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農民工現象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就你們觀察,農民工進城前,他應當具備什麼樣的素質和知識儲備?
【特邀嘉賓:張車偉】我想這和農民工進城想從事什麼工作有關係,應該説農民工在進城之前,應該對城市的工作有一個比較好的了解,能夠清楚自己進城以後可以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只有這樣,才真正有針對性提高自己的素質和知識儲備。因為不同的工作對素質和知識的儲備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我們也沒有辦法做到,把農民工各個方面的素質都提高到一個非常高的水平,也沒有辦法讓農民工掌握所有城市工作需要的知識。只有明確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標,提高素質和知識儲備才會更有效率。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請問老師,農民工進城,對農村發展是有利還是有弊,為什麼?
【特邀嘉賓:張車偉】我總體上認為農民工進城對農村是有利的,因為這不僅僅是從農村存在的大量剩餘勞動力,而且這些進城的農民在得到收入的同時,也能夠在城市中學到很多知識、技能和一些先進的觀念。而這些東西被帶回到農村之後,都會大大有利於農村的發展。有農村生活經驗的人都可以看到在農村地區有大量從城市打工回來的人率先富了起來,他們有的開辦自己的企業,有的從事貿易、運輸等等。使得他們增加收入的門路比那些沒有去城市打工的人要多得多。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覺得農民工進城是一種雙贏。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每年又有大量的農民工涌向城市,而每年城市都有大量的城鎮失業人員,這二者之間矛盾嗎?互為因果關係嗎?
【特邀嘉賓:張車偉】這個問題曾經引起過廣泛的爭論,很多城市的人認為,農民工進城以後,搶走了他們的飯碗。但是,最新的一些研究表明,進城的農民工和城鎮下崗失業人員的競爭關係並不是十分明顯,這並不是説農民工就業對城市人沒有任何影響,而是説這兩部分人所從事的工作在很多方面並不是一種重疊的關係,而是一種互補的關係。比如説,進城農民工所從事的建築業、城市服務業等等,都是城市人所不願從事的職業。我曾經在一些城市進行過調查,訪問過一些城鎮下崗失業人員,當問到你是否覺得農民工搶走了你們的飯碗這樣的問題的時候,他們的回答説,沒有。他們説,因為我們沒有辦法像農民工那樣去從事他們幹的那些工作,比如説起早貪黑地擺攤設點、沿街叫賣等等。從這個意義上説,農民工的就業和城市失業下崗的人的就業是一種互補的關係。當然,對於城市當中那些特別困難的也願意幹那些臟活累活的人來説,農民工有可能對他們形成了一種競爭的關係。但總體上來講,這兩部分人的就業是一種互補的關係。
【高粱49】張老師剛才談到,解決農民到城鎮就業的根本問題是培訓農民學會、掌握技能,這裡我想應該包括短期的技能培訓,也應該有專業性更強、層次更高一點的職業教育。但現在的問題是,一個農民青年,在接受完初中、高中的教育後,對家庭一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恐怕難有家庭再去支付他(她)去接受這種教育,現在不管民辦、公辦的職業教育,收費也高。我想國家在這方面應該有針對農民工的職業教育傾斜、扶持政策,兩位老師怎麼看?
【特邀嘉賓:張車偉】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我想從總體上來講,教育和培訓都具有外部性的效應,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通過市場來解決這些問題,也就是説,在這些問題上市場會出現失靈。當然,基礎教育的外部性更強,這也是我們國家大力投資于基礎教育的重要原因。雖然培訓的外部性不如基礎教育那麼大,但它也是有外部性的。也就是説,如果一個工人在企業接受了培訓,掌握了知識和技能之後,再跳槽,那麼對企業來講,就會造成一些損失。這也限制了企業培訓員工的積極性。那麼對於個人來講,應該説有參加培訓的動機和積極性,但真如這位網友所談到的,由於市場上的培訓都要收費,這對農民工來講,確實是一筆不小的負擔。這就限制了農民去參加培訓。我想,在這些地方國家應該出臺政策,進行鼓勵。比如説,能不能為農民工參加培訓提供一些小額信貸方面的幫助等等。這樣只要這種培訓在市場上能夠得到合理的回報,那麼培訓的問題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決。當然,我想要解決這個問題,不僅需要國家政策的扶持,也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一個有效的完善的市場。如果市場能夠解決的,那麼就讓市場去解決。如果市場不能解決的,那麼就可以適當地進行政策性的干預。實際上,現在在南方的很多城市,培訓市場異常繁榮,很多的民營資本已經開始進入到培訓領域。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培訓問題也將會越來越發展。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你們認為,農民工在城市打工,怎樣才能使他們更好的融入這個城市?
