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民族音樂Ⅱ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4-3-4 10:17:28



民族音樂與其他類型音樂的關係

  【水光瀲瀲晴方好】何老師:請問您覺得西方的如鄉村音樂對我們的民族音樂有什麼值得借鑒的地方嗎?嗯,我個人是比較喜歡鄉村音樂的。覺得它比現在的流行音樂少了些許浮躁的氣質。
  【特邀嘉賓:何曉兵】美國鄉村音樂(country music)的來源是歐洲新教徒向美洲遷徙的時候帶到北美大陸的歐洲傳統音樂。這個音樂隨著美國的西部開發流傳在當時的鄉村白人農民之中,但是到了20世紀初它就已經被完全商業化了,比如它被請上了廣播電視,在盈利性的音樂會上進行演出。這樣的性質轉變歸根到底是由於美國文化的工業化和商業化的轉型而造成的。那麼在中國,我們的民族民間音樂事實上有很多也已經被商品化了,比如鄭鈞的《筵席》,歌曲的引子、過渡段和結尾就是採用了一首佤族的傳統民歌,而且在演唱上也是由業餘的佤族婦女和佤語進行演唱的。而在主歌部分,則是採用了這一首佤族民歌的動機進行再創作,採用的是典型的流行音樂唱法,這兩種風格揉和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韻味。這首歌我們就可以把它看作中國商品化的“鄉村音樂”。這首歌的成功似乎能説明很多問題,當然我們不是認為民族民間音樂必須要把它經過現代化改造才能延續下去。事實上原生態的民族民間音樂有著它不可代替的獨特的文化價值。這就像古希臘的雕塑一樣,迄今還是雕塑家們“不可企及的範本”(馬克斯語)。所以今天的人不會狂妄到非要為斷臂的維納斯接上兩條胳膊。
  【阿瓦古麗】演變進程的商業化和工業化,一定程度上在推進,但同時也被重新解構。我們應理性的傳承,未必借鑒。


  【朗朗乾坤坤】何老師覺得音樂頻道的市場應該如何打開呢?
  【絕代大俠任魚宇】何老師:是以迎合市場為主還是以引導受眾為主?
  【特邀嘉賓:何曉兵】我想你的意思是在即將開播的音樂頻道中間民族音樂的市場要如何開拓,我的看法是這樣的。民族民間音樂首先以它真實的面目進入電視,而不要以一種被專業作曲者和藝人改編過的面目進入電視。因為民族民間音樂作品往往已經經歷過上百年,甚至幾百年的時間的檢驗,它本身已經是參天大樹,已經是曠世精品,我們今天的人很少有這種能力對它進行加工改造,所以我們看到的大多數這種“改造”過的所謂民族民間音樂作品,實際上都是糟蹋了經典。把一棵參天大樹變成了燒飯的柴火。問題是我們的專業音樂人往往還自鳴得意的以為自己是提高了民間音樂的價值,甚至認為他們是拯救了窮愁潦倒的民間音樂。這是對事實的顛倒,對黑白的混淆。我們可以數一數中國今天的所謂音樂大師,其中大多數人的成名成家都是憑藉著中國民族民間音樂這個資源的扶助,沒有這個資源就沒有他們的今天,所以我們的音樂家應該在民族民間音樂的一百步開外就脫帽鞠躬,由衷的表達他們的感激之情。而不應該把自己看作是民族民間音樂的拯救者,或提高者。
  經過今年春節期間在央視西部頻道舉行的西部民歌大賽,我們可以看到真正的民族民間音樂是多麼的吸引人,尤其是我們把這個大賽中的作品和表演與我們學院培養出來的作曲家和歌唱家們的作品進行比較,就可以看出到底孰優孰劣,孰高孰低。按我的淺見,民族民間音樂就像穿行于花叢之中的活生生的蝴蝶,而專業音樂往往像釘在紙板上的蝴蝶標本——後者雖然也很美麗,但是往往缺乏生命的活力。以上説法有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高粱49】形象、準確的比喻!
  【絕代大俠任魚宇】這種大賽應該多舉辦,既有經濟效益(旅遊),又傳播了音樂理念和文化,是多贏的效果。
  【yq117】這裡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把握社會和時代的脈搏。

  【頑頑石】何老師,能不能談談民族音樂與通俗音樂的嫁接問題,是不是有個度的問題呢?
  【特邀嘉賓:何曉兵】民族音樂和通俗音樂這兩個概念,嚴格的説,不是兩個處於同一層面的對等概念。因為我們所謂的民族音樂其中就包含了歷史上的很多“通俗音樂”,即在老百姓中間流傳很廣的音樂。比如我國明清時期的時調,像《鮮花調》、《孟姜女》之類,在當時都可以叫“通俗音樂”。我可以理解你説的通俗音樂的內涵是指現在主要在城市中市民階層裏廣泛流傳的一類音樂,這種音樂其實與民族音樂從來就沒有分開過,比如像搖滾,我們就可以把它看作是歐洲或者美國人的“民族音樂”。同樣,中國的流行歌曲無論是搖滾,還是抒情類的流行歌曲,真正能廣泛流傳的都是程度不等的吸納了民族民間音樂的元素,關於這個我可以舉出很多例子來,比如前面談到的《阿姐鼓》、《筵席》、《冰糖葫蘆》、《小桃紅》,以及前兩年流行的《常回家看看》等等,中間都融入了中國各個民族和地域的傳統民間音樂因素,也正因為如此,它們才受到中國人的廣泛喜愛。讓我們對比一下,歐洲風格的交響樂、大歌劇一類的東西傳入中國已經有近百年曆史,但是迄今為止能夠接受它們的還是少數人。這就説明中國的通俗音樂必須植根于中國的民族民間音樂這片沃土之上,才能獲得強勁的生命力。不知我説清楚沒有?

  【yq117】近年來,通俗音樂、流行音樂廣為傳播和流傳,並受到青少年們的青睞,在某種意義上講民族音樂可以説受到了一定的衝擊和影響,兩位老師您們是如何看待這一現象的?
  【艾培】其實重要的是民族音樂本身的保護和傳播的問題,與流行音樂備受青睞沒有直接關係,如果大家都受歡迎共同發展不是最好嗎?另外,有些人對真正的民族音樂是不了解的,媒體還沒給公眾認識它的機會。
  【yq117】你説的有一定道理,關鍵是我們如何去傳播、去引導、去開發利用,真正讓我們的大眾更多的了解自己的民族音樂藝術,喜歡我們的民族音樂,這裡關鍵是普及和傳播,這是提高人的全面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


責編:青葉

 共7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