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民族音樂Ⅰ
作者:《電視批判》論壇專稿 發佈時間: 2004-4-14 15:20:21



媒體如何推動民族音樂的傳承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中央電視臺曾經舉辦了西部民歌大賽等一些推動民族音樂繼承和發揚的活動,你們認為,電視還可以從哪些方面推動民族音樂的傳承?
  【特邀嘉賓:崔 憲】西部民歌大賽對於推動民族音樂的發展,或者準確地説,讓我們的普通聽眾了解我們的西部民歌是有非常積極的意義的。可以説,100個策劃人可能有100種策劃方案,那麼100個方案當中恐怕會有完全不同於西部民歌大賽這樣的節目,那麼我們可以説,民歌大賽是方法之一,也是節目風格之一,在這個基礎上,它本身的延伸就可能産生民歌的擂臺賽,擂臺形式在這次大賽當中也是一個輔助形式,將來可以把輔助形式作為一個主要形式來操作,應該説也是一個比較生動的方式。再比如説民間器樂的演奏大賽,也可以是民歌大賽這種形式的另一種完全不同內容的形式。

  【小蜜蜂妹妹 *】民歌屬於民族音樂吧?兩位老師對前兩天舉辦的“民歌大賽”有何看法?您二位認為電視媒體舉辦這樣的活動對民族音樂發展有沒有積極的推進作用?
  【特邀嘉賓:崔 憲】民歌大賽在今天舉辦跟20年前的舉辦,給人的感受和它産生的影響是不一樣的。這20年經過了台灣校園歌曲、港臺的流行音樂,也經過了我們自己流行音樂當中的西北風、搖滾樂,當經過了這幾個階段,再聽流行歌曲總覺得它創新的感覺沒有剛開始聽的時候那麼突出了。在這個時候再聽聽我們古老的原始的民歌,或許會感嘆民歌當中怎麼還有這麼好的歌,還有這麼好的歌手,還有這麼好的嗓音,以及這麼美的藝術享受。當然我們不能説每一首民歌都有這樣的東西,但是這次民歌大賽聽到優秀的作品,如果你能聽進去的話,應該有新的感受。所以這裡面給了我們一個信號,就是我們的民族音樂,當我們的經濟發展到一定的時候,會被我們廣大聽眾注意的。當然,能夠成為我們生活的當中一部分,恐怕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不僅僅是一個民歌大賽能解決的問題。因此説,這個推動作用應該是積極的,也是有效的。所以民歌大賽這個時候主辦也是適宜的,我想可能在這個積極意義的鼓舞下,還會有類似這樣的活動,或者發展成更豐富多彩的節目。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電視節目中對中國民族樂器的專題介紹較少,請兩位專家談談,你們認為,電視媒體應該如何向熱愛中國民族音樂的觀眾以及學習中國民族樂器的人來介紹民族樂器的發展歷史呢?
  【特邀嘉賓:崔 憲】民族樂器這個專題要認真做是有很多內容可以做的,因為民族樂器它本身在歷史上有它不同的內容。也就是説有不同的樂器,即不同的樂器組合。這些都和它特定的文化背景相聯絡,比如説,以曾侯乙編鐘為代表的鐘磬樂隊,它就是戰國初期王侯宮廷的樂隊組合,從這個樂隊的組合當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的音樂文化包含了濃厚的等級制度色彩,因為當時的樂隊除了這種樂器組合外,還有卿大夫的樂器、老百姓的樂器,按當時的話就是説,王侯的音樂是鐘鼓之樂,卿大夫的音樂是琴瑟之樂,老百姓的音樂是瓴缶之樂,那麼曾侯乙編鐘這個音樂組合就是鐘鼓之樂的代表。所以按民族樂器來做節目,結合它的文化背景,結合它的音樂內涵是可以做出很有意思的節目來的。那麼這些節目對學習民族樂器的人應該是有幫助的,但是為了考績,為了通過學民族音樂達到某種功利性的目的,對他們來講,這樣的節目或許是對牛彈琴。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當全國少數民族聲樂大賽在南寧舉行時,美國老牌樂隊組合“空氣補給”(Air Supply)成員在南寧聽了三天的民歌,看得出民族音樂元素越來越被流行歌手所重視,正如有歌手所説“尊重原創風格的改變,附以當今年輕人所接受的音樂形式,不僅能讓更多人重新認識並喜愛古老民歌,也使傳統民歌古老生命力的一種延續。”,兩位老師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特邀嘉賓:王子初】我完全同意這個觀點。
  【網友嘉賓:王 紅】我覺得,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只有紮根於民族的土壤才能真正的開出鮮艷的花朵。為什麼小澤徵爾先生在聽《二泉映月》會流眼淚,是因為民族音樂的魅力。為什麼譚頓、陳其鋼等大作曲家在走向世界後,仍然重視民間音樂?這都是值得思考的。所以,在流行音樂中運用古老民歌的元素,是民歌傳播的另一途徑,我認為是非常好的。
  【特邀嘉賓:崔 憲】喜愛古老的民歌在任何一個國家的流行歌曲歌手當中可能都是一個正常的現象,比如説,爵士樂也好,布魯斯也好,都是美國的古老音樂之一,我們聽起來是新奇的,洋味十足的,或者是有現代氣息的,實際上這些音樂也都使他們古老的一些民歌結合現在城市文化的氛圍産生了新的生命力。很遺憾,在我家鄉組織的民歌節沒有機會去聽,美國的“空氣補給”樂隊也沒有接觸過,但是我想,各個民族各個國家的古老民歌,都會有它獨特的魅力。任何喜歡音樂的人可能都會喜歡不同風格的古老民歌,那麼“空氣補給”樂隊成員喜歡它也不足為怪了。實際上古老民歌的生命力是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中形成不同的存在方式,一直延續,這應當是各個國家的民族音樂文化一種正常的發展結果。所以在流行音樂當中,應用古老民歌為素材,讓更多的人接受它也就不足為怪了。廣西號稱“歌海”,除了民歌節本身的民歌外,通過流行音樂的方式使“歌海”的浪花灑向世界,我想這也正是民族音樂的發展方式之一。

