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中國大歷史】請問,有些學者提出了中國農業生産“過密化”的問題,專家是怎樣看待的。
【特邀嘉賓:溫鐵軍】這是歷史現象,早就被黃宗智解釋過,願意的話可以去看書。
【中國大歷史】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們提倡鄉鎮企業,提倡把農村剩餘勞動力解決在就近地區,但卻沒有能夠順利産生新的經濟增長點,那麼一方面吸引農民進城打工,讓農業人人口變為準工業人口,一方面在農村進行類似大農場的合作經營方式是否能夠解決問題。
【中國大歷史】您不覺得現在的農業生産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嗎?
【特邀嘉賓:溫鐵軍】當然存在。
【中國大歷史】您覺得在當前的條件下應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特邀嘉賓:溫鐵軍】大多數人認為可以通過加快城市化了解決這個問題,可是,從90年代,我們工業化、城市化加快的實際情況來看,往往是耕地更多的被佔用,而農業人口轉移卻相對不那麼順暢,根據國家計委的測算,如果我們每年能夠新增就業達到1200萬以上,那麼到2020年,中國的城市化率會達到55%,如果那個時候人口是在14億5千萬左右,仍然會有7億左右農民的人口,可能耕地卻會大幅度減少。因此,中長期看,這個問題是很難根本上解決的。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我們中國不是一個農業大國,我們是個農民大國。”中國農業發展的現狀如何?與國際上的農業大國相比有何差距?
【特邀嘉賓:溫鐵軍】我説國際上可以叫做農業大國的主要是土地資源豐富、在國際農産品市場上佔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國家,而中國正在逐漸辦成一個農産品進口大國,一個進口農産品的國家,怎麼能説是農業大國呢,至於説它是農民大國,主要指的是中國農民人口占世界農民人口的總量超過30%,所以他是一個農民大國。也因此希望不要浪漫的把一個農民人口大國去和世界上農業大國做比較。硬要這樣比,也只能越比越灰心喪氣。
【 讀 書 狼 】節約化生産會給農業生産帶來什麼樣的變革?我們又該如何解決那些因為節約化生産而産生的剩餘勞動力問題?
【特邀嘉賓:溫鐵軍】無解。
【 讀 書 狼 】其實這個問題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去表達。就是看到現在好多生産都在使用機械化大生産,勞動效率的大提高,同時也有很多剩餘勞動力的産生。
【特邀嘉賓:溫鐵軍】發達國家在兩三百年的工業化過程中間,一方面勞動生産力提高;另一方面大量的勞動力過剩,貧困人口增加。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通過殖民地戰爭向外強行輸出人口,而發展中國家因為在近現代才開始工業化,沒有哪個國家還有當年的條件向外轉移人口,因此,所謂節約化生産,勞動效率提高,當然會帶來過剩勞動力和過剩人口無處轉移的問題,也因此才出現了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都有大規模的城市貧民窟,隨之黃賭毒氾濫,而農村至少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是貧困人口,經常發生動亂等問題。
【 讀 書 狼 】這種變革所帶來的城市貧民窟、動亂等問題真的就沒有辦法解決了嗎?通過你們的調查研究,農民兄弟需要什麼樣的社會保障呢?
