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音樂頻道的期待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中央電視臺3月底即將開播音樂頻道,作為音樂方面的專業研究學者,你們希望看到什麼樣的音樂頻道?
【特邀嘉賓:崔 憲】我們希望我們在書齋的研究成果,能夠得到更多關心民族音樂建設的各方面的愛好者,或者文化建設的關心者來分享我們的成果。同時我們也應該走出書齋,面向社會,面向更多的音樂愛好者,來共同關心我們願意關心的話題。通過音樂頻道這個當今社會最有價值的,也最有前景的互聯網絡,讓我們真正能做到“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能夠在一個無限的空間當中實現一個非常具體的,非常直接的,也非常溫馨的對話。我們專業音樂工作者也可以通過這個窗口了解關心這個事業的網友,他們所想,他們所需,以及他們所求,使我們的研究工作一方面做音樂理論的基礎建設。另一方面也把它儘快的變成有效的社會資源,實現社會的共享。
如果從頻道的建設來説,我們很希望能看到精品節目。就民族音樂這個範圍來説,它的精品節目就是我們看了這個節目以後,我們能夠相信,這就是我們傳統文化當中音樂這一塊最好的東西,也是讓人最願意看的東西。當然好的東西不一定是最願意看的東西,因為每個人的價值取向和他的愛好取向是不一樣的。但是既是精品,就可以説,你可以不喜歡,但是你應該相信。當你在傳統文化的修養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你對優秀的傳統文化一定有認同。因此,對這些精品節目,也會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作為國家電視臺,應該組織力量,組織全社會的資源,包括人的資源、物的資源,以及民族音樂民眾的資源,共同來完成這樣精品節目的頻道。
【絕代大俠任魚宇】對,要用好的音樂引領大眾。
【特邀嘉賓:王子初】總的來講,我覺得開播音樂頻道是我們音樂界的一件大事情,作為藝術的一個門類,而且是一個重要的門類,音樂藝術在我們的中央電視臺有了專門的頻道,説明音樂藝術的重要性已經得到了進一步的重視。對這個頻道我覺得有一句話,叫做“雅俗共賞”,這可能是一個比較高的標準,我的意思是一方面我們要有照顧到社會的各個層面,比如説在年齡方面,有年輕人、老年人、兒童的;在音樂的品位方面,有比較高雅的、專業的,也有比較普及的、比較淺顯容易上口的。在一定的範圍裏,也有一些比較理性的作品,介紹一些有關歷史方面的知識,有關民族音樂學的一些理論。在這方面我可以提點建議,比如説,我們近年在理論方面取得的一些成果,能否以一種深入淺出的方式創造出一些比較生動的作品介紹給大家,讓大家既能得到感官的愉悅,又能得到理論上的提高。比如可以比較系統地來介紹一下中國各個民族的音樂風情,歷史上出現的各種音樂文化現象,中國的琳瑯滿目的樂器,還有像我所從事的這個職業,音樂考古方面,比如説音樂文物的精品鑒賞,重大考古發現的介紹等等。我想,如果我們能夠做到剛才講得深入淺出,能夠做得比較生動,能夠為這個音樂頻道增色。
【網友嘉賓:王 紅】我覺得作為一個窗口,它應該客觀地反映民族音樂的文化與理論,具有一定的局限。但是作為大眾媒體,要考慮各個年齡群體的欣賞需要,就要雅俗共賞。我覺得,如果具體的講,做一些民族樂器展,象曾侯乙編鐘展;民間采風反映各個民族的音樂;民族音樂專題講座或比賽;各種民族器樂、聲樂大賽等等都比較好。
【貓咪mm】很好奇,請教各位嘉賓的看法:開辦音樂頻道有什麼意義呢?面對眾多的電視頻道,新頻道是資源開發還是會成為一種資源浪費?
【“文化人”】引領音樂文化,賺取商業利潤。
【貓咪mm】好直白啊。
【“文化人”】傳播文化與佔領市場同樣重要呀。
【高粱49】我覺是一種資源的開發,發揮電視傳媒優勢,在音樂這一大眾藝術的普及與教育上發揮作用。
【特邀嘉賓:崔 憲】我覺得這個音樂頻道跟一般意義的頻道不一樣,現在這裡有一個主持人或者嘉賓和網友的一個互動,通過這個互動我們這個頻道的內容可以在網絡的前提下,使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能夠有一種相互交流地進行。這是跟一般的被動地接受電視頻道節目的不同之處。從這一個不同之處我們很難預想,將來這是不是一種新的節目模式。而通過互聯網不斷的發展,這一模式很可能會形成一種新的網絡互動交流形式。因此,説它是資源的浪費,不如説很可能是一種新的資源的開發。比如説,將來能進一步的發展面對面的可視網絡技術的成熟,它的互動作用會使頻道的節目更生動,內容更豐富,很可能會比被動的接受節目更有魅力。
【無名劍9】可悲的是民族音樂和嚴肅音樂最後一塊陣地-央視也最終向市場和物質利益所折腰,看看現在的同一首歌、中國音樂電視,民歌、美聲的有幾首,大陸原創的流行歌又佔多少,打開電視就是港臺歌星晃來晃去,在這樣的環境熏陶下,一代一代青少年在他們接受能力最強的時候記住的這些東西會成為他們永久的記憶,民族音樂和所謂嚴肅音樂的市場怎麼會形成能?中央電視臺做為國家媒體理應肩負起歷史責任來,這是對國家、對後代、也是對自己的孩子負責,我們的人民、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不應當成為膚淺、浮燥、急功近利的民族!
【絕代大俠任魚宇】支持,我覺得央視的音樂頻道是最好的,少有惡俗的傾向,不象地方檯那麼浮躁。
【“文化人”】央視應該承擔起責任。但是,不能因為電視的覆蓋面大影響力廣而對電視太多苛求。學校、研究機構、社會團體、社區、政府都有責任。電視本來就是一個大眾娛樂性的媒體。
【特邀嘉賓:崔 憲】這個話題是非常嚴肅的一個話題,這個話題談起來也太沉重了。但是電視作為大眾媒體,它的受眾是以最廣泛的接受群體為對象,因而帶有比較強的經濟色彩,這是可能的。當然作為歷史責任來説,電視媒體當然對年輕人,特別是孩子有一定的責任,但是這個責任恐怕應該是在豐富電視節目,提高電視節目的藝術水平上,以及配合其他方面的教育形式教育內容來綜合實現的目的。僅僅靠電視臺就能達到對下一代的教育恐怕是不夠的,學校、家庭,以及社會的文化導向這也都是需要一個系統工程來完成的。當一個國家從經濟落後狀態向前發展,而在這個發展過程當中,商業色彩恐怕是難以避免的,但是作為文化的建設,恐怕需要國家更多的投入,需要財團的資助,也需要全社會的關心。所以我想當經濟有一定的積累,教育有一定的完善,國家理應有更多的投入,來關心孩子在接受文化知識的教育時,也接受,或者享受優秀的傳統文化,包括優秀的傳統音樂。所以我想現在的浮躁、急功盡利應該是暫時的。
【高粱49】用優秀的音樂作品,培養觀眾健康、高雅的興趣,而不是引導大眾的興趣低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