【特邀嘉賓:莫榮】首先,城市人應該對農民工採取一種寬容的態度,他們是為城市建設作出貢獻的,一些城市的人均GDP比較高,其實並沒有把農民工這個分母算進來。其次,農民工也應該在外出務工前多學習一些城市裏生活的知識,這樣才能更好的和城市融為一體。再次,當地政府和社會組織也應該積極主動的去幫助農民工,多組織一些活動,比如説在春節期間,一些留在城市裏工作的農民工就得到過政府和社會組織的關心。最後,我們也要改革現有的一些政策,讓農民工的子女能夠上學,讓農民工能夠在城市居住,為他們建立符合他們的社會保障制度等等。
【高粱49】據最近有的媒體報道,在江浙一帶,今年農民工(我覺這本身就是一種不平等稱謂)出現嚴重短缺,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這對農民是否是一個好消息?還是我們的經濟發展有問題?
【特邀嘉賓:莫榮】最近的確在沿海一帶出現了農民工短缺的狀況,我們也做了一些調研,主要的原因還是收入問題,有些企業支付給農民工的工資比較低,讓農民工不能接受,導致了農民工的短缺。我認為企業應該提高對農民工的待遇,因為有些地區農民工的初始工資很多年沒有漲,而物價在漲,人民生活水平在漲,這對農民工是不公平的。民工荒讓我們反思,過去認為農村勞動力無限供給,工資就可以不上漲是錯誤的。只有市場才能決定有多少農村勞動力會出來打工。民工荒也讓我們認識到,應該善待農民工。
【高粱49】善待農民工,人人都象莫老師這樣想就好了,謝謝莫老師。
【高粱49】正如今天一位網友講的,在農村,不少農戶因“病”致貧,看病的高額支出,確實使眾多的農戶負擔加重,使不少以前已脫貧的農家又出現生活困難,甚至有不少的農戶無錢而有病不治。兩位老師注意到農村這種情況了嗎?對農民的醫療保障,國家有什麼政策、舉措?
【特邀嘉賓:莫榮】我們早就注意到這樣一種情況,也一直在探索研究解決這種辦法的政策,過去我們是搞一些合作醫療的辦法,現在的情況發生了變化,應該探索一種新的適合農民的醫療保障。最近中央拿出一些資金,探索在農村建一種適合農民的醫療保險的辦法。很多國際組織也很關心農民的醫療保險問題,我相信,通過多渠道、多方面的研究,我們可以找到一條符合農民醫療保險的辦法。
【特邀嘉賓:張車偉】我們已經很早就注意到你談的這種情況,這種情況確實在農村存在。農村的很多貧困實際上都是跟健康狀況惡化密切相關的,應該説我們的計劃經濟的體制曾經對農村的健康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比如説,那時候我們建立的農村醫療合作體制,使得農村人口的健康狀況得到極大的改善,我們在農村健康領域所起到的成就,常常被世界各國引為發展中國家中的典範。但是改革開放之後,農村集體經濟的解體使得農村的這種健康保障體系也面臨著非常大的困難。現在很多農村的合作醫療實際上已經名存實亡,農村的健康問題出現了越來越糟糕的跡象。很多農民現在有病沒有錢治,因病致貧,因貧致病,已經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不解決好這樣的一個問題,農村的發展就非常困難。從這個意義上説,建立一種新型的農村醫療保障制度已經迫於眉睫。就我所知,國家有關部門已經在考慮這樣的一個問題。
【高粱49】非常感謝兩位老師的解答。俺也在想,咋在農村實行大包乾前的農村合作醫療挺好的,現在經濟發展了,咋就不行了,沒有好辦法了。盼望國家這新辦法點到農村!
【clare66】農村勞動力剩餘,一部分農民沒事可做,算不算下崗?
【特邀嘉賓:莫榮】農村勞動力剩餘的問題,應該不算下崗,我們叫做就業不足,這是在國際上通過用這樣一個詞,農村勞動力總體來講他在家鄉還是有一份土地的,那麼這份土地可以保障他的基本的生活和基本的就業,但是問題就在於,這份土地並不能夠完全滿足他們的就業希望,他有很多剩餘的時間可以幹其他的工作,所以我們把它稱之為就業不足。下崗是工人在企業裏面沒有就業崗位這麼一種狀況,與農民工的這種就業不足是有比較大的區別的。
【特邀嘉賓:張車偉】農民的就業和城市人的就業有很大的區別,像農村的農民沒事可做,並不意味著下崗,因為農民的就業有很強的季節性,很難去度量他什麼時候有活幹, 什麼時候沒活幹。農活本身也有自己的特點,所以真正衡量農民是不是失業,或者是不是沒有工作,是很困難的。一般説來,我們認為,只要農村農民有自己的一塊土地,那麼他總是能夠找到和這些土地相關的一些農活,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很難説,農民下崗了,或者是失業了。但是如果他工作時間不足,一年的活兒幾個月,或者幾十天就幹完,在這種情況下,確實説明農村勞動力是富裕的。在這種情況下,農民就有可能,或者是有條件去從事一些其他的非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