【特邀嘉賓:溫鐵軍】目前看,凡屬於照搬了西方制度的發展中國家都是這個結果,中國是其中唯一強調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的國家,因此,由於我們至今沒有推行農村土地的私有化,農民還是中短型的流動打工,大城市百萬規模以上的貧民窟還沒有出現,這是中國不幸之中的大幸。至於農村的社會保障問題,我在很多文章中都強調,靠現有的體制,國家是提供不了像城裏那樣的社會保障的,所以,只能靠國家鼓勵農民進入能夠産生規模收益的領域,開展合作經營,得到收益以後再來返還農村的社會開支,這個經驗可能是有利於解決我們的問題的。
【麵包屑兒】據農業部最新衛星遙感監測結果分析,預計今年小麥畝産提高10公斤以上;總産增加25億公斤左右。其中,黃淮海小麥單産比上年增長4.5%左右;長江中下游、西南地區、黃土高原小麥單産分別比上年增長3.3%、2.8%和1.3%左右。 農業部部長杜青林預測全國夏糧豐收大局已定。 請問嘉賓,黨中央、國務院相繼出臺的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補貼和降低農業稅稅率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對夏糧的豐收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特邀嘉賓:程國強】今年中央出臺的扶持糧食生産政策的力度較大,極大的激發了農民種地的積極性。根據我調查的結果來看,今年對農民種糧影響最大的是《最低收購價》政策、農業稅減免;加上今年糧價上漲,許多外出打工的農民也季節性的回家種田,一些地方的撂荒地也重新種上了糧食,還有的地區單季稻改為雙季稻,旱田改為水田,農民也加強了對田間的管理,今年的糧食産量可能會出現恢復性的增長。另外,糧食直補、良種補貼也對農民提高種糧積極性産生了重要作用。從我調查的安徽情況看,農業稅減免可以使農民每畝的負擔減少30到40塊錢,相當於農民增收30到40塊,糧食直補加良種補貼可以使農民收入每畝增加30塊錢,關鍵的是糧食最低收購價,如果能夠確保農民今年的稻穀價格在7毛在7.5毛的水平,那麼農民在種水稻的收入在最近五、六年以來最高的。有些農民告訴我,今年種水稻每畝的純收入達到300塊錢,糧食直補、良種補貼和農業稅減免給農民增加的收入大概佔今年增收的百分之十五到二十。因此,今年中央出臺的一系列政策的影響對糧食增産增收非常重要。
也有農民告訴我,如果要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關鍵是要“水要保、路要通、稅要少、價要好”。這實際上就是説,價格應該是農民種糧積極性提高的關鍵性因素,因此,如何穩定今年糧食價格預期,確保糧食市場的開放和公平競爭,防止人為因素對糧價的打壓至關重要。與此同時,減輕農民的稅負也使農民感到種田有甜田,對保護農民利益,提高農民積極性意義較大。因此,應該加快農業稅減免。從解決糧食安全的角度看,政策的重點實質上在要提高糧食的綜合生産能力,因此,根據農民的迫切要求,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高産穩産高標準農田的建設,即是農民的需要,也是我們確保糧食安全的基本要求。
【藍色蝸牛222】農業反哺工業是否到時候了?
【特邀嘉賓:溫鐵軍】一旦工業産值佔絕對比重按道理就應該反哺農業,問題不在於應該不應該,而在於怎樣反哺,我們目前是兩億多農戶,八億多農民,高度分散,而且是兼業化。即使想反哺大家也應該知道簡單的經濟學道理,當你的交易對象太大的時候,這個交易就無法進行,當你的反哺對象太大的時候,這個反哺也無法進行。所以我總是在強調,要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太能夠讓反哺落到實處。
【glc226】電視節目不能只是面對農民,同時應該注重對農業推廣人才的培養,因為目前我國在農業推廣方面還是很落後的,應該出這類的系列節目。
【特邀嘉賓:溫鐵軍】這不是節目的問題,而是農業推廣面對著兩億多農戶,交易成本太高。
【果凍貝貝*^-^*】近期,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簽署第407號國務院令頒布《糧食流通管理條例》,請問,這一條令頒布的背景是怎樣的?對這一條令,網絡媒體上只是對全文進行了發佈,但沒對其進行詳盡的解釋,電視媒體更欠缺,幾位嘉賓認為電視媒體應如何做?
【太陽灼人】嘉賓能否為我們先在網絡媒體上解讀一下此政策?現在的網絡媒體相對於電視媒體是不是更有優勢?
