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
|
|
反映共産黨領導抗日戰爭的一部力作——談電視連續劇《延安頌》 |
作者:中央電視臺文藝中心 張志敏整理 發佈時間:
2004-2-11 23:03:56 |
|
仲呈祥(中國文聯副主席、國家廣電總局副總編輯):
看完《延安頌》,覺得學習了一部形象的延安時期的黨史,感觸良多,心潮澎湃。 第一點感受,它可以回答很多問題,包括第一代領導集體是怎樣形成的,歷史怎樣選擇了毛澤東,黨怎麼選擇了自己的領袖毛澤東,人民怎麼樣選擇了自己的領袖毛澤東。它非常形象,極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依靠現代化的電視傳媒把文獻、黨史專家的研究成果轉化為人民群眾能夠共同把握的一種精神力量,功不可沒。 《延安頌》是黨的思想宣傳、黨的精神文明建設史上的一次創新、一個重要貢獻。它不僅把延安精神、把共産黨怎麼領導抗日的和怎麼發揮中流砥柱作用的,而且把《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都表現得非常形象、非常有説服力。對《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這一部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文藝理論的經典文獻該怎麼看?《延安頌》給我們以深刻的啟示和科學的答案。《延安頌》的播出是很有現實意義的。對全黨對全國人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歷史唯物主義教育,它是個非常好的形象的教材。它可以回答我們在走向現代化的歷史進程當中碰到的很多問題。相信在毛澤東誕辰110週年紀念中推出《延安頌》,不僅在中國當代電視劇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而且將會推動我們深入學習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推動我們走向現代化。 第二點感受,《延安頌》立了一個重要的藝術標桿。它把黨史專家們歷史思維的成果同電視劇藝術家的審美思維探索很好地結合起來了。沒有文獻研究室的精心指導和鼎力相助,提供對這段歷史精神、歷史事件的研究成果,沒有對歷史精神科學地、全面地、辯證地、準確地把握,不會有這個劇。如“西安事變”一段對毛主席的電報中“如遇非常情況誅之為上”的真實再現,就是一例。這不是簡單的事件的發現,更昭示出在當時複雜情況下,毛主席對歷史發展可能走向的一種全面把握、辯證把握,顯示出毛主席偉大的戰略思想和哲學思維。 正是基於黨史專家提供的這種歷史精神的科學把握,我們的藝術家才能進一步調動自己的藝術虛構、藝術想象能力,把整個歷史氛圍藝術地活化出來,照亮了歷史的盲區,才能夠使《延安頌》作為一個藝術品呈現在人民面前。黨史專家靠歷史思維把握歷史,藝術家靠審美思維把握歷史。兩者互補生輝,相得益彰。再如,許世友與毛主席衝突的那場戲,我相信,毛主席用黃泥巴包土豆的細節是藝術家們想象虛構出來的,但這種藝術虛構是在科學把握了黨史專家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遵從彼時彼刻符合人物的性格邏輯、思維邏輯和情感邏輯而精心設計的。這場戲,充分顯示了毛主席的偉大人格、氣魄和胸懷。我們絕不去追究當時毛主席是不是在弄土豆,因為完全是可能發生的。這證明,藝術家把本來可能枯燥的歷史事件的復述,轉化為形象的、生動的、感人的一種藝術情景,取得了成功。歷史思維靠考證、考據,洞見了歷史細節的真實,揭示出歷史精神的真諦,同時留下了歷史的許多盲區;藝術家靠對歷史精神的科學接受和把握,調動藝術虛構和想象的能力,在審美創造中照亮歷史的盲區,完成藝術機體和氛圍的營造。這個經驗非常具有普遍意義。我們現在就是要反對那種把歷史精神的科學把握都丟了,瞎編,特別是對重大的歷史,我們要堅決反對違背唯物史觀的錯誤做怯。當然,我們也必須防止混淆歷史思維與藝術思維的界限,把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對立起來的錯誤做法。 第三點感受,這部作品樹立了既準確把握歷史精神,同時又對敏感的若干政治問題把握有度的成功範例。比如毛澤東與賀子珍的關係,毛澤東與張國燾的矛盾鬥爭,都表現得深刻、準確。《延安頌》把毛主席作為一個領袖,一個天才,一個偉人,都寫出來了。把握好“度”,難點就會成為藝術創作的亮點。但藝術還要講“毛邊”,如果完全嚴格按照歷史思維、新聞思維把它打磨精光,藝術就會失去它的魅力。一味要求繞開和回避難點,那麼藝術創作也就失去了亮點。藝術創作從本質上是勇於設置障礙並善於翻越障礙的創造性勞動。我相信,今天的觀眾的接受能力和辨別能力,遠比過去強。
責編:青葉
|
共5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