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頻道的開播對民族音樂的影響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中央電視臺音樂頻道已經開播,兩位老師都是知名的民族音樂的學者,你們對音樂頻道的印象如何?請問音樂頻道的開播對中國民族音樂的傳承能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特邀嘉賓:袁靜芳】 音樂頻道的開通是國內國外很重要的一件大事情,因為第三頻道基本上也是音樂頻道,現在專門為中國的傳統音樂開闢一個頻道,從理論上來講是中央電視臺一個很大的變化。我作為一個從事這方面工作的研究者來講,我很關注。電視臺面對的觀眾層次很多,總體上講,要估計到雅俗共賞,知識性、系統性、趣味性的問題。經典可能很多人關注,實際上真正聽的人還是社會上知識階層,包括一些音樂愛好者。所以我建議在做法上,第一,要有一個系統的概念,現在我們是一個平面的概念,很不錯的。但是歷史感不夠,我建議要很有系統的講,講的很有趣味,一定要注意雅俗共賞。如果你搞得曲高和寡,還不如到音樂學院去聽。另外,過去我們介紹傳統音樂也是平面的比較多,單純的讓你聽這個曲子,甚至分析這個曲子的音樂形態、特點,但是這個曲子的背景,在歷史中的作用,他的演奏在樂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等都應該有歷史性的系統介紹。例如,當代二胡藝術的發展歷程,劉天華、華彥鈞的二胡作品與他們的演奏,就可以考慮到趣味性、知識性的融合。依靠社會上的專家,共同策劃,依靠中央電視臺強大的編輯力量和技術力量,我估計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做出讓國內外注目的節目。
所以我覺得第一是歷史性的系統介紹,好像一個拳頭開花似的。例如,當代二胡藝術的發展歷程,劉天華、華彥鈞的二胡作品與他們的演奏,就可以考慮到趣味性、知識性的融合。可能很多搞西方音樂的人可能很專業,但是介紹貝多芬,可能其他的認不是很了解,我的意思是品位很高,但是做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雅俗共賞,知識性、系統性、趣味性的問題。依靠社會上的專家,共同策劃,依靠中央電視臺強大的編輯力量和技術力量,我估計他可能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做出讓國內外注目的欄目。
【特邀嘉賓:樊祖蔭】 音樂頻道開播之後,我已經看過幾期,印象很好。音樂頻道對於宣傳嚴肅音樂,特別是我國的民族音樂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音樂頻道開播對中國民族音樂的傳承一定會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因為電視媒體的影響力是巨大的,通過它能使人們更多的了解我國民族音樂的珍寶,提高對民族音樂的認識,增強大眾對民族音樂的親和力與自信心,從而激發大家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對音樂院校來説,把搞得好的民族音樂節目也可作為教材,學校音樂教育是民族音樂傳承的一個重要渠道。
【葉少芷】音樂頻道將頻道定位成高雅及精粹民族音樂的傳播者,對發揚光大高雅音樂及民族音樂來説,顯然是非常負責任並有益的。但會不會因任重而顯得道遠了呢?而一個傳媒,若一開始就抓不住眼球的話,它的空間會不會受到限制?
【特邀嘉賓:樊祖蔭】據我所了解,音樂頻道定位在嚴肅音樂的傳播,我想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流行音樂的傳播渠道比較暢通,電臺、電視臺等媒體對流行音樂的宣傳比較多。相對而言,對嚴肅音樂的宣傳不夠。因此,新開播的音樂頻道定位在嚴肅音樂是適合的,會不會因此而抓不住觀眾的眼球呢?我想這要從兩方面來説,過去我們因為宣傳的不夠,因此大家對我們自己的民族音樂,或者古典音樂了解不多。因此剛開始時有可能一部分習慣於流行音樂的觀眾會感到陌生,我想時間一長了,就會有所改變。多數看這個頻道的觀眾都是熱愛音樂,喜歡音樂的。因此,古典音樂、民族音樂一定會得到他們的肯定和接受。這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宣傳嚴肅音樂確實是一個任重道遠的過程,單以我們民族音樂來説,本身就極其豐富,要完整的全面的介紹中國民族音樂,就需要非常長的時間。但這對我們來説是必要的。音樂頻道不會只搞一兩年,它要長久的搞下去,通過音樂頻道的長期宣傳,一定會把我國豐厚的民族民間音樂呈現給大家。這對我們建設、發展現代民族音樂文化是做了一件打基礎的具有根基意義的工作。
【俄羅斯方舟】袁老師,您説音樂頻道應真正使每一個公民認識到傳統音樂的價值。那麼您能否説説當前我們的傳統音樂的價值究竟體現在哪?
