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農業經濟發展與環境資源保護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4-7-8 4:29:11



媒體關注農村環保問題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我們很多媒體都在花大篇幅介紹農村如何致富的經驗,是不是在保護環境資源、環境方面媒體關注的還不夠?
  【特邀嘉賓:左停】相對來説,媒體包括公眾對環境還是非常重視的,但大多數視角是以城市或者國家為出發點的,但農村的環境問題非常複雜,主要因為它是跟農民的生計密切相關的。所以,如果只是簡單的要求農民保護環境,農民和地方政府會覺得這是飽漢不知餓漢饑。我在一些環境非常惡劣的地方調查過,那些地方山高坡陡本身並不適合農作,但因為農民在那裏居住,農民不得不在坡度很高的農地上耕作,産量很低,也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但是農民很難有其它的選擇。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宣傳環境保護,就不能停留在表面,必須進行深層次的分析,真正了解農民的問題,這樣才能夠跟農民有真正的溝通。
  【特邀嘉賓:靳樂山】應該説媒體可以在環境保護方面給予更多的關注,這樣才能既關注我們當前的經濟效益,又不忽略在不遠的將來獲取經濟效益的能力,也就是我們經濟發展的資源環境基礎。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我國對森林實行限額採伐,鼓勵植樹造林、封山育林,擴大森林覆蓋面積,可只有在植樹節的時候,媒體才給予更多關注,平時談到的不多,這是為什麼?
  【特邀嘉賓:左停】植樹造林的本質不是種樹問題,而是誰種樹、為什麼種樹、種了樹對誰有好處等問題。中國是世界上人工造林面積最大的國家,但沒有解決好誰植樹、誰受益的問題,農民種了樹,但不等於農民能夠從中得到好處,正如你提到的限額採伐,對農民是一個很大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民的造林積極性,所以我希望媒體不是簡單的關注讓農民種樹的問題,而是關注怎麼讓農民從他們已經種了的樹中受益的問題。

  【科蘭luck】請問二位老師,農業與環境資源保護協調發展得好的地區是哪?他們的媒體給予多大的支持?
  【特邀嘉賓:靳樂山】我不太清楚你所指的地區是中國的某一地區還是國外?一般來説,在一些發達的國家,農業與資源環境保護的協調做的相對比較好,比如説歐洲的一些國家(英國)整個社會非常關注環境資源保護,農業甚至被賦予了提供環境服務的這樣一種功能,也就是説農業的景觀本身能夠給人們提供環境服務。所以,這些地方的農業和環境資源保護協調的很好。媒體也比較關心這種環境問題,或者説環境問題常常是很容易引起媒體關注的問題。
  【特邀嘉賓:左停】總體上農業與環境資源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衝突,但是在很多地方也存在很好的可持續發展的實踐。就我自己的工作體會,很難説哪一個省和縣在可持續發展裏面做得比較好,但是在每一個省和縣都存在一些比較好的實踐。比如説在西南的雲南省就存在很多比較好的利用方式,當地的少數民族有很多的資源利用的鄉土知識,如非木材森林産品的利用就給當地農民帶來比較好的經濟利益,但又不破壞環境,雲南省的生態旅遊也是環境與經濟發展相結合的比較好的一個例子。在河北省我也看到一些好的經營方式,比如説農林複合系統經營就比較好的把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結合在一起。

  【高粱49】剛才兩位嘉賓都談到,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關鍵是執法力度。但現在的實際問題是,我們的許多基層政府,要行政中,就不按法來辦事,如名為開發亂佔耕地問題,為地方經濟利益亂上污染企業問題,等等。在這種情況下,要求我們的農民做守法公民,是不是也不現實?專家對這問題怎麼看?中央有什麼解決的好辦法?
  【特邀嘉賓:靳樂山】我的一個主要觀點是,農村的資源環境問題根源常常不是在農村,所以要説加大執法力度的主要是加大對企業的執法力度、加大地方政府依法行政的力度。
  【特邀嘉賓:左停】透明是解決違法的一個重要的途徑,在這方面媒體可以發揮很多的作用。由於很多問題本身是政府不規範行政造成的,我們當然可以希望政府能夠自己糾正自己的行為,但更多的希望在社會上存在另外一些力量能夠監督政府的行政,促成政府行政的公平、公開和公正。所以,我們對媒體有很多的期望。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您能談談您認為媒體應該怎樣監督呢?設計一些什麼樣的欄目比較合適?
  【特邀嘉賓:左停】作為面向三農的欄目,首先我覺得應該有一種能夠和農民進行溝通的機制,能夠真正獲得一手的農村的信息;另外,我覺得可以設計一些反映農民生活的欄目,在其中農民能夠參與到欄目中,比如農民與政府官員、學者進行真正平等的對話。我原來接觸過一個項目,很簡單,項目給每一個農民發一個傻瓜相機,讓農民用自己的視角記錄自己真正感興趣的問題,結果農民的作品非常有意義,有很多內容都是超出我們的視角。
  【高粱49】這種形式非常好!農民往往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表達的是他們真正的意願!
  【高粱49】非常感謝兩位老師的解答!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請問二位老師,在改善生態環境與幫助農牧民脫貧致富相結合過程中,我們的新聞媒體可以幫助做哪些工作?
  【特邀嘉賓:靳樂山】在現實中,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之間很可能是衝突的、矛盾的,但是,這種衝突和矛盾在很多時候是人們選擇的結果。也就是説,有時人們原本可以選擇另一條道路,繞過這一矛盾。例如,保持好當地的青山秀水,組織農家樂旅遊,這樣收入增加了,也不用引進污染的投資項目了。當然,這種道路的選擇,常常需要超出通常的思維習慣,開拓思路,開闊眼界。新聞媒體在這方面就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例如,找一些繞過這對矛盾的典型案例,可以幫助啟發其他地方農村的發展。

  【poer3】請兩位老師介紹一兩個今年做得比較好的案例。
  【特邀嘉賓:左停】我介紹一個雲南松茸利用的案例,松茸是一種生長在特定森林中的高價值的食用菌,過去很多森林周圍的農民主要依靠木材砍伐作為經濟收入來源。90年代以來,雲南省政府把松茸的出口作為一個重要的經濟産業,並形成了一個採集運輸和出口的經濟鏈,農民從中得到了比較高的經濟收益,農民認識到松茸的生長與森林狀態的好壞密切相關,所以農民也自發的加強對森林的保護,形成了經濟發展與森林保護的良性循環。希望我這個例子是你所要的。


責編:詩曼

 共8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