式科普作家協會會員介紹填寫入會申請表,就可以遞交給本省科普作家協會或北京的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等待審批。現在這不是一個很困難的事情,只要在科普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就有資格參加。
  【新世紀農民2005】謝謝沈老師!

  【新世紀農民2005】科普應該還包括社會科學的普及吧?
  【特邀嘉賓:沈英甲】我們現在談到的科普指的是科學技術的普及,一般的不含社會科學的普及。

  【新世紀農民2005】如果能夠建立一個有各個專業人士組成的自願科普協會,在政府和媒體的幫助下定期到社區、農村實實在在的開展活動,那麼我想科普工作一定有是一片新的天地!
  【特邀嘉賓:薛守仁】實際在我們國家現在有各式各樣的自願人員,有環保志願者、支農志願者、扶貧志願者,還有其他各個領域的志願者。實際這些人員都不定期地到農村、到邊遠山區去傳播知識,傳播文化,去幫助當地的農民解決生産和生活當中的一些實際問題。中國科協、國家科技部也都是在每年組織一些農業科技人員到農村去,搞一些扶貧支農的活動,最典型的就是科技下鄉活動。科技下鄉活動已經搞了多年,對解決農村的實際生産問題起了很大的幫助,它的社會效果也是明顯的。這些活動在我們的各類媒體都有過充分的報道,如果有網友願意參加這種活動,我想應該能在現有的組織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新世紀農民2005】我曾經參加大學生三下鄉活動,確實産生一定的作用,但是只是短期效應,如果能夠在一個地方長期建立基地回更好,好象現在長期的還不多!

