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農業政策節目
作者:《電視批判》論壇專稿 發佈時間: 2004-7-1 8:05:16



農業政策的落實與執

    【特邀嘉賓:何秀榮】我國流傳著一種普遍的説法,“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許多地方在政策的宣傳和執行過程中會採用對政策進行過濾的做法,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政策部分進行宣傳和落實,或者利用政策規定中未明晰的部分(甚至政策漏洞)進行操作。你們認為,如何能減少政策信息在傳遞過程中的人為失真?如何儘量提高中央政策的執行程度?
  【太陽灼人】您的問題中是否忽略了媒體的作用?
  【貓咪mm】別急,一個個來,逐漸深入嘛 !
  【特邀嘉賓:馬曉河】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好。在基層曾經流傳一個順口溜:“碰見綠燈搶著走,遇見紅燈繞著走。”這是一種什麼現象呢?從中國的現實經濟體制看,我們國家目前的體制是一種在中央、省、地、縣、鄉五級政府間實行的是,財政收支包乾的制度安排。各級政府負責各級的財政收入和支出。在這種情況下,尤其是各級地方政府為了發展本地的經濟,使本級財政收入最大化,財政支出最小化。因此,各級地方政府的行為與中央政府的一些政策往往會有不一致的地方。個別地方政府在執行中央政策過程中,會無意或有意地對政策進行有選擇性的宣傳和落實,有利的加快宣傳,加大落實力度;不利的則變通執行。我認為,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因為一個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實現的是一個整體目標,這種目標的實現在政策上需要有全面性、系統性,這種全面性和系統性肯定會與某些地方的社會、經濟發展目標有不一致的地方。我認為,地方政府應該服從大局目標,實行中央的政策。
  政策信息在傳遞過程中要想不失真,一要使政策本身可解讀性強,針對性強,就是説政策制定的內容要能讓廣大老百姓看得懂,文字易懂,政策具體。二要在傳遞過程中及時、準確,信息傳遞渠道便捷,要讓老百姓能在第一時間獲得中央的政策信息。三要政策的傳遞從上到下應該是利用多種渠道同時進行,包括行政系統、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這樣才可以避免政策信息傳遞失真,也可以杜絕個別地方政府“過濾”上級政策。
    


    【beyond-beyond】我覺得節目再如何也不能改變農民朋友的生活問題。
  【特邀嘉賓:何秀榮】我認為節目本身不能改變農民朋友的生活問題,但是節目提供的信息有助於農民朋友改善自己的狀況。舉一個例子:有一位農民參加了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但他不知道自己有什麼權益可以享受,通過一些相關的節目,他了解了自己的權益。隨後,有些他可以報銷的東西他就去報銷,這時他就感覺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對他是有幫助的。否則的話,他就會覺得參加合作醫療保險就是交錢,沒什麼好處。如果節目能雙向交流的話,可能對農民朋友幫助更大。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把各項農業政策落到實處”這句話我們經常從媒體中聽到,為什麼有些領導幹部在領會這些政策和在執行的過程中還會出現很大的偏差?電視媒體是否需要開設一個解讀農業政策的欄目,來幫助廣大農民和基層幹部了解和執行呢?
  【特邀嘉賓:張紅宇】一項政策制訂出來以後,最關鍵的是要落到實處,不然的話,這些政策對農業發展,對農民增收,對農村經濟的振興,都沒有什麼用處。確確實實我們也經常聽到不少的地方反映,黨中央國務院的農業政策在執行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偏差,或者落實不到位,這與一些地方對政策的理解和把握、認識不一致有關係,也有這些政策與特定區域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發展環境不相適應的問題,那麼為了把政策落到實處,除了有關的政策部門對政策做出必要的解釋以外,在媒體上開闢有關解讀農業政策的欄目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實在這方面,不少媒體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人民日報在農村辦,不定期地開闢政策問答欄目,農民日報對農村政策的解讀,包括中央電視臺有關頻道比如CCTV-7,《聚焦三農》欄目等等,都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解讀農業政策的效果和作用,這對幫助廣大農民和基層幹部,了解執行農業政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當然,這方面在有些媒體還存在一些欠缺,我們也希望有關加強這方面的工作,使我們的媒體在聯絡農民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這樣也容易更多的得到農民的擁護和喜愛。

 
    【特邀嘉賓:何秀榮】請馬老師關注:中央出臺政策總是針對全國性的情況的,但中國幅員廣闊,各地情況千差萬別,那麼,如何處理中央政策的統一性與地方的適應性呢?另外,這方面通常的做法中央出臺原則性的政策指導,地方因地制宜地出臺操作政策,那麼,是否會出現中央原則性的指導與地方操作方面的銜接問題?比如中央出臺了“糧食流通條例”,讓各省制定“實施細則”,現在夏糧收購已經開始,但好像還沒有一個省出臺“實施細則”。你們如何看待中央與地方之間政策的適應和銜接問題?
  【特邀嘉賓:馬曉河】我認為,近幾年,中央在制定農業政策方面,已經充分考慮了各個地區的發展特點。比如,中國的糧食生産和流通政策在地區方面體現得比較充分,今年國家就明確規定:在黑龍江、吉林兩個糧食生産大省,實行農業稅的免稅政策,在另外十一省實行農業稅減少三個百分點的政策,同時發達地區可以對農業稅實行全免政策。對農民的直接補貼政策,也充分體現了地區特點。例如,今年國家規定,對糧農實行直補政策,中央拿出一百億元的糧食風險金,主要用在了糧食主産區。還有,對早稻實行收購最低保護價政策,也主要是針對稻穀主産區。因此,當前的農業政策因地制宜特點非常強,基本不存在中央政策的統一性與地方的適應性問題。要説有問題,關鍵是執行和落實問題。要把中央政策不打折扣地、毫無保留地落實下去,讓這些政策惠及三農,惠及農民。
  【特邀嘉賓:何秀榮】再問:另一個相關的問題是政策後遺症,我國不乏一些致力於解決當前問題、但埋下長期隱患的農業政策。比如我國的農地政策對當時發揮農民生産積極性、穩定土地承包關係、保護土地承包權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同時也因此對土地流轉、農場規模擴大和土地制度改革的長期發展産生一定的制約作用。如何可以減少農業政策可能的後遺症?

 


責編:邢立雙

 共7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