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如何加強音樂頻道對中國古代音樂的傳播與保護
作者:《電視批判》論壇專稿 發佈時間: 2004-4-15 9:22:39



                      保護傳統音樂媒體所應承擔的責任  
    

    【俄羅斯方舟】鄭老師,您説不能讓我們的影視作品搞出音樂笑話,可是這需要對我們的音樂歷史的深入了解,但我覺得我們的古代音樂歷史現在並不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傳播也不夠,您認為要想加強這方面的認識,我們的傳媒應當承擔什麼樣責任?
  【特邀嘉賓:鄭祖襄】我覺得我們可以做很多方面的工作,甚至一些系列工作,比如説介紹中國古代優秀音樂作品,像琴曲、琵琶曲,這是一個方面;還可以介紹我們古代優秀音樂家,像宋代姜夔、明代樂律學家朱載育;還可以介紹我們音樂考古的發現,現在我們改革開放以後,發現相當多的,補充了以前很多未知的東西,像湖北隨縣的曾侯乙樂器,像河南舞陽賈湖骨笛,這些東西都是很精彩的。説明我們歷史上這麼早就有如此輝煌的藝術;還可以介紹古代的樂譜和理論書籍,比如説中國古代《樂記》、《神奇秘譜》、《九宮大成》等等;還可以介紹傳統音樂當中古樂的“活化石”,就是民間音樂當中保留了一些歷史的東西,像西安鼓樂、福建南音。我們看到這些民間音樂所具有的歷史價值;還可以介紹古代音樂某個研究專題,這也是非常有意義的工作,這和專業和非專業都很合適,了解我們某一個古代文化、某一個古代音樂到什麼研究的程度,比如關於敦煌樂譜的研究等等。這方面要做得工作是非常多的,只要我們去下工夫去努力,會有好結果的。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都説中國是具有5000年文明歷史的文化古國,但自從骨笛被考古發現以來,我們的音樂歷史又可以追溯到9000年前,比我們曾經定義的歷史還要久遠,面對如此豐富的音樂資源,我們電視傳媒應當從哪幾個方面對我們的傳統音樂進行介紹呢?
  【www.曾侯乙.com】電視放些有關的紀錄片吧!!中央臺以前曾播過類似的節目。如濟南洛莊漢墓。挺有意思的!!只是,平常很少接觸到這些東西!
  【特邀嘉賓:鄭祖襄】我們應該及時介紹古代音樂的歷史新發現、新的研究成果,加深我們對古代音樂的歷史認識。面對這樣豐富的古代音樂資源,我們可以從古代音樂作品、音樂家、音樂理論的成就、音樂考古發現、傳統音樂“活化石”等多方面、多角度的來介紹。
  【特邀嘉賓:秦序】這個問題問得也非常好。舞陽骨笛是音樂考古的重大發現,但是呢,社會上充分了解這一發現的人並不是很多,專家們的研究也還有待深入。但是,舞陽骨笛揭開了我們音樂史悠遠的篇章,意味著我們音樂的文明史甚至比我們習慣講的五千年文明史早得多,這表明,音樂曾經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藝術。我想電視臺首先應該充分的介紹相關的考古發現,介紹它在音樂史和文化史上的重要意義。我想還可以追溯笛子類的吹管樂器的歷史源流,結合我們今天的各種吹管樂器,了解中國民族管樂器的獨特魅力。還可以通過出土的上古其他樂器,更全面地了解我們古代音樂的成就。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當前我們對中國古代音樂的保護工作欠缺在哪?傳媒應如何加強對中國古代音樂的傳播與保護?
  
【特邀嘉賓:鄭祖襄】我想主要還是一個認知的問題。對於這麼悠久的古代音樂歷史缺乏了解、缺乏認識,其實是對傳統音樂的歷史價值缺乏認識,這兩方面傳媒都應該在傳播中著重注意的。有了對古代音樂的認識,保護的觀念也就形成了。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其他國家是如何保護他們的民族音樂的?電視媒體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特邀嘉賓:鄭祖襄】 據我所了解,像亞洲國家:日本、韓國、印度,他們對傳統音樂的保護投入都比較多,電視媒介對於傳統音樂的宣傳也是比較多,以及他們在音樂教育當中,傳統音樂的比重也是相當多。這個問題是很重要的,因為這是我們自己對於傳統文化的看法,我們要珍視自己的傳統,也關係到一個民族文化的尊嚴問題,可能我們在認識方面、在投入方面做得都還不太理想。



    【s秋水伊人s】兩位老師,對於大眾傳媒來説,中國古代音樂應該以什麼樣的形式出現,是否應該運用大眾傳媒的影響力與滲透力普及一些有關的音樂知識呢?
  【曉陽32】我認為應該。
  【www.曾侯乙.com】這正是音樂頻道開播的目的。
  【特邀嘉賓:秦序】同意你的觀點,應該如此。首先還是以儘量接近本來的面貌出現,不要太多的加工,不要為了適應現代人的口味做很多的改變。應用大眾的傳媒普及一些有關音樂的知識,尤其是文化史方面的知識,對我們進一步的了解古代音樂是非常有好處的,這方面是大有作為的。
  【特邀嘉賓:鄭祖襄】我覺得對於傳媒來説,古代音樂的介紹形式可以是多樣的。根據不同的內容,有深有淺,有大有小,還可以從各種角度、各個層次來介紹。中國古代音樂總的來講,大概是有這樣幾個方面,一個是民間音樂,這是主流;其次是宮廷音樂,中國是“禮樂之邦”,宮廷有禮樂制度,宮廷音樂源於民間音樂,招募了民間樂工。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文人音樂,因為中國古代民間樂工的地位很低,在封建社會當中還有一個殘酷的樂戶樂籍制度,在這樣一種社會條件下,音樂的傳承得不到保證,優秀的音樂也是如此。文人在當中往往處於他們對文化的熱愛、對藝術的熱愛,收集、整理、出版樂譜,他們有的還是音樂家。特別在琴和戲曲領域當中,文人對於它們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對於不同方面、不同層次的音樂,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介紹它。

    【明月夜!】兩位專家,電視媒體對中國音樂的發展歷史介紹得很少,中國古代音樂很多是從古裝電影裏才知道點皮毛,請問專家你們有什麼好的建議?
  【特邀嘉賓:秦序】這個問題我深有同感,因為作用我們的主流媒體,作為現代最強大的媒體,平時感覺到介紹我們傳統音樂的時間或者重要欄目的位置少一些,所以有這樣的感覺。我建議我們應該重視我們中國的音樂,給予它更多的篇幅來介紹。
  【特邀嘉賓:鄭祖襄】現在我們電視媒體關於歷史題材的作品很多,其中多涉及音樂文化,音樂如何能夠做得比較符合歷史?這沒有別的渠道,就是學習,學習我們的古代音樂歷史,要準確地反映我們的音樂歷史,不要弄出音樂歷史的笑話。我們音樂發展的成果都有每個歷史不同的特點,對於文藝作品來説,需要有豐富的歷史知識,包括音樂也是一樣,就是需要學習。我們歷史上的東西非常豐富,在藝術的後面蘊藏著非常豐富的文化,學的多學的少不一樣,學的深學的淺不一樣,只有一個途徑就是學習。


責編:邢立雙

 共7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