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媒體如何傳播民族音樂
【等待戈多!】傳播民族音樂是一個熱點問題,電視媒體雖然播放一些民族音樂作品以及個人演奏會,但是還是覺得缺少對民族音樂系統的介紹,你們覺得電視還可以做哪些節目增加我們了解民族音樂的渠道?
【特邀嘉賓:和雲峰】民族音樂的傳播的確在現今是一個熱點話題,我本人覺得現在電視媒體對民族音樂的傳播起到的作用是難以估量的。特別對於少數民族來説,由於它的很多的民歌,包括它的音樂文化,實際上就是反映的是它的全部歷史和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如果我們現在有電視媒體的介入,對於少數民族的音樂這種傳播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從現在的情況看,這方面的節目還少了一點,我們希望以後央視能夠多有一些這樣的板塊來介紹少數民族的民歌,包括這些民歌所存在的社會背景、人文背景,還有民俗的場景。
【等待戈多!】和老師,您作為納西族音樂學者,能介紹一下納西族音樂的現狀嗎?您認為通過電視媒體的傳播能夠促進它的傳承嗎?
【特邀嘉賓:和雲峰】作為納西人我很願意向你介紹一下納西族音樂的現狀。納西族音樂的發展現狀用一句話説,也就是,喜憂參半。喜的是納西族的很多傳統的音樂文化形式的弘揚不再受到以往的,例如經濟等的制約。憂的一面也正是隨著旅遊開發不斷的深入,許多傳統的音樂形式逐漸變成為一種帶有娛樂性的商品。但用發展的眼光來看,這興許也是一種城市化進程的必然。在此我們也可以做一種聯想,當一種音樂形式,例如像我們的國粹京劇,以及交響樂等都在追求一種票房的時候,少數民族地區的音樂也應該有其生存的空間,其中當然包含著票房。所以總的看,喜憂參半。
【&小壁虎&】收視率是考量一個欄目優劣的一項重要標準,如何才能既保證民族音樂欄目的收視率,又能保持它的品味?如果沒有受眾基礎,發展民族音樂是否無從談起?
【特邀嘉賓:和雲峰】我很同意這位網友的觀點,收視率固然是一項重要的指標,但我們也應該允許一些稀有的不曾具有受眾基礎的音樂文化形式的收視率處於偏低狀態。正是由於這種收視率的偏低我們才更有理由來宣傳,來弘揚,來介紹。最好的辦法也就是寓教于樂,這也是中國音樂史當中幾千年來追求的目標。時至今日,我們才覺得真正做到寓教于樂是何等的困難。好在我們現在可以利用我們多媒體的手段來立體的展示一種音樂文化,當然最好的結果是即有收視率,又有品位。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和老師,很多民歌手拍攝了MTV等音樂形式在電視上播放,您認為這對民歌的傳承有什麼作用和影響?您認可這種表現形式嗎?
【特邀嘉賓:和雲峰】我認為這種形式是應該允許它存在的,因為MTV是一種很現代的民間歌曲的宣傳形式,同時也是被許多年輕人所喜聞樂見的一種宣傳形式。但就形式而言,我認為它能在某種意義上極大的豐富民歌所要表現的內在形式,利用不同的蒙太奇這種手段將民歌的中心思想一目了然的展現在觀眾的面前,使人們對這些樂器的理解更加的直觀和深入。從另一方面看,各種音樂文化形式都允許它有自身的生存空間,關鍵是在於受眾的選擇。總的看,我不反對這種表現形式,反之我認為這是一種很好的表現形式。
【ten hearts】民歌在我國歷史悠久,但素來很少受到媒體關注,中央臺這次搞這麼大規模的一個民歌大賽,真可謂為民歌文化弘揚做了一件大好事。但我們如果細究一下個中緣由,似乎與我國經濟形勢的發展有關,兩位老師可否就此談談?
【特邀嘉賓:周青青】十二頻道是西部頻道,西部民歌在中國應該説是很有特點的,也是很有張力的,因為地域的特殊性。這個節目肯定是跟經濟發展有關的,但是也和我們國家的文化發展和人們日益對傳統文化越來越重視有關。
【ten hearts】事實上,如果留心,我們會發現許多來自民間的音樂天才,比如西部頻道這次就發現了一些“比帕瓦羅蒂唱得更高的人”,而此前他們始終默默無聞,我們不禁要問,媒體到底給了誰關注?還有多少空白有待填補?
【特邀嘉賓:周青青】民間確實存在著非常多的音樂天才,這在我們多年的采風工作中間不斷的給我們很多的震撼,他們的那種音準感、音樂的表現力還有節奏都讓我們覺得如果要是他們有機會進入音樂學院的話,一定會比我們強很多,所以這也是我們不斷的去采風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