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民族音樂Ⅱ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4-3-4 10:17:28



民族音樂的發展與保護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楊老師,您首先是一位有著實踐創作經驗的民族音樂工作者,然後又先後在中央民族學院音樂系、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系統學習了民族音樂知識,1999年又到中西文化交匯的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進行民族音樂研究,根據您的經歷,您認為這幾個不同的工作和學習階段使您對民族音樂的認識産生了什麼樣的影響?經過這麼多年豐厚的積累,您認為我國民族音樂的發展方向應是怎樣的?
  【特邀嘉賓:楊民康】從我的音樂經歷來看,開初我是從事音樂表演的,在樂隊里拉小提琴,後來又搞音樂創作。也就是説,主要是從事音樂實踐。後來,在中央音樂學院學習民族音樂學理論,從事少數民族音樂研究,這個工作比起前一項工作來説,就有了一個將實踐上升為理論的過程。後來,又到香港中文大學深造,從事的也是理論研究工作,但深度與前一階段有所不同,學術視野也有了很大的拓展。另外,通過這幾個不同的學習階段,我對民族傳統音樂的認識有一個由局內人角度向局外人角度轉變的過程。
  我自己是少數民族的後裔,最初也是在少數民族省份從事音樂工作,對自己家鄉的和民族的傳統音樂有一種局內人的、與生俱來的感情。如果我一直還從事這個工作的話,這種感情在我身上就是唯一的。當我來到了北京,後來又去了海外,它讓我有了更多的同其他地區、其他民族,甚至其他國家民族音樂做比較的機會,也有了同更多的學術層面和學者群體交流的機會。我對家鄉的、民族的音樂有了由近到遠的距離感。原來感覺比較模糊的、抽象的圖景變得越來越清晰,它使我對自己所研究的少數民族音樂産生了多層次、多角度的認識,這有助於我從一個較新的高度去探索少數民族傳統音樂的規律,更全面地去思考中國傳統音樂今後的發展方向。我認為,中國的社會是一個多元、多層的現代社會,中國傳統音樂的發展也應該是多元、多向、多層次的,而不應該像某些人認為的那樣,僅只是原生態的,或者是只強調發展的。面對傳統音樂,各地域、各階層的社會群體都有自己的特殊的境遇和角度,都有保存、發展傳統音樂的責任和義務。我們不能強求只有一種保存、發展傳統音樂的模式。而在這多樣化的模式中,電視媒體的傳播模式能起到尤其重要的作用。

  仍以少數民族傳統音樂為例,當前其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怎樣在同經濟全球化和旅遊文化對峙的過程中謀求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有趣的是,在少數民族傳統音樂同經濟全球化和旅遊文化爭奪市場的過程中,正是這個現正在作為我們的通訊工具的互聯網和電視媒體一向充當著後者的領軍先鋒。在某些方面人們甚至認為它是致使傳統文化不斷衰退的最大的“剋星”。由此可見,如今,怎樣才能引起互聯網和電視媒體對傳播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視,以及爭取這個行業的廣大從業人員最大限度地參加到保護和傳承這份珍貴文化遺産的行列中來,也成為了民族音樂發展所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令人欣慰的是,如今我們所從事的這個事業已經得到了正在開通的一些電視頻道(如西部頻道)和即將開通的音樂頻道的參與和認同。前段時間西部頻道舉行的西部民歌大賽取得了令人瞻目的成績,音樂頻道關於民族傳統音樂節目的一些初步設想也頗具有創新意義和吸引力,這讓我們廣大的傳統音樂愛好者和音樂工作者從中看到了新的希望。最後,預祝電視音樂頻道的開播取得成功,並在今後越辦越好,不斷取得新的成績!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楊老師,西南地區像漢﹑彝、傣﹑侗﹑水﹑苗﹑瑤﹑布依﹑仡佬﹑土家等民族的音樂,我們相對還要熟悉一些,但是我注意到,其中您提到的一些少數民族,我都未聽説過,如傈僳﹑怒﹑獨龍、德昂﹑基諾等,也許是我本人孤陋寡聞,呵呵,但是我想知道,對於那些不被人們熟悉、相對民族人口數量小甚至將要逐漸消失的民族的音樂,我們是如何保護並傳播的?
  【特邀嘉賓:楊民康】總的來説,西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目前的生存狀態很不理想,在經濟全球化和世界性旅遊文化的強勢壓迫下,每天都有許多的優秀民族音樂文化遺産在不斷消失。當然,在目前這個全球化與本土化對壘的時代,也不乏某些在局部地區傳統音樂能同旅遊文化較好地融合或和諧並存的例子。這兩方面的經驗都值得我們好好去總結,然後在新的工作中不斷加以重視和改進。另外,保護和傳承傳統民間文化遺産的工作,近來也越來越引起了國際國內各級政府機構及學術組織的高度重視。這是一個令人感到鼓舞的好現象。

