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的審美規律和審美能力培養
【中國吉祥0】老師,您能給我概括概括您的音樂的審美規律嗎?
【特邀嘉賓:周海宏】音樂審美的問題要想談清楚必須有和其他藝術的審美問題對比著談,美術,它有一個視覺的形象,而音樂沒有。音樂本身並不能直接表現視覺的造型;文學可以傳達概念與思想,而音樂的音響本身沒有語意性,因此它也不能直接傳達概念和思想。這兩個特點決定了我們不應該用文學化和美術化的方式來解説音樂,音樂藝術的審美規律總之來説可以概括為以下方面:第一,純粹聽覺美的感受。也就是我們像聽輕音樂那樣欣賞音樂自身的美。第二,音樂是情緒的藝術,沒有任何一門藝術能夠像音樂這樣傳達人類如此微妙的內心情緒世界的波瀾與起伏。第三,通過這樣一種聯覺與聯想過程,音樂能夠激發欣賞者內心深處無限廣闊的想象空間。最後,人們可以在自己的感受當中,産生理性的思考與深層思想的感悟。這些感悟本身可能又反過來強化你的聽覺和情緒情感及其他方面的體驗,它本身也可能作為一種思想融入你自己的觀念意識當中。這些東西都是音樂可以給我們的,如果從審美的角度來講,有幾個規律性的步驟:第一,要用聽覺的方式來感受音樂,而不是視覺的和概念的。第二,要透過音樂音響體驗音樂背後更深層的東西,而不是讓那些思想觀念和視覺形象擋在我們的耳朵面前。這些是屬於欣賞觀念方面的規律,而音樂的審美還有其他方面的規律,比如説音響感知能力的發展規律。音樂表現聽覺之外內容對象的規律,音樂形式結構美的規律,音樂審美價值判斷的規律等等,我們在此就不一一而談了,如果有網友發出具體的問題時,我們再作回答。
【王丫丫◎】音樂的心理過程大體上分為初級階段和高級階段兩部分,二位老師能否具體談談每一個階段所特有的特徵?
【特邀嘉賓:周海宏】初級階段和高級階段本身並不那麼簡單,音樂欣賞當中包括很多要素:聽覺的、情緒體驗的、聯覺與聯想的、形式結構美的判斷、深層思想內涵的理解等等,每一個要素自身都存在著低級與高級之分,比如純聽覺的感受能力方面,有的人只能聽聽比較簡單的輕音樂,而有的人則能夠在非常複雜的音響織體中分辨出許多音響結構的層次;有的人僅僅能夠感受到一首鋼琴曲中大致的旋律和節奏,而有的人則可以在非常精妙的發音和觸鍵上發現兩個演奏家之間微妙的差別。同理,有的人僅僅會在音樂中産生一般的聽覺體驗,而有的人則能夠從音樂當中感受到自我及作曲家和演奏家心靈深處的東西。我們目前的研究,尚沒有對這麼複雜的要素的具體發展階段有深刻的了解,所以這裡很難回答。
【中國吉祥0】要很好的感受得到音樂的美,如果要加強聽者的修養的話,我覺得應該是這樣的:加強文化學習,特別是人文學科方面的,詞音樂又與文學有關,這樣學習詩詞曲賦,唐詩之類的,因為我覺得古人表達情感的一個重要方式就是作詩,而且古代詩歌還與音樂緊密相連,具有音樂美,可以迎頌淺唱,可以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這是我個人見解,老師,您覺得呢?
【特邀嘉賓:周海宏】你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要多聽!對釀酒工藝了解的再多也不能使你成為一個美酒的品嘗家!
【中國吉祥0】哦,就是説:聽是檢驗,聽是實踐,聽才能反饋給人心,進一步去完善自己的欣賞水平。
【keke1207】我們在學習中國古代音樂史和欣賞中國古代民族音樂時常常感覺她離我們太遠了,常常感覺到非常的渺茫不知道從何入手。我想問就是我們在欣賞這些音樂需要那些方面的知識和修養?
