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新聞報道要以“農”為本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有一位網友曾經問:掌控在“中國城市精英”中的媒體該如何幫助中國農民? 不知二位老師對此有何高見?
【特邀嘉賓:李磊】第一,社會都應該具有一個清晰統一的理念:中國的“三農”問題關乎到全體中國人,關乎到民族的未來,關乎到我們中國的長治久安;第二,幫助中國農民(其實也就是幫助我們每一個人)的最好辦法(對大眾傳媒而言)就是讓我們的社會中不同受眾知曉、關注、參入“三農”領域的相關信息傳播與討論,就是讓社會的不同受眾群體——決策層、招待層、利益關聯層、具有長遠利益關聯性群體等各類受眾理解“三農”問題,關心“三農”問題,併為此願意付出必要的改革代價,形成主流社會輿論的一致性支持;第三,明智地在各個社會利益集團和階層中進行輿論的積極交流,並在一種理性、理解、理智的社會輿論氛圍中形成明智而又堅定的統一認識,通過我們大眾傳媒的信息溝通、危險預警、宣傳動員、形成主流性輿論的社會功能,達到我們所能奉獻的目標。
【美猴王66】農業電視節目大有可為,還需要全體社會成員和媒介的關注。農民對電視的接近程度是高於其他媒介的,因此電視新聞工作者有義務做好他的節目,真正為農民服務。二位老師怎麼看?
【特邀嘉賓:尹韻公】同意這位網友的看法。電視是俗文化,不需要多高的文化知識也能看明白。這一點,它有別於報紙和期刊。何況電視的觀賞性、可讀性高於報紙和期刊。從選擇媒體這一點來説,農民當然更願意選擇電視。這個特點使我們懂得搞好農業新聞報道,電視比報紙和期刊更有天地,更能真正為農民服好務。
【高粱49】我想,我們的農業新聞現在還不盡人意,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我們農業新聞報道的主體根本沒有把握好,這主體應該是廣大的農民,讓農民説話讓農民表達他們的需求、想法、願望,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領導、政府、管理部門為主體,光報道他們的活動。在這方面兩位老師怎麼看?我們的媒體應怎樣來改進?
【特邀嘉賓:尹韻公】對農業新聞的報道,我認為要堅持以農為本的思想,為什麼呢?第一,我國是農業大國,70、80%是農業人口,農民應當是媒體報道的主要群體。第二,沒有農村的現代化和小康就沒有全國的現代化和小康。所以農村的現代化和小康至關重要。第三,黨中央現在提出以人為本,農民既然是佔中國的大部分人口,那麼以人為本的思想也應該更多的體現在農民身上。第四,農業出了問題,整個中國都會出問題,因為我們不能設想13億人口的中國沒有飯吃。所以我認為,以農為本的思想應當是我們農業新聞的根本指導思想,農業是一切基礎當中的基礎。農業新聞應當為夯實這個基礎做好自己的工作。
【高粱49】感謝尹院長的解答!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二位老師能否分析一下當前我國農民的收視特點嗎?
【特邀嘉賓:李磊】簡單地説,當前我國農民的電視節目收視狀況可能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非常喜愛收看農村生活題材的電視連續劇;第二,非常關注有關“三農”問題——特別是政策層面的新聞報道;第三,同大城市中的受眾一樣,農民兄弟也很喜歡收看各類綜藝節目、體育節目、電影、電視劇(比如警匪片)節目和生活類節目;第四,可能對國際新聞、科教節目(農村類科教節目除外)、軍事節目、完全反映城市居民生活情態的電視劇等類節目不太感興趣。
【特邀嘉賓:尹韻公】據我了解,農民對我們的電視節目感興趣的不多,主要是跟他們關係不大,他們喜歡看的是電視劇,除此之外,都不愛看。電視廣告與他們沒關係,他們不看;新聞節目與他們關係也不大,他們也不看;娛樂節目離他們很遠,他們更不看。所以大眾傳媒對農民的影響力是比較微弱的。當然這裡面的原因多種多樣,比如農民工的文化程度普遍是初中文化程度以下,受教育程度不高,電視的教育功能對他們的作用就不是很大。很多農民工需要的是維權方面的知識,但電視幾乎沒有。農民進城打工,應該是需要進行再教育的,比如説,關於城裏的交通知識,他們應當清楚地知道,可是沒人告訴他們。所以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有些農民工剛一進城,就被車撞死了。諸如此類的問題還有很多。一方面,從農民工的角度講存在著這方面的市場需求。另一方面,我們的媒體卻不可思議的缺乏反應。這樣就存在著一個空白,農民工無力去填補這個空白,媒體又不願意去填補這個空白,或者説農民工想看的沒有,不想看的卻多得很。從媒體來講,這是否有個為什麼人服務的立場問題呢?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現階段,我們的電視節目在“五一”、“十一”等假期,都要安排一些與節日有關的節目如《五一七天樂》、《十一七天樂》等。而這主要是為城裏人安排的,就我所知,“五一”、“十一”,大多數農民處在農忙季節,電視節目是否也要考慮一下如何在他們的閒暇時做一些為他們服務的節目?
【特邀嘉賓:李磊】完全應該——比如在一些以往農業文明社會中所形成的傳統節目: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等,都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的電視節目來為廣大受眾服務。
【高粱49】好主意!我們電視臺的人沒想到嗎?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貼近性越強的新聞報道越能獲得觀眾的關注,電視新聞製作什麼樣的新聞內容,什麼樣的新聞形式才能貼近農民受眾?
【美猴王66】為農民喜聞樂見的節目。
【特邀嘉賓:李磊】我在前面説過農業新聞三個不同層次的內容都應該成為電視新聞節目製作的主體,而使用農民受眾喜聞樂見、熟知接受的報道形式比如故事化、人情味、簡明化、口語化、活報劇形式等來傳播新聞內容,這裡面的探討空間是很大的。
【美猴王66】我家就住電視臺附近,每次看見《焦點訪談》資料接受處時,總是一些面目黝黑,衣冠樸素的農民來上訪,而很少看到衣冠楚楚的城裏人,不知這是什麼原因?
【特邀嘉賓:李磊】因為農民是我們這個國家的弱勢群體——儘管他們有九億之多。其實我們都會同意這樣一個觀點:中國農民兄弟是我們這個國家真正的脊梁骨。我們欠他們的太多太多,所以我們必須在信息交流領域盡一切可能為他們提供發言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