  【金達欣】二位嘉賓好!據統計,我國千名國人中具備科學素養的只14人,人均科普經費不到0、5元,這些都同發達國家差距很大。請問應如何逐步改變這種狀況?謝謝!
  【金達欣】科普圖書缺乏“原創”,有的偽科學圖書登堂入窒;許多科技館“建得起養不起”,不少地方科技報面臨生存困境。
  【特邀嘉賓:沈英甲】關於科技素養的百分比,據我所知逐年是有所提高的,今年我國高考錄取的比例達到75%以上,所以這是一個很好的很令人欣慰的現象,也就是再過不長的時間,我們國家能夠受到高等教育的中學生會是絕大多數,這樣看來我們將來科學素養的百分比還會提高。中國人口基數大,農村人口又佔大多數,還有相當的貧困人口,所以在這種條件下,我們不能期待在短時間內把我國用在科普方面的費用提高到像發達國家那麼多,但是我們還是很樂觀的,因為現在和80年代以及90年代初比,大家都可以看得到情況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觀。
  【金達欣】現在國家對科普工作是比較重視的,如每年的科普周,今年開始又加了科普日。科普工作不光是科技工作者的事,應是全社會共同關心的事業。只要各級領導真抓實幹,才能搞好科普工作。不能把科普當“花架子”。
  【火腿-老法師】沈老師、薛老師:我也談談看法。我曾經發過這樣一個帖子,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一句知識分子不識韭菜和麥苗,害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以至於我國的科技發展的非常緩慢。
  【特邀嘉賓:薛守仁】.這位網友提出了一個很實際的問題,就目前看,我國國民的科學素質與發達國家還存在一定差距,綜合素質比發達國家來講還較低。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也是不可回避的問題,國民科學素質的提高是伴隨著國家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的。國家科學技術的發展,也是體現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所以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在提出科教興國這樣的發展戰略,其意義就是在發展科學技術的同時,促進經濟的發展,提高國家的綜合國力。在現階段我認為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何提高國民的綜合素質,不僅需要國家政策的保障,需要國家在普及科學技術給予更多的投入,另外也需要社會給予廣泛的關注。
  【特邀嘉賓:薛守仁】就發達國家的例子來看,除了政府給予科學普及、科學教育很強的投入外,社會也在這方面也給予了很大的支持,美國也好、日本也好,好多全民性的一些科普活動都是在社會的一個團體,像基金會的支持下進行的。不是單純的靠政府去支持這項工作,反而在這方面我們的國家利用社會力量來支持科學教育、科學普及這方面做的相對落後,我們現在提倡社會辦學,是不是也可以提倡由社會來支持和倡導科學普及工作呢?我想這也是我們科技新聞工作者希望能夠在這方面進行加強的一個問題,也是社會應該引起關注的問題。
  【特邀嘉賓:薛守仁】這位網友提到了許多“科技館建的起養不起”這個問題倒是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科技館也好、一些博物館也好,或者一些展覽館也好,根據我們國家現在體制,基本屬於國家或者地方政府去創辦和管理的,如果真正把它作為一種科學普及和科學教育的一個基地或者一個平臺,真正把它放到社會上去管理,恐怕它將來的生存和發展問題都能解決了,這還是一個體制上的問題,也還有一個經營管理的問題。當然對於這一類屬於公益性的一些科技館也好、博物館也好,是需要國家和政府給予扶持,一些地方科技報“面臨辦報難”這種現象還是比較普遍,作為科技報也好,跟其他媒體一樣,都面臨一個市場的選擇問題,在市場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當中,以各種媒體同樣都要面對著市場的選擇,適應市場的需要,也就是説你有讀者,有人看你的報紙你就能生存下去,你的讀者越多你將來才有發展前途。關鍵的問題還是一個科技報的辦報方向問題,還有一個市場導向的問題。所以我們不要把科技報單純的作為一種專業性的報紙,一種純科技的報紙去看待。
  有人説現在社會新聞、娛樂新聞很受受眾的歡迎,實際我們要細心地想一想,社會新聞、娛樂新聞當中也有很多科學技術內容,那就需要我們辦報人、需要我們的記者、需要我們的編輯如何把科技內容融入社會新聞和娛樂新聞當中去,甚至抓住社會新聞和娛樂新聞當中的一些科學技術問題,把它做深、做透,把科技新聞與社會新聞、娛樂新聞有機的結合起來,這樣就起到一個寓教于樂的效果。我想這樣的話,你的科技報恐怕會辦好的。北京科技報加入北京青年報之後,它從編輯思想、報道宗旨都有一個大的轉變,你在現代看現在的北京科技報跟以往的科技報就有很大的不同,恐怕看了現在的科技報你就會喜歡看。所以我勸這位網友——為科技報發展和生存擔心的網友讀一讀最近的科技報,你也會得出跟我同樣的想法。
  【金達欣】謝謝二位嘉賓的回答。

  【新世紀農民2005】我是一名農業科技方面的研究生,對科普很感興趣,希望畢業後從事媒體工作,請兩位老師給予指教!
  【特邀嘉賓:薛守仁】很高興看到這位從事農業科技方面的研究生,有到媒體工作的願望。尤其是做科技新聞工作,在科技媒體工作的編輯、記者在一定程度上更需要一些專業知識,僅僅有新聞理論和新聞知識是不夠的,從我們實際工作的實踐以及經驗看,科技記者、科技編輯需要的知識面應該寬闊一些,同樣也僅僅有科學素養也不行,如果沒有新聞理論做指導也很難做科技新聞工作,如果這位網友有可能的和,如果有願望是不是還可以學一點新聞專業的知識。我想這樣將來如果有機會到科技媒體工作,你的基本條件就更堅實了。