  【倩倩0217】可是民間音樂之所以有這麼深厚的底蘊由他生存的民間這個“土壤”是分不開的,如你剛才所説館藏可以將民間音樂保存,但是它能給音樂以繼續發展的動力嗎?
  【網友嘉賓:王 紅】我覺得你説的非常好,館藏確實只是一種保留的手段。真正的發展需要動力與土壤,單單依靠館藏是不行的。
  【絕代大俠任魚宇】我現在更喜歡古箏曲。
  【yq117】《二泉映月》、《梁祝》、《春江化月夜》等可以説是我們民族音樂的經典了,可以説把音樂給感情化、性格化了,具有很強的民族風格,震撼人的心靈。

  【貓咪mm】問一個很嚴肅的問題:目前文化節目很難作,音樂也屬於文化節目,將來的音樂頻道如何不被收視率所困擾呢?是否有可能出現那種為了收視率背離了初衷,把引導大眾變成了順從市場?
  【網友嘉賓:王 紅】這種擔心是有必要的,但是我覺得如果節目做好了,能滿足大眾的需要,傳播音樂文化與收視率是不矛盾的,關鍵是如何來做,相信作為窗口的央視會解決好這一問題的。
  【貓咪mm】希望是這樣哦,看目前許多文化節目的窘境,的確有些擔心呢。
  【網友嘉賓:王 紅】相信只要大家多提寶貴意建,央視多做調查多聽取各方意見,節目就會做好的。
  【絕代大俠任魚宇】我喜歡《音樂入門》。
  【木末芙蓉】最民族的也就是最特色的。
  【網友嘉賓:王 紅】我同意。

 


責編:羅石曼

 共9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