【特邀嘉賓:溫鐵軍】我們知道我們國家的糧食放開手市場是1992年的決策,到1998年前後,由於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政府考慮到農業金融系統的不良資産比較嚴重,因此,把糧食購銷體制改革與化解農業金融系統的不良資産結合在一起,提出了糧食保護價敞開收購與資金封閉運行相結合的政策思路,應該説,對於防範金融風險是有效的。現在,全面放開糧食市場的政策出臺,應該説是政府理性決策的一個重要表現,因為是在糧食價格上漲的條件之下放開的,因此,會有利於農民的收入增加。
【太陽灼人】當前我們糧食經營的主體是什麼?依然是國企嗎?
【特邀嘉賓:溫鐵軍】當然不是。
【太陽灼人】當前已經有形成壟斷的糧食經營集團了嗎?
【特邀嘉賓:溫鐵軍】當然有。
【太陽灼人】我是一個個體糧食經營者,您認為我們的出路在哪?會不會被糧食經營集團吞沒?我經常想儘快地從電視媒體上得到糧食價格等相關信息,但媒體往往慢半拍,您認為這個問題該怎麼解決?
【小麥也搖曳】很實際的問題!
【特邀嘉賓:溫鐵軍】上網。
【麵包屑兒】哈哈,看來溫老師也是忠實的網民了,但是據我所知,當前的網絡媒體多沒有採訪權的,它們的信息準確性如何保證?它們的及時性也未必可以保障吧?頂多可以做資料庫,我認為,專家以為呢?
【特邀嘉賓:溫鐵軍】農業部的網站有大量的價格信息,鄭州糧食期貨市場網站也有糧食經銷的信息,尤其是農産品的專業網站,他們在各地市場上都有信息源,他們的信息更新是比較及時的。
【麵包屑兒】謝謝嘉賓!
【小麥也搖曳】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補貼等與WTO《農業協定》是否有衝突?
【特邀嘉賓:溫鐵軍】應該説我們國家在WTO中的談判得到了8.5%的補貼率的條件,我們有專家測算,中國實際的農業補貼是負8%,也就是説,我們的補貼空間很大,更何況,大多數發達國家對農民,特別是從事農業主産品生産,例如糧食、棉花等的農場是給予直接補貼的。比如美國每個農場主每年能得到14000美元的補貼,日本因為農場規模小,收益低,因此可以得到政府超過20000美元的補貼。因此,我們國家目前的政策才僅僅只是剛剛開始。
【嘉賓主持:辛賢】請問溫博士:中國是一個五千年的文明古國,在發展農業方面積累了豐富的歷史經驗,您認為歷史上有沒有一些好的農業政策對現在中國農業的發展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特邀嘉賓:溫鐵軍】我們説中國最早的稻作農業文明據今已有6400年的歷史了,大家知道,稻作農業是不可能單家獨戶的,因為需要引水、排水,上下游之間的關係必須協調,中國的農業文明又主要分佈在江河沿岸,所以,引水和防洪就當然成為政府在農業政策方面非常重要的內容,當然大家都知道大禹治水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大家知道四川的都江堰也是一個很好的範例。這些都體現了一個相當重要的內涵,那就是農業應該是一種有著幾千年組織制度歷史的這麼一種産業,這一方面的經驗非常之多,只不過最近這十來年似乎被人們忘掉了。
【嘉賓主持:辛賢】請問溫博士:專家們談的比較多的都是如何通過電視媒體來解讀和宣傳農業政策,電視媒體有沒有可能在介紹各地發展農業的過程中,把經驗和教訓提升到政策的高度,引起政策制定者的關注?因為新一屆政府明確提出要堅持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
【clare66】辛老師,好問題。
【特邀嘉賓:溫鐵軍】我想這應該是題中之意,我記得胡錦濤總書記在十六屆三中全會中的講話兩次強調了要尊重群眾、尊重基層的首創精神,各地方也在創造著大量不同的經驗,媒體對這些經驗往往是很積極的加以報道的,也對各地的政策起到了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