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音樂所處的地位與現狀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兩位專家作為中國民族音樂學學者,如何看待中國民族音樂所處的地位與現狀的?
【特邀嘉賓:周青青】民族音樂的現狀是:它現在是多元文化中的一個部分;因為我們説民間文化是一切音樂文化的基礎,很多專業文化都是在它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種情況越來越明顯了,很多專業音樂工作者非常有意識的去學習和借鑒民間音樂的特點,應該説它的生命力還會延續,只不過不是以傳統民間音樂的樣式,而是滲透到新的創作中間。
【ten hearts】從文化部今年的春節晚會來看,也大量採用了民族音樂,可否這樣説,民族音樂走向晚會代表著一種趨勢?
【阿瓦古麗】但願不僅僅是趨勢之舉。而是正視民族音樂傳播的價值和意義,進行的及時定位和調整。同時,也調動更多的觀眾老了解中國的民族音樂。
【特邀嘉賓:和雲峰】從某種程度説這的確代表著一種趨勢,因為民族音樂必須借助於媒體的傳揚,特別是到了今天這種數字化的時代,這種傳播的方式已被廣大的受眾所接受和認可。
【ten hearts】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我們談的民族音樂當中,很少看到漢族音樂的身影?是我們的音樂分類法有意無意忽略掉了呢?還是漢族音樂已經成為佔有絕對地位的“大多數”,自動獨立於民族音樂視線外了?
【貓咪mm】當然不是了。比如那些什麼船工號子、什麼小調、什麼陜北的信天遊等等,應該都是民歌中的經典歌唱形式呀。
【特邀嘉賓:和雲峰】從目前的現狀看,的確少數民族的音樂宣傳的比較少,由於中國的歷史決定著文化的走向,大家知道這種多元的文化實際上在主導上是以漢文化為主導的。再加上以往對漢民族音樂的調查研究,都比較超前,而且研究也比較深入,反之對少數民族的音樂研究以及收集相對的滯後。在這麼一種歷史現狀當中,使得少數民族音樂處在一種比較尷尬的境地。一方面是需要弘揚,需要宣傳,另一方面還需要我們做認真的研究挖掘,甚至整理。我想這也是你所説的被廣大受眾所接受和認可的一個因素。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有網友問,城市化對少數民族音樂産生了什麼樣的影響,請和老師談談好嗎?
【曉陽32】城市化帶來了流行音樂,也帶來了網絡!也帶來了追星族!
【特邀嘉賓:和雲峰】城市化進程是一個歷史的必然,這也是一種文明的趨勢,城市化進程能帶來許多對音樂發展有用的因素,同時也能帶來許多對傳統音樂的保護不利的因素。有利的因素就是隨著城市化的普及,中國許多少數民族地區開始擺脫以往的貧瘠,逐步走向富裕,在這種前提下,人們有精力,也有財力翻過來為傳統音樂的傳承做一些工作。不利的也正是由於城市化所帶來的種種的副作用,比如多媒體的普及必然使年輕的一代從審美理念上發生轉變,這種轉變在無形當中就促使很多傳統音樂失去了受眾。比如在我的家鄉雲南麗江有很多的年輕人,就覺得民族本身傳統的東西並不是一種優美的東西,而他們更看重的是現在流行的像F4的那種形式。
當然從音樂愛好本身來説,我覺得不能帶有高低,或者是所謂的貴賤,但是作為一種民族的音樂文化形式,它的這種傳承的確是在城市化進程當中受到的很多的阻力,這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話也説回來,這也是一種無能為力的現象,因為只有城市化進程達到了一定的度的時候,可能人們才會反回來關照過去已經失去的東西,才會重新喚起人們返璞歸真的心理。再有一個就是城市化進程使原先許多的音樂文化形式失去了其生存的根基,比如説像一些勞動歌曲、一些少數民族地區的情歌,還有一些儀式類的歌曲,都將逐步退出歷史的舞臺。
【紅軍後代】請問您對“女子十二樂坊”這種用民樂設備加入流行元素方式的演奏有什麼看法?
【曉陽32】我認為是一種創新,但我希望他們堅持下去,不要慢慢的就跑了!
【紅軍後代】我現在就聽著呢,挺好聽的,中國民樂只要創新就會有很大發展,關鍵是要有懂音樂的人的努力,希望您們加油,把民族音樂發揚光大。
【特邀嘉賓:和雲峰】我個人認為,“女子十二樂坊”是一種時代的産物,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説,形式並不重要。大家不是説,要傳揚中華民族的音樂文化嗎,那麼形式只是一種外殼,真正傳揚的東西才是內在的。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音樂本身就是一種讓人寬容的藝術形式,什麼樣的形式都應該允許它存在,因為由於當今的受眾的多層面性,必然使得這種多形式的音樂文化都有自己固定的受眾群。那麼在這個的前提下,無論採取什麼樣的形式,它的目的歸根到底就是宣傳民族音樂文化。
【朗朗乾坤坤】我是一個民歌愛好者。我覺得民歌的確是我們國家很寶貴的民族文化財富,但目前的發展形式好象並不樂觀,除了個別旅遊景點有條件為民歌提供一個好的發展環境外,更多的民歌並不為人所知,比如在春節期間的西部民歌大賽上看到的好多民歌都從沒聽説過。不知兩位老師對民歌的發展有何高見?
【ten hearts】呱唧呱唧,問得好!為你鼓掌!
【特邀嘉賓:周青青】更多的民歌並不為人所知,這個不奇怪,因為中國民間音樂是非常豐富的,而我們對中國民間音樂的系統蒐集做得是很有限,主要原因就是經濟上一些限制,現在經濟發達了,這種條件比過去相對來説好了一些,但是商品經濟又開始滲透到農村了,所以需要我們做很多非常艱苦和細緻的蒐集工作,我們不光把這些蒐集到的東西作為教學或者用到研究的領域,而是要儘快的推出來介紹給大家。現在中央電視臺開始非常有意識的參與這個活動,相信這種介紹會比以前要廣泛,速度也會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