【特邀嘉賓:張前】這位網友提出這個問題我想和我們的音樂教育中間存在的問題是有關係的。也就是説,我們在音樂教育中對民族音樂,特別是中國古代音樂的重視程度和課程安排都有所不足。要解決這個問題,我認為第一,要多聽中國傳統的民族音樂,比如古琴音樂,建立起對中國古典音樂的審美習慣。這位網友出現的情況就説明我們過去對中國古典音樂、傳統的民族音樂聽的太少了,接觸的太不夠了。還沒有在我們的聽覺習慣上建立起對我們的民族音樂的審美習慣。第二,要加強對民族音樂規律的學習和研究,比如我們民族音樂的調式、旋法、音色、獨特的表現方法等等。中華音樂文化是在中國特定的社會和文化的基礎和底蘊上産生的。它不同於西方音樂,也不同於其他民族的音樂。有它自己獨特的音樂規律。只有掌握了這種特殊的音樂規律我們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欣賞中國的民族傳統音樂。第三,中國的傳統音樂是和中國傳統的文學、詩歌、繪畫、舞蹈等其他藝術密切相關的。因此,要真正深入的理解和體驗中國的傳統音樂,就必須對與它相關的文學藝術有所理解和體驗。如果從上述三個方面去做努力,我想這個問題是可以逐步得到解決的。
【特邀嘉賓:周海宏】人能接受什麼樣的音樂就好像吃飯一樣,有口味的適應問題,而這種口味的形成是與童年的經驗密切相關的,如果你童年非常習慣於某一種口味,在成年以後再去接受其他口味就比較難以適應。比如説北京人很喜歡吃豆汁兒,而外國人總難以接受;而外國人喜歡吃的CHEESE,很多年長的人都不能接受。音樂同理,傳統的和古代的音樂沒有包含在我們童年的音樂欣賞教育中,甚至沒有出現在我們成長的文化環境中,這就導致了我們難以接受這樣的文化。但是作為一個中國人,我認為不能欣賞本民族的藝術是一個遺憾;特別是我們還年輕,有潛力與適應與接受形態的音樂文化,並從中獲得審美體驗。
【高粱49】請問兩位嘉賓:音樂有喜慶的,有悲壯的:主題有輕鬆的,有深沉的。對主題是深沉、悲壯的音樂作品,我們應該如何欣賞的美?
【特邀嘉賓:周海宏】一提音樂人們就會用“優美悅耳”來形容它,給人感覺音樂藝術總是優美悅耳的,其實無論是音樂、美術還是文學,人類的藝術都有兩方面的功能,一是創造美的環境,二是表達人內心深處的體驗。美術有賞心悅目的年畫,也有深沉、恐怖、陰鬱的油畫;音樂同樣如此,有賞心悅耳的輕音樂,作為背景它們可以改善我們的聽覺環境,也有悲傷、焦慮、緊張激烈的交響曲。它是我們人類內心深處體驗的表現,如果拓展我們的審美需求,意識到偉大的藝術並不僅僅優美悅耳,把音樂作為內心豐富體驗的表達,我們就能夠欣賞那些並不優美悅耳的作品。比如説我們看電影,有《廊橋遺夢》這樣的溫情秀麗的電影,也有《拯救大兵瑞恩》這樣緊張激烈、激動人心的大作,我們其實完全可以像看大片一樣聽那樣的音樂,像看足球一樣,像喝烈性酒一樣體驗音樂那種激動人心的東西。