【特邀嘉賓:袁靜芳】首先,中國傳統音樂是整個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本身就構成了中華民族文化價值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另外一點,傳統音樂是表現一個民族的審美觀念、民族氣質精神的一個重要方面,它上千年的創作、表演的積累給我們留下了相當一部分優秀的、各式各樣形式的音樂作品。是我們當今的文明能夠發展到今天不可缺少的一段歷史歷程,給我們留下的經驗、經典難道不值得我們去認真的學習、繼承嗎?如果作為一個中國人,他連本民族文化的發展歷程都缺乏最基本的了解的話,那麼他怎麼可能站在今天的歷史舞臺上創造代表時代氣息的新的音樂來呢?
【俄羅斯方舟】音樂頻道推出了一個新欄目《民歌 中國》,其中有個板塊是“民歌博物館”,就是對即將流失和已經流失的民歌的蒐集和播放,兩位老師對這個節目怎麼看?
【俄羅斯方舟】嘻嘻……音樂頻道開播後,我一直在看,很喜歡,尤其喜歡《民歌 中國》這個欄目,不知兩位專家是否看過?是否喜歡?
【特邀嘉賓:樊祖蔭】我看過幾次《民歌 中國》中的“民歌博物館”欄目,其中播放的民歌大多是60年代音樂家們下去蒐集的,接近於“老照片”,並不一定是即將流失或已經流失的民歌,如山東的《包楞調》。這個欄目也可以把即將流失的或已經流失的民歌重新播放,對於搶救和恢復這些民歌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同時,這些老的民歌錄音對於民歌的教學與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資料,這是非常珍貴的。因此我希望它能長期辦下去,辦得更好。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音樂頻道的節目構成是以中外古典音樂為主要內容,融合世界各民族音樂,以及中國的民間音樂,但是,有些網友對音樂頻道不播放流行音樂(流行音樂還在原來3套節目中播放)反響很大,請問兩位專家對此是如何看待的?
【特邀嘉賓:袁靜芳】這個問題我個人的看法是這樣:中央電視臺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策,他有他理念上一個很大的轉變,也就是他要用專門的頻道來加強對世界經典作品和中國傳統音樂作品的宣傳力度,這個和過去把這些節目淹沒在其他節目中的做法有根本上的不同,而這個部分正是當今我們要提高整個國家的民族素質非常急迫和重要的環節。如果中央電視臺能夠以這個音樂頻道的窗口系統地將中外的一些經典和傳統音樂進行播放,久而久之,必將對國內外産生重要的反響。我想,這個頻道的建設,應該不影響過去中央電視臺其他任何頻道的播放,而且這個頻道的節目將來也可以插入到別的頻道節目中去,有一個專門的窗口説明了中央電視臺的宣傳力度和他的決心。我是支持的。
【等待戈多!】從音樂頻道的節目設置可以看出,民族音樂佔有很大的比重,説明主流媒體對推廣民族音樂的力度與決心,請問你們覺得電視媒體應該在哪些方面將民族音樂做成精品音樂節目?
【特邀嘉賓:袁靜芳】精品音樂節目不是人為製作的,它要經過一定歷史時期的檢驗,被社會所公認的,這樣的作品還是比較多,無論是獨奏音樂、還是民間合作音樂,這就需要音樂頻道有一個統籌的安排,逐步把音樂精品有計劃地推向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