  【頑頑石】何老師能不能舉一些其他國家在保護民歌方面的經驗?原生態民歌到底能保存多久呢?消失是不是必然的呢?
  【特邀嘉賓:何曉兵】對於民歌的保存和保護在歐洲和北美的發達國家是有一些成功經驗的。比如説美國,從20世紀初就開始對印弟安音樂進行系統的調查、記錄和錄音,因此今天的北美印弟安音樂的研究者能夠幸運的找到很多資料,在這一點上我們作為中國的民族音樂研究者是很羨慕他們的。當然,對於民歌的保護並不意味著把它放進博物館的展覽架上,供人發思古之幽情就完結了。保護的目的我在前面也談到是為了音樂的未來發展提供藍本和靈感來源,沒有保護就沒有發展,這是一個很淺顯的道理,但是這個淺顯的道理即使在音樂界也並不是大家都認同。所以在對待傳統音樂,包括民歌這個問題上,我們還有很多非常基礎的啟蒙工作要做。
  【高粱49】記的有位老音樂工作者曾痛心地説:我們的許多珍貴的聲音正在消失。對民族音樂,特別是民間的音樂,我覺得我們缺少重視和搶救,沒有也沒人去抓去實在地去幹,去進行調查、錄音、整理、記錄,象我們這的民間音樂,有些存在流傳了幾百年,但至今無人去整理,僅有倒是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文化館的工作人員記下的極少的譜子。何老師認為面對這種狀況,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措施?

  【頑頑石】請何老師談談城市化和漢文化對少數民族音樂的衝擊!
  【貓咪mm】民族音樂不僅僅是少數民族音樂吧?
  【頑頑石】是啊,我想,對少數民族音樂來説更為明顯吧?
  【&小壁虎&】應是文明進程對少數民族音樂的衝擊吧?
  【頑頑石】差不多,同化問題也是一個啊。
  【絕代大俠任魚宇】錯,是工業文明,他冷酷無情而泯滅個性,使大家千篇一律,沒有個性。
  【&小壁虎&】我倒認為現在是一個百花齊放的年代,我喜歡!
  【絕代大俠任魚宇】那是因為你對經濟和全球化的後果了解不多。
  【&小壁虎&】有什麼後果呢?
  【絕代大俠任魚宇】使許多國家的傳統的東西消失,這導致阿拉伯世界對美國文化的極端仇視而導致民族隔閡和仇視……
  【&小壁虎&】可是面對外來文化,一味的封堵也是不可取的!

  【小蜜蜂妹妹 *】楊老師,剛您提到,“在研究中國傳統音樂之後,我們還有必要把我們整理、蒐集中國傳統音樂的成果以不同的方式儲存下來,讓它作為一種特殊的民族文化遺産流傳下來。在這方面,我們會努力通過多種不同的途徑,比如説:保持傳統音樂的原生態,還有一種是通過博物館式的保存方式,再有一種就是通過創作、提煉、加工的方式讓傳統音樂能夠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您認為,這多種途徑中,是否應當包括電視媒體傳播和保存這個途徑?比如拍攝紀錄片、建設欄目等。
  【特邀嘉賓:楊民康】比如説,剛才説到的“通過博物館式的保存方式”,其中就包括採用紀錄片、錄音的方式來保存傳統民族音樂。當然,再把它們放到電視媒體上加以傳播,這就發揮了傳播媒體的作用。此外,電視媒體傳播的作用應該比剛才説的還要大得多、廣泛得多。在我們剛才説的後一種以發展為主的方式裏,它也能起到相當大的作用。


責編:青葉

 共7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