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農業新聞節目
作者:《電視批判》論壇專稿 發佈時間: 2004-6-17 16:02:43



農業新聞節目的缺失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就當前的電視新聞欄目看,如《新聞調查》、《新聞會客廳》、《焦點訪談》等,反映農業問題的新聞都混雜在其他類新聞裏,而按我國的受眾比例(農村人口占了絕大多數)看,農業新聞的數量明顯不足。不知二位老師有什麼好的想法?有沒有必要開專門的農業新聞欄目?
  【特邀嘉賓:李磊】毫無疑問,我個人認為開辦專門的農業新聞欄目是必要的——當然在節目的表現形式上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不能因此産生這樣一種想法:有了專門的農業新聞欄目就沒有必要在諸如《新聞調查》等央視權威主流欄目上減少農業新聞的報道量。可以多種形式並存,允許多個欄目、多種角度、多種聲音來探討複雜的“三農”問題。
  【特邀嘉賓:尹韻公】農業新聞的數量確實明顯不足,我認為確有必要開設專門的農業新聞欄目,只要我們拿出《新聞調查》、《焦點訪談》那樣的勁頭,我相信農業新聞欄目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來這裡是個緣】但是CCTV-7原先有一個節目是《農業新聞》,現在因為某些問題給停了,請問《農業新聞》應該怎麼處理節目內容與節目收視群體之間的關係呢?
  【中國吉祥0】農業新聞節目如何作成個品牌節目?如何與其他節目競爭呢?
  【特邀嘉賓:李磊】非常高興能再次與“中國吉祥”互動交流。農業新聞節目確實需要做成一個成功的品牌節目,我們現在的節目過於瑣碎、分散,沒有形成一個可以吸引公眾眼球的高知名度與美譽度的農業新聞節目名牌。這是一個很大缺憾,什麼時候我們央視的《金土地》節目能辦成既有新聞報道也有觀點交流還有國外相關信息借鑒的多形式、強品牌、高知名度的農業節目那就好了。
  【中國吉祥0】呵呵,跟你們聊天我真的很高興啊,很榮幸,老師的發言很有價值!
  【特邀嘉賓:尹韻公】《農業新聞》是什麼原因停了,我也不清楚,但我想是不是因為它收視率太低?或者其他欄目擠佔?或者其他原因。收視率太低是因為品牌沒有創出來,還是廣大農民不知道有這個欄目?究竟哪個原因也不清楚,可以肯定停了的原因是沒有辦好。我還是希望有《農業新聞》,但有一個前提,一定要想方設法辦好。非不能也,是不為也。
  【中國吉祥0】是啊,農業節目辦好了,農民朋友就喜歡了,農民朋友就常看了,就像尹所長剛才説的:電視節目能夠引導,培養觀眾習慣,就是説電視節目是主導啊!

  【高粱49】通過這幾期在這和眾多專家、教授的交流,我們知道,專家、教授對解決“三農”問題,對我國農業的發展,都有許多非常好的思想、觀點、設想,而我們的農民,由於受多種客觀、主觀條件的限制,是難以想到這些的,更多的是對這些問題的焦慮、抱怨,不知怎麼解決,找不到解決的辦法。這裡,我們看到,專家教授與農民之間觀點、思想的交流,缺少一種渠道。電視的新聞宣傳在這方面能不能發揮作用?應怎樣來發揮這作用?
  【特邀嘉賓:李磊】電視新聞宣傳工作完全有責任和有能力完成這一交流平臺。我們新聞工作者的主要使命之一就是把專家學者、農民兄弟和政府立法者三者之間連接起來。這種連接就是主動通過電視平臺來提供大家平等交流的一個公共論壇。以達到全民對“三農”問題理性的統一。
  【高粱49】李教授對這一“通過電視平臺提供平等交流的公共論壇”,有具體的構想嗎?
  【特邀嘉賓:李磊】是否可以這樣?第一,把類似于《實話實説》的談話類節目拉到田間地頭去;第二,聘請一些具有主持人能力的農民兄弟或姐妹到電視臺來主持平等交流的一些節目;第三,通過“三農”專家,農業政策立法者和農民三方的對話(要實況直播)來提供一個平等交流的電視公共論壇。個人私見,敬請指正。
  【特邀嘉賓:尹韻公】為農民代言,為弱勢群體代言,這應當是媒體義不容辭的職責。當年穆青為了寫農村報道,和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寫下了許多好的農村題材的通訊。穆青很愛農民,真正深入到農村生活,知道農民的甜酸苦辣,與農民的感情很深,知道他們想什麼,需要什麼。而現在,我們缺乏的就是像穆青這樣的記者。假如我們有一批穆青這樣的記者,我就不信,我們的農業新聞宣傳搞不好。
  【別把版主不當一回事】那你的意思就是説目前我們的記者做到穆青老師那樣的了?我認為在新的時候,跑農業新聞的記者也應該跟著時代走,假如走穆青老師的老路也是不會成功的。
  【高粱49】感謝尹院長。我們呼喚像穆青這樣的有正義感、有責任心有事業心的新聞工作者,多到農村走一走,看一看,沉下來傾聽一下我們農民的心聲!
  【小黑帽1】尹教授説得對,現在的記者往往缺少一種踏踏實實跑新聞的精神。

