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政策節目的傳播方式
【網絡主持人:肖闊】農業政策節目應該採取什麼樣的形式?是探討什麼樣的政策有利於“三農”生産、生活還是如同《今日説法》一樣用案例説明事物呢?
【特邀嘉賓:曾寅初】我想,有關農業政策的節目也是有幾種不同的類型,像《今日説法》這樣的以案例來説明政策應該是一種形式,也是大家比較容易接受的形式,但是除了這個之外,就是針對新頒布的一些政策、法律進行寫通俗易懂的解釋,可能也是很有必要的,當然這個解釋不是説站在一種政策制定者這個角度,而是應該站在受政策影響的農民的角度,就是作為設身處地把自己作為一個農民的這樣一種情況下,看這種政策的實施,新的制度的實施,會對農民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那麼這樣人家才能理解。除了這個之外還可以有另外的形式,比如説從農民或者涉農的企業,直接受農民政策影響的經濟主體角度出發,他們需要做什麼事情或者設想他們做什麼事情的時候,肯定要遇到很多政策層面的問題,那麼把這個問題提出來之外,我們可以進行有嘉賓或者一般的觀眾來進行討論這個問題,然後再看哪一種符合我們政策制度,哪一種不可符合我們的政策制度,我想這樣大家也是可以幫助和了解一些政策信息的。
【中國吉祥0】就是説節目要預設結果,檢驗政策會産生什麼樣的情況。
【特邀嘉賓:曾寅初】這個倒不一定,不是説節目預設什麼結果,政策會産生什麼樣的結果有它自己的必然性,我們做節目不是想改變政策它可能産生的結果,但是我們是要從政策執行的結果所反映的情況來反饋回來改正我們的政策。
【特邀嘉賓:程漱蘭】這兩個角度不矛盾,像《今日説法》一樣用案例來説明我們的農業政策,才更能夠使政策落到實處,成為現實生活的指南,成為農民維護權益、提高收入的工具。
【yq117】對涉農政策的宣傳解釋,真正讓黨和國家的各項有關政策落實到農村和農民身上,有一個如何解讀讓農村幹部群眾才能及時了解和把握的問題,也就是説採取那種形式效果最好,最容易讓農民接受和歡迎。我覺得用案例解説、專家詮釋、農村幹部談感受等等形式都可以試行,並非一種固定的節目形式,關鍵是如何儘快的傳地給廣大農民朋友,讓他們儘快明白和了解,這樣才能使政策更好的得以真正貫徹落實。
【clare66】請問老師,如果讓你們做電視的編導,你們以什麼樣的形式把國家的政策告訴給農民觀眾?
【特邀嘉賓:程漱蘭】 1、我會以案例來説政策;2、以政策法律的本原條文為主,詮釋説明為輔:這需要精通條文,熟悉實際。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農戶承包的耕地30年不變,但是,現實生活中,相當多的地方官員認為,30年不變是指土地家庭承包這項政策30年不變,所以,在30年內,可以進行土地的隨意調整,如果有開發商需要農民土地,集體就有權抽回農民的承包地,讓開發商使用。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講得非常清楚,30年不變,具體到是“地塊”,即農戶應該獲得寫明所承包土地“四至”,即坐落的由縣政府頒發的書面的承包權證。這樣,就讓隨意佔地更困難一些。當然,關鍵在於當地政府是否站在農民立場的問題。
3、介紹國際慣例。例如,我剛才提到的山西運城市蒲州寨子村3000畝蘆筍大豐收,遭到收購商聯手壓價,從上年的一般2元/公斤,落到最低的只有0.50元/公斤,農民一年一畝地的總收入只有1000元,純收入不到500元。而到廠價格一般3元/公斤,蘆筍凈含量不足0.5公斤的成品蘆筍罐頭出廠價8美元。這種情況,在世界各國的農業發展歷史上都有。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的對策是幫助農民組織成合作社,農民所有,為農民服務,受農民控制,克服現在的“公司加農戶”農業産業化鏈條中保護農民利益不力的情況。所以,我們做政策節目,就可以多介紹發達國家農民合作社的法律和政策,供我們所用。
【高粱49】程老師,在我們這裡,也有農民種植的農産品,遇到收購商聯手壓價的情況,還有一些不法分子採用不法手段限價、限購,嚴重損傷農民的利益,損害農民的收入,使農民苦不堪言。遇到這種情況,我們的農民應怎樣來保護自己的利益?靠哪項政策來保護自己的利益?