【特邀嘉賓:張前】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它的特長就是最善於表現人的各種情感。正像這位網友所説的,它有喜慶的,有悲壯的,也有輕鬆的深沉的,對於主題是深沉悲壯的音樂作品,我們應當如何來欣賞它的美?我想這裡給網友講一下音樂的美和各種藝術的美有它的共同性,也就是説有不同的美的範疇。音樂的美,其中有一種美就是悲劇的美和崇高的美。所謂悲劇的美,正像魯迅先生過去所説的一句話,大意就是把正義的高尚的一種東西毀滅給人們看,在文學藝術中間所表現的悲劇美就是把人們在為爭取進步、社會的發展所做的一種奮鬥而獲得的是一種悲劇的結局,通過對這種悲劇的結局的表現來歌頌人們的正義、人們的鬥爭、人們勇敢的精神,人們高尚的情操和追求,因此這種悲劇的美有的時候是具有一種非常感人的力量。比如説,我們有許多歌曲,可以説就是表現一種悲劇美的音樂。
大家知道的抗日戰爭時期,有一首歌曲就叫《松花江上》他表現就是流亡的青年在國破家亡這樣一種時代內心一種悲憤的感受,這個音樂表現的實際上是一種深沉的悲壯的情感,它所體現的美是一種悲劇性的美。同樣,器樂的作品也有一些是表現悲劇的,比如大家比較熟悉的二胡曲《江河水》,它所表現的也是舊社會勞動婦女很悲慘的命運和她的痛苦的一些情感。這個音樂所表現出來的也是一種悲劇美,因此,我們在欣賞這類作品的時候,我想一個是要和作品的情感融為一體,感受到作品所表現的悲劇性的情感也是我們欣賞者的一種感同身受的情感的表現。我們一方面是把這個作品客觀的我們審美的對象,同時我們還要把我們自己的情感和作品的情感融為一體。這樣來感受它的情感的內涵。另外,藝術的欣賞還不同於只是一種情感的交流。因為它是對藝術音樂作品的一種欣賞,因此,我們也同時會欣賞到這麼做如何來表達這種悲劇性的情感的。比如説《江河水》二胡的這種深沉的音色,它的悲涼的悽慘的音調,《松花江上》如泣如訴的這樣的旋律等等,這個都是悲劇美表現的一些傑出的範例,我想是個方面一個是情感的體驗,一個是對它的藝術表現方面的特點的一種感受。從這兩個方面來體驗這類作品的美。
【高粱49】感動!謝謝張老師的細緻、全面解答!
【中國吉祥0】老師,我們在欣賞音樂時,應經歷哪些過程?是不是由淺入深?
【特邀嘉賓:張前】這位網友提出這個問題很好。欣賞音樂需要經過哪些過程,我想一般的來説,也可以這樣來説,有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那麼什麼音樂是淺的呢?首先會遇到這個問題。一般的來説,比如説比較短小的,形式比較簡單明了的,情感比較鮮明的音樂。複雜所謂的音樂,也就是它的形式結構比較龐大,比如交響樂,有幾個樂章,有好多個音樂的主題,音樂的構思也比較複雜等等。比如一個歌劇有許多幕許多場,有咏嘆調、有宣敘調、有樂隊等等。這樣的話,就會相對的複雜一些。比如説歌曲的欣賞就比較來得更明了一些。為什麼呢?它有歌詞。這個音樂表現的內容我們可以通過歌詞來了解。比如標題音樂,因為它有標題的引導,我們對它的欣賞也會有一個比較明確的理解的方向。這個也都是相對的説比較容易,但是我想強調的是你不斷聽歌曲,或者是聽有標題的音樂,首先你還是要對它的音樂要有感受,歌曲的歌詞代替不了音樂。音樂是歌詞的靈魂,音樂是歌詞的一個集中的情感的表現。標題的音樂雖然有標題,但是這個標題是必須通過音樂來表現出來的。因此,音樂本身的傾聽是最基本的,這個已經一再強調過了。
對音樂欣賞的過程,我的想法就是這樣,可以從比較短小的,比較主題鮮明的,比較容易理解的音樂入手,但是可以逐漸的來提高欣賞比較複雜的作品。可以説有這樣一個基本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