  【hylxy】請問嘉賓:怎樣培養對科普的興趣?(有時遇見某些很科學化的東西,好難理解呀!)
  【特邀嘉賓:沈英甲】對科學的興趣,我想不是一個自我培養的過程,而是一個需要。因為我們每天處在一個科技的大環境裏面,汽車為什麼會跑?飛機為什麼會飛?能量轉化是怎麼回事?為什麼當初哥白尼説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的?現在美國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調查(這個調查是幾年前做的):有十分之二的人認為地球是個平面,而不是球形的。這就説明一個問題:科學普及確實很有必要,而且是我們生活的需要。
  【dreamer24】是嗎?請問沈先生這個數據是什麼機構發佈的?
  【特邀嘉賓:沈英甲】這是90年代初美國的一本權威雜誌做的調查。美國人是很幽默的,他們可能會調侃,所以這個十分之二的數字,我們只能姑妄聽之。
  【火腿-老法師】就好像瀑布邊上怎麼會有風呢?大家都有這樣的感覺,人在瀑布邊上感覺到“樹欲靜而風不止”。那來得風。如果有條件的話,在瀑布上端和下端各接一個金屬環,必定能測量出很高的電壓。這實際上就是電子風。沈老師:你説對不對?颱風、龍卷風周圍必定有磁場存在。
  【漫遊世界】對科普的興趣也有個積累的過程,只要我們能長期堅持探索生活中科學現象,就會漸漸産生興趣。
  【火腿-老法師】“漫遊世界”網友説得非常好!

  【金達欣】最近我在一個省會城市做了一個調查,問了許多人,包括當地相當級別的幹部、電視臺、電臺、主流媒體跑科技新聞的記者及有關負責人,都不知道該市有多少院士,而文化名人經常被報道。您們如何看這現象?謝謝!
  【金達欣】其實只要有心,也好統計。我去了當地省科技廳和中科院當地分院摸清了準確人數(這2單位分別管工程院、科學院院士),並轉告有關負責人及媒體了,以利宣傳院士們。但要在報上辟專欄宣傳,很不易。
  【特邀嘉賓:沈英甲】我個人覺得一個城市(我不知道多大的城市)的市領導不知道自己城市裏有幾位工程院院士或科學院院士,恐怕能説明他對科學技術重視的不夠。科技城四川綿陽幾十萬人口,卻有十幾位兩院院士,它獲得科技城這個稱號是名副其實的,它那裏的領導就非常重視科學技術和科學普及。“金達欣”你做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金達欣】當然,不清楚人數原因還有這樣一個因素,就是各高校自已還聘請了外地的一些院士做客座教授等。我的名單是以省裏發給補貼為準的,未發的未算。科技日報發了不少院士報道,我看了,有的院士寫的很誠摯:)

  【新世紀農民2005】看過《中國農民調查》的一定會想怎麼會那樣,其實農民對社會科學知道的太少,怎麼才能在廣大的農村很好地普及社會科學。
  【dreamer24】我想你提出經常被大家忽略的社會科學這一部分挺好的,不過缺乏科學素養,(包括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人好象不只是農民。
  【特邀嘉賓:薛守仁】我們現在説的“三農問題”,是黨和政府極為重視的問題。同樣,農村的科普問題也應該包括在“三農問題”裏,所以解決好農村問題、農業問題、農民問題是我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所以我們從事科技新聞的工作者,從事科普的工作者也應該把我們的注意力放到農村,多為農民在這些方面做一些工作,實際也還是我們新聞工作所提倡的三貼近問題。實際我們國家對解決農村的問題,已經做了很大的努力,包括村村通電視、村村通電話,這些工作都是為了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出發的,自然就包括解決好農村的科學普及,為了科學普及在技術上建了一個渠道。

  【漫遊世界】就目前中小學教育現狀而言,在科普教育方面的投入好象遠遠不足,本人認為中小學的理科實驗教學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科普教育基礎,很可惜,這在相當一部分學校中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請問嘉賓,你們對此有什麼看法?
  【特邀嘉賓:沈英甲】“漫遊世界”説的很對,學校的科學教育應當是一個系統工程,應該抓住學校教育的每一個環節,滲透進去,如果學校的實驗課都不能達到傳播科學知識、科學精神、科學思維的目的,那我們的浪費就太大了。
  【漫遊世界】我用《實驗歌訣》一首來談對理科實驗教學看法。
  【特邀嘉賓:沈英甲】做這個工作是創造性的,做一項工作能創造性地做就能夠出彩。


責編:張青葉

 共7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