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頻道需要世界民族音樂
【節日慶典!】兩位老師,你們對音樂頻道中的西方古典音樂節目印象如何?好像其中也有一些是民族音樂,他們有什麼區別?你們有什麼建議呢?
【特邀嘉賓:陳自明】關於音樂頻道我看得不是太多,但是我也看見了一些節目,包括一些比較好的古典音樂,還有我們的民族音樂,我覺得質量還是比較高的,但是我也感覺還不夠滿足,對於世界的各國的民族音樂還需要加進去,加進去以後,大家可能對於世界的音樂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因為世界民族音樂是非常豐富的,我們目前知道的還是比較少的,當然這個節目裏面也有,像上次放的匈牙利的聖誕音樂會裏面吉卜賽的百人音樂會,其中有一些是古典音樂,更多是來自民間,表現了吉普賽人的風格,像《雲雀》這首曲子是羅馬尼亞的,小提琴演奏,幾個吉普賽人互相的比賽,模擬各種鳥鳴,非常精彩,這也是屬於世界民族音樂的範疇。但是世界民族音樂是非常豐富的,我的理解是世界民族音樂可能有上萬種,但是,我們現在知道的還是比較少的,一萬種是很難選的,所以我們按照民族地理文化區的概念來研究它,比如説東亞的音樂,東亞這個區域就是中國、日本、朝鮮、蒙古,另外就是南亞,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等也有它的特點,然後就是東南亞,東南亞有十個國家,在陸地上有泰國、老撾、柬埔寨等等,海上有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他們就受到中國文化和印度文化的雙重影響,後來也受到歐洲文化的影響。
亞洲以外就是阿拉伯,阿拉伯地跨亞洲,還有北非的摩洛哥、脫尼斯都屬於阿拉伯音樂,阿拉伯音樂可以説是亞洲非洲都有。然後到黑非洲,黑非洲就指的是撒哈拉大沙漠以南的非洲,他們的音樂也是有他們的共性的。然後有西歐、東歐,包括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這些國家,東歐包括俄羅斯,波蘭、捷克等等國家。然後就到了北美洲,包括美國和加拿大,然後就是拉丁美洲,拉丁美洲包括北美洲的墨西哥,中美洲七個國家,還有加勒比海的一些島國,還有南美洲,拉丁美洲面積等於兩個歐洲那麼大,最後就是大洋洲,太平洋的廣大地區的音樂。
我現在教一門課是世界民族音樂,基本上按照這個順序來講,內容非常豐富,講這門課一年還不夠,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大體上了解一下世界民族音樂。因為要全部了解是很困難的,但是我們現在的音響資料,還有錄像、視覺的資料已經比較豐富了,為什麼呢,除了音響為什麼還要有資料呢,因為不同的文化有很多都不一樣,怎麼唱的,怎麼跳的,聽了半天樂器究竟是什麼樣子的,怎麼演奏的,你必須要通過圖像才知道。所以,在我們上這門課的時候就很需要音響和圖像,不然只是説很多概念是沒有用的,因為他不知道,不像貝多芬《田園交響樂》大家都知道,或者一説阿炳的《二泉映月》大家都知道,像很多非洲、拉丁美洲的音樂他都不知道,他就不知道怎麼發出來的,什麼樂器演奏的,這些都需要圖像來進一步了解,百聞不如一見,聽了半天,一見恍然大悟。
【高粱49】今天的話題是“音樂頻道需要世界民族音樂”,對這“需要”我的理解是我們廣大中國的觀眾“需要”世界民族音樂,請問兩位嘉賓對這“需要”我們應怎樣來理解?
【特邀嘉賓:邢維凱】 觀眾的需要就應當是電視節目的需要。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目前音樂頻道介紹的外國音樂多是歐洲古典專業作曲家及其作品,兩位老師希望音樂頻道中增加什麼樣的音樂節目?
【特邀嘉賓:邢維凱】 歐洲古典音樂當然是整個人類音樂文化當中發展的高峰階段,我們對這個時期的音樂文化的介紹以及引進,應該説是非常重要的。將其作為音樂電視節目一個重要的部分,這是順理成章的。但是就拿歐洲音樂來講,古典音樂之前還有很長的發展過程,而且它裏面也有很多同樣的屬於音樂文化的精品,比如説文藝復興時期的很多作曲家,他們創作的早期歌劇作品、宗教的、世俗的歌曲、器樂曲,這些在西方國家現在的音樂舞臺上也經常有演出的機會,世界各國還有一些古樂團,他們採用一種原樣主義的表演方式,也就是説在使用的樂器、演奏法、甚至服裝、髮式等等方面都儘量還原到古代當時的狀況和樣式。像這類的音樂表演,以及這樣一些早期的歐洲音樂作品,在我們國家的演出的機會還是不多的。我希望能夠通過我們的音樂頻道使這些音樂作品有和音樂觀眾見面的機會,讓大家了解和欣賞。
此外,在古典和浪漫時期之後,歐洲音樂的風格又經歷了多次的變化。20世紀誕生出很多很多新派的作品,這些作品風格很不相同,很多作品極富個性,雖然普通的音樂聽眾或許不一定能夠真正的欣賞這些作品,但是作為人類音樂文化發展的一部分,我們也不能忽視它們的存在,對這些音樂作品的介紹也應當成為我們音樂頻道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總之我們應當把音樂頻道的節目放到一個更加廣闊的範圍中去,不要總是局限在某一種特定的音樂文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