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少數民族音樂的必要性與措施
【民間音樂】和先生,您是納西族人,那您再保護少數民族的音樂一定有權威了,請您談談怎麼保護少數民族的音樂?
【特邀嘉賓:和雲峰】首先我想説也談不上權威,如果你要叫我談談這方面的想法我也很樂意,我覺得少數民族音樂的保護現在已經面臨非常艱難的處境。首先少數民族的音樂要在當今這種社會空前發展這麼一種背景下求得自身的生存和獨立的空間,這本身就已經很難了。再加上現在社會媒體對少數民族地區的影響,也使得這種保護在一定程度上越來越難。因為作為老人來説,他們可能更鍾情他們傳統的音樂文化形式,但是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説,他們可能鍾情這種新穎的音樂文化形式,甚至我們常常見到卡拉OK這樣的形式。所以這一種發展使我們清晰地看到,少數民族音樂的保護已經處在越來越難的境地。
【民間音樂】關於少數民族的音樂保護的問題!!
【特邀嘉賓:和雲峰】少數民族音樂的保護我認為是一個相對的問題,因為你的保護必須基於傳承的基礎之上。假如説你沒有了傳承,就根本談不上保護。所以我認為在傳承中保護是第一位的。如果我們要對一些少數民族音樂進行保護的話,首先要對它進行傳承,也就是在傳承基礎上,進行科學的時時的保護措施。再加上地方的一些法律條文的制定,這樣的話就可以從傳承到依法的保護。只有這樣,才能使少數民族的音樂保護走上一個良性循環的軌道。
【&小壁虎&】和老師,您在文章中説,旅遊業已逐漸成為許多少數民族地區的支柱産業,同時也對該地區傳統音樂的傳承與發展産生了積極的影響,可是我身在內蒙古,這裡的旅遊業並不是很發達,同時民歌發展也不是很理想,您認為對於開發緩慢的地區,應如何發展該地區的民歌?您認為旅遊對於民歌發展就沒有消極影響嗎?
【特邀嘉賓:和雲峰】其實我的文章當中第二部分談的就是消極的因素,如果你有興趣可以上網去看一看。至於你談到的內蒙古地區的民歌的發展很不理想,很緩慢,我覺得這是相對的。據我所知,像蒙族的長調,還有短調,甚至民族音樂的流行化這些傳統的和現代的形式在內蒙都存在著。前兩天的CCTV西部民歌大賽我們就可以發現蒙族民歌的現狀是很令人滿意的,也許你所提到的局部地區可算是一種個案。
【民間音樂】關於對民間音樂的保護我的疑問:是把這些藝術形式以傳統的方法進行保護?還是當成文物放到博物館裏?請周老師回答。
【曉陽32】我看還是傳承吧,要不可就失傳了,就象滿文一樣!
【特邀嘉賓:周青青】民間音樂是一種傳統文化,其實已經存在了很多年了,這種音樂實際上在我們的舞臺上或者媒體上都有相當一批曲目已經深入人心了,所以對這些音樂我認為不用保護已經有不朽的生命力了。其它的比如鄉村裏還存在的而我們還沒有蒐集到的東西,我們要做得就是儘快的把它整理蒐集起來,儘快的把它的一些藝術成就總結出來,然後最終我們還是希望它在今天的音樂生活中間能發揮作用,不管作為一般性的欣賞還是對今後的創作有啟迪的作用,當然有一些今天已經無法被大家接受的傳統音樂,就只好作為博物館式的保存了。
【曉陽32】我們現在的民族音樂越來越不受到人們的重視,我想問一下周老師,您知道是什麼原因嗎?