  【太陽灼人】當前的農業新聞並沒有太強的專業性,是不是都以簡訊和專題的形式呈現了?我們新聞界對農業新聞有足夠的關心嗎?
  【特邀嘉賓:李磊】應該説農業新聞雖然沒有很強的專業性,但是它的呈現形式是可以多種多樣的,簡訊和專題的形式當然現在用的比較多,但仍然有很多種有效的報道方式,可以使用。當然,我們現在的新聞界對農業新聞關心的不夠,其中主要的一個原因是沒有找到農業新聞的最主要的製作理念,我個人認為這個理念可以包括三個方面:第一,純粹滿足九億農業和其他關心農業問題的城市公眾對“三農”問題信息的需求,第二,有意識的通過主流輿論形成引導“三農”現代化發展趨勢的社會輿論環境,第三,滿足廣大農村受眾一般化的新聞信息需求。

  【小黑帽1】目前,跑工商業新聞的記者比跑農業新聞的記者得到的實惠要少,因為我們的貧困地區大都在農村,請問二位老師,這會不會影響農業新聞的節目質量?
  【特邀嘉賓:尹韻公】現在的記者有相當部分比較講實惠,正因為如此,他們不願意跑農業新聞。這當然會影響農業新聞的節目質量。這裡面有機制問題,也有福利待遇問題,還有工作環境問題,只有把這些問題統籌解決,才能真正做好農業新聞。

  【小羅】農業節目應該“三面”(面向全體:全體老百姓;面向基層:基層科技人員;面向生活:生活中常見的難題)。
  【特邀嘉賓:李磊】沒錯,但還應該面向那些非農業社會公眾群體——特別是那些住在城裏卻掌管著農業政策制定權力和與農業有著密切關聯,需要了解我國“三農”問題發展狀況的普通城市居民。
  【特邀嘉賓:尹韻公】我看到的現在的農業新聞確實做得不那麼令人滿意,我認為關鍵的問題是我們的編輯記者沒有真正深入生活,沒有真正做到貼近群眾,貼近實際,貼近生活。過去我們可以看到不少好的農業新聞,而現在卻很少看到,其中的原因恐怕跟我們的採訪作風有很大的關係。當然也有和我們重不重視農業新聞也有關係。我認為只要我們稍微留心是可以做好農業新聞的,比如説,城裏有那麼多的農民工,他們每天是怎麼生活的?他們怎麼尋找工作的?他們的衣食住行怎樣?喜怒哀樂怎樣?很少看見我們的媒體做過這些報道。有一次,我去一個建築工地,看見那裏的農民工是兩個人睡一張床,心裏非常震驚,感到他們非常可憐,同時也非常同情他們的遭遇。假如我們這個社會多給他們一些關心,他們心裏就會好受一點,他們對城裏人的抵觸情緒就會減弱一點,也有利於城裏人和農村人的這種心靈上的交流和溝通。

 


責編:羅石曼

 共7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