【網友嘉賓:梁希震】我認為這需要農民自己聯合起來,與大企業和收購商聯合,也就是成立真正的合作經濟組織,提高在市場交易中的談判地位和議價能力。
【特邀嘉賓:程漱蘭】回答這個問題,從兩方面考慮:一個是市場力量,一個是法律力量。從市場力量這個角度,當市場農産品充裕,收購商壓低價格,這是市場行為,他們為謀求最大利潤,當然會這麼做;同樣,當市場農産品短缺,我們農民自己也會抬高價格,也會讓加工廠商苦不堪言。所以,既然是商品化生産,既然是專業化分工,就需要構築垂直協作的制度化聯絡,即通過有效的合同聯絡産銷。但是,在我們目前的司法有效性條件下,市場商品少了供貸方毀約,市場商品多了收購商毀約的情況非常普遍。所以,需要構築有效的對雙方的約束機制,許多實力雄厚目光長遠的加工廠商,會保證生産農民的穩定收益,來保持已生産鏈條的穩定,他們有許多行之有效的穩定産銷的方式。最好的方式,是我剛才提到的農民合作社的方式,即農民組織起來運銷,組織起來講價,抗衡産前産中産後的壟斷力量。當國家資助農民合作社的情況下,農民自己可以完成從初級産品生産到終端零售的全部産業鏈條。發達國家這種情況非常普遍。
例如,2002年春我訪問韓國的漢城奶協,這個全國最大的乳製品加工企業,就是農民合作社企業。換言之,用農民合作社充當農業垂直協作、農業産業化鏈條中的“龍頭企業”,是最有利於垂直協作,也最有利於農民的形式。這方面的論述,在我的網頁上有專門的文章,可以上網下載,我的網頁是:agec.ruc.edu.cn/chengshulan。
【clare66】現在農民接受國家政策信息都有什麼樣的形式?電視傳播是否是最便利的?為什麼?
【特邀嘉賓:曾寅初】現在農民接受國家政策信息主要有這樣一些渠道:首先還是媒體的宣傳,可能對農村來説廣播和報紙還是很重要的,電視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其次是地方政府官員和村幹部的傳達;還有就是農民之間的互相的交流。假如電視節目是非常普及的,從影響力上來看,應該説是最便利的,因為它是除了文字、聲音、還有活動的圖像,所以,應該更加生動,更加易於理解。但是,農業頻道的普及率並不是很廣泛,所以這樣電視的作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網友嘉賓:梁希震】據我的感受來言,農民接受國家政策信息的渠道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通過電視或者廣播等,(當然也包括網絡,但是很少),其次是政府一級一級的傳達,很多農民獲悉政府的政策還是通過村裏的大喇叭廣播,最後就是通過大家之間的口耳相傳。
【中國吉祥0】節目有很多形態,比如:新聞節目,談話類節目,等等,那麼我們的農業政策節目應該採取哪種形式的節目呢?
【網友嘉賓:梁希震】呵呵,我認為應該多種形態並存吧,看看大家喜歡什麼節目就保留什麼節目。讓受眾來選擇。
【特邀嘉賓:曾寅初】我想就農業政策節目的內容而言,並不是一定要採取哪一種形式,在新聞類的節目裏面,肯定會涉及農業政策,但是並不是説新聞類的節目是惟一宣傳農業政策的節目,那麼其他娛樂類、談話類的節目也都可以宣傳普及農業政策,關鍵是這種形式既要為農民所接受,又要與政策節目的內容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