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小品節目在春節晚會的發展歷史
【阿牛的幻想】春節晚會自從開辦就缺不了小品,小品這種藝術樣式是因春節晚會應運而生?還是因春節晚會火爆的?能請候老師談談小品的歷史嗎?小品和春節晚會是什麼樣的關係?
【特邀嘉賓:侯克明】 春節晚會從1983年開始就有小品,第一個就是王景愚的《吃雞》,但當時小品在春節晚會當中的分量還不是很重,在整個80年代春節晚會的主角是相聲。小品是逐漸的成為春節晚會的主角了,小品第一個階段是1983—1987年,這個階段實際上是小品在春節晚會的一個興起階段,在春節晚會上演小品的主要是王景愚、嚴順開、陳佩斯,王景愚是開風氣之先者,第一個把戲劇小品引入春節晚會。小品本來是訓練話劇演員的一種方法,最早由蘇聯的斯丹尼斯拉伕斯基創造,用來訓練演員。我國是50年代引進斯丹尼表演體系時開始在戲劇、電影學院表演訓練中採用。其實小品從來沒有作為一個完整的表演形式出現,它只是作為訓練演員和演員在聯歡的時候、互相交流的時候演一下,因為以前並沒有這樣的小品晚會,只是演員在訓練和互相交流以及聯歡的時候用的。應該説普通觀眾是看不到演員演小品的,比如王景愚演的《吃雞》,同樣的的這種小品實際上都很多,他主要是訓練演員注意力集中,因為是無實物,只是訓練演員注意力集中,嘴裏根本沒有雞,但是他演了,就相信有雞,相信自己的表演了。
【特邀嘉賓:侯克明】王景愚把這種小品帶到電視上,觀眾最初看到的還是演員怎麼被訓練和培養的,這種小品並不適合大量的在觀眾面前表演,因為他們會不知所云 。在第一個階段中陳佩斯起了重要的作用,他把小品逐漸的在電視當中變成喜劇小品,小品其實有很多種,但是在春節晚會上可能喜劇更合適,所以他摸到了電視春節晚會的特徵。同時陳佩斯在小品當中大量的引入了語言,斯丹尼當年在訓練演員的時候臺詞是很少的,基本不説話,但是這樣的小品觀眾看不懂。但是陳佩斯逐漸的在表演當中加大了臺詞的作用,使觀眾能夠理解,應該説春節晚會的開山者從王景愚開始,陳佩斯完成,他確立了春節晚會當中電視小品的樣式,特點簡單説就是喜劇性、有臺詞,不僅僅是動作的喜劇,包括臺詞的喜劇。
【特邀嘉賓:侯克明】第二個發展階段是1988年—1991年,這個階段是小品在電視春節晚會的發展階段,這個階段的一個的特徵就是除了第一個階段電影演員演小品之外,這個階段出現了戲曲演員和曲藝演員也來演小品,比如1988年著名戲曲演員趙麗榮、牛得草、朱世慧,1989年相聲演員師勝傑、侯耀文、笑林,曲藝演員趙連甲都來演小品了,同時趙本山,黃宏,宋丹丹、蔡明、鞏漢林等也都加入了這個隊伍。第二階段小品已經是春節晚會不可缺少的一個項目了,在第一階段的時候觀眾從電視當中獲得的“笑”主要還來源於相聲,在第二階段觀眾從小品得到的“笑”已經可以和相聲平起平坐了。
【特邀嘉賓:侯克明】第三個階段就是整個春節晚會小品的成熟階段,這個階段是1992年—1997年。這個階段一方面涌現出了一大批著名的小品演員,甚至於有些話劇電影演員此時觀眾已經忘記了他們演的話劇和電影,只記得他們是小品演員了,比如説陳佩斯、蔡明、趙麗榮、嚴順開、宋丹丹、郭達等等,他們都是戲劇和電影演員,但是觀眾似乎都忘記了,只知道他們是小品演員了。同時像趙本山、黃宏、鞏漢林、郭東臨、潘長江等都成為著名的小品演員。這個階段之所以説成熟,是因為在春節晚會上的分量已經是第一位了,已經開始超過相聲,成為春節晚會最重要的節目,觀眾的“笑”主要來源於小品。同時這個階段小品的形式更加的規範化,小品與春節晚會的主題結合的更加緊密,很完美的統一在整個晚會當中,同時小品在強化主流意識形態,在形成一種春節晚會特有的宏大敘事方式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特邀嘉賓:侯克明】 第四個階段就是從1998年至今,春節晚會小品就完整是春節晚會的壓軸戲,或者説是春節晚會最重要的節目,對於廣大觀眾來説一個春節晚會成功不成功,主要看裏面的小品成功不成功。而且這個階段中我們經歷了建國五十週年,經過了很多重大的歷史事件,小品的藝術創作在緊扣時代的脈搏,創作出很多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老百姓特別喜歡的節目,使大家至今不能忘懷。觀眾對小品演員的喜愛甚至超過了對電影演員和電視劇演員的喜愛,這形成了中國特有的文化現象。
【半落梅花婉婉香】侯老師説小品原來是用來訓練演員的,那麼國外如美國的小品發展也像我們這樣佔據著大小晚會的舞臺嗎?小品是我國晚會的特定的産物嗎?
【特邀嘉賓:侯克明】 據我所知國外很少有在電視晚會上演小品的。小品在國外主要仍然是訓練演員的方法,而不是一種表演藝術形式。國外有戲劇片段的舞臺演出,類似于我們戲曲中的摺子戲,而沒有我們春節晚會這種形式的小品演出。當然世界很大,無奇不有,也許是我孤陋寡聞,也希望有知道的網友不吝賜教。
【古天草竹】挖掘新的優秀的節目形式也是春節晚會出彩的地方,小品也是通過春節晚會真正走上舞臺的,為什麼最近幾年的晚會不見了這種創新?
【貓咪mm】這應該算是對晚會內容的求新吧,但這樣的節目更像是種點綴,多了不行,少了不妙,同意?
【特邀嘉賓:夏學鑾】春節聯歡晚會應該成為中華優秀文化的大合成,大薈萃,所以現實生活中存在的藝術是最有感染力的,多上一些這樣的節目肯定會受到歡迎,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演員的表演成分,使晚會更貼近觀眾的實際生活,使他們認識到他們也有到春節晚會表演的潛能和才質。要充分體現中華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從這種觀點出發,不愁沒有好的晚會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