【特邀嘉賓:周青青】民族音樂也不是越來越不受人們重視,只不過過去是一個比較單一的環境,而現在是一種多元的文化環境,當然會有一部分觀眾會被其它的文化吸引,這是很正常的。但是民族音樂的生命力是很強盛的,它可能會在今天的社會中間不是以原貌出現,而是不斷的滲透在比如影視音樂、專業創作音樂、還有流行音樂之中,會産生一些不管是曲調上、還是題材內容上、還是伴奏樂器上的影響。
【*曉*璐*】可能是喜歡民族音樂的有固定的對象,不象流行音樂的擁護者,有那麼多的時間放在音樂上吧。
【明月夜!】音樂界推出了大量以西部音樂元素為素材的創作歌曲,如:《青藏高原》、《珠穆朗瑪》、《走進西藏》、《阿姐鼓》等,並且在電視晚會以及歌手大賽上成為熱門曲目,周老師,為什麼西南民歌會受到這麼熱烈的推崇呢?
【貓咪mm】聽這些,不覺得有點心靈對話的感覺麼?好像是聽來自天籟的歌。
【特邀嘉賓:周青青】你所説的幾個民歌都是藏族民歌,藏族民歌又有高原的特色,也有非常細膩的和清新優美的一面,所以這種音樂很容易使大家感興趣。但實際上中國西部音樂還有很多種類型,也有很多個民族,西北西南都處在高原地帶,所以音樂的寬廣、悠長、高亢都讓人感到很振奮,所以這種音樂很容易被大家喜歡。
【ten hearts】我國的民歌保護有哪些有效措施?
【特邀嘉賓:周青青】一個是蒐集工作,特別是80年代以來的民歌集成工作,每一個省或直轄市出一卷,蒐集了很多的民間歌曲。現在文化部還在做的一個工作就是挖掘民間優秀歌手,每隔一年舉辦一次“歌王大賽”;還在做文化遺産保護的名錄工作。如果這些工作都做得比較到位的話,保護工作應該會比前幾十年好的多。
【&小壁虎&】是否我們現在過多地關注了專業民族音樂而忽略了民間音樂,或者説在對民間音樂挖掘和推廣方面做的工作很少?
【曉陽32】我們東北的二人轉,很好的地方特色!我感覺很好!這幾年大家又喜歡上了它!
【特邀嘉賓:周青青】民間音樂的蒐集和整理是一個很艱苦的工作,需要深入到農村,有的時候要在農村呆很長的時間。現在學民間音樂的人越來越多,另外國家的經濟條件也比以前好了,所以這個工作比以前應該説開展的更廣泛了。但是因為民間音樂太浩瀚了,全國很多的地方、各個民族都有自己非常多的民族音樂,所以一下子不可能蒐集的很全。即便是80年代以來做的民間音樂集成工作,實際上也遠遠沒有把各個地區的民間音樂蒐集全,所以下面還是需要很多人繼續去做這項工作。
【&小壁虎&】在我們大眾間廣為流傳的一些民歌,如“西部歌王”王洛賓的《在那遙遠的地方》、陜北的《信天遊》、蒙古族民歌《敖包相會》、四川的《康定情歌》等,都是來源於民間音樂,但是隨著社會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很多人認為具有鄉土特色的東西正在逐漸丟失,重金屬的味道將越來越濃,兩位嘉賓認為民間音樂是否正走向沒落?有人認為民間音樂有一天會消失,您認為這是否可能?為什麼?
【特邀嘉賓:和雲峰】我認為民歌是不會消失的,但是它會換另外一種形式繼續的生存下去。你剛才所説的經過王洛賓先生整理歌曲為什麼會讓受眾喜聞樂見,主要是由於第一它的原型本身就很能吸引人,第二加上他的一些修改,更使得這種民歌容易在普通人群中流傳開來。你談到的像《敖包相會》,四川的《康定情歌》都屬於此類。在這麼一種形式下,我認為如果一種優秀的民歌形式,再有一種優秀的宣傳手段,或者是包裝手段,那麼儘管這種民歌在形式上發生了變化,但是它的精髓是不變的。所以我認為,民歌是不會消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