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
|
|
2004 中國網絡媒體的社會責任 |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4-6-10 10:58:33 |
|
如何看待網絡媒體的新聞炒作
【等待戈多!】請問兩位專家,你們怎麼看待網絡媒體上的新聞炒作事件?網絡媒體如何把握新聞事件報道的準確真實而又不形成單純的輿論猜測? 【鑫飛馬】網絡這種傳媒是很方便大家來炒作一件事。版主不能禁止大家發言,但可以引導大家發言,發什麼?怎麼發?網絡編輯必須儘快掌握事態的進展,才可以明確哪些發言是假的,可以對其進行刪除,從這可以看出,對網絡編輯的素質及道德要求應該更高一些。 【特邀嘉賓:陳力丹】所謂的網絡媒體,它分成各種不同的情形,有的是我們傳統媒體在網絡上設置的新聞網站,這是我們中國網上的主流媒體,還有是一些商業網站,還有門戶網站,以及個人網站。在網上傳播一些不大準確新聞故事一般都不是傳統媒體的新聞網站,而是其它網站,也可能是在傳統媒體新聞網站的聊天室出現的。我想這種情況下,傳統媒體的新聞網站應該在網絡傳播中起一種主導作用,發現其它網站出現了一些不夠準確的傳聞,或者過分的炒作某些事情可以以自己比較強勢的信息優勢自然而然的轉變網上的輿論態勢,這還是能夠做到的。現在的問題是我們的主流媒體的網站在這方面做得不夠及時,或者是投入的力量可能不夠多。而其它商業網站和門戶網站網主也有責任通過自然的方式適當調整在網絡聊天或者BBS中出現的過分偏激和過分炒作的現象,但是我想不宜採取動不動就刪除的辦法,因為討論本身某些明顯偏激的看法或者猜測會被其他人在討論中給否定到,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我覺得是最好的效果,如果網上總是要派幾個人一天到晚盯著別人的意見,只要不符合自己的意願就刪除,恐怕這也不符合網上信息自由流動的原則。 【特邀嘉賓:宋小衛】網絡媒體和傳統大眾媒體一樣,也經常出現新聞炒作問題,這一方面是對自身經濟利益最大化追求的結果,有的時候也不一定是刻意而為,網絡媒體對新聞事件準確真實性的把握,應該説比傳統的大眾媒體更具挑戰性,可能也更困難一些,但這並不是降低自身職業道德自律要求的理由,從這幾年網絡媒體新聞炒作不良影響的一些典型事例來看,其實只要網絡媒體新聞事件的報道者對新聞本身的合理性多一些追問意識和核查的主動性,許多不應當出現的事物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問題中所説的“不形成單純的輿論猜測”,可能是説如果有的新聞不去報道,或者過於遲緩反而容易引起人們的無端猜疑,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們談網絡媒體的社會責任應該有一個更完整的概念,不能一説社會責任給人的感覺就是不讓媒體做這個不讓媒體做那個,實際上我們討論媒體的責任還有一個方面,就是媒體應該主動去做成的事情,比如説,對受眾知情權的尊重,即要求媒體有所不為,更要求媒體有所作為,從某種意義上説,媒體的責任同時也就是他的權利,我們在討論如何避免媒體不當炒作新聞的同時,也應該注意對媒體正常新聞報道的不當限制和封鎖。
【infooffice】我是這樣認為的,請陳教授指正。網絡媒體(包括依託傳統媒體産生的網站和門戶網站)如何有能力來承擔其作為媒體的社會責任。 互聯網是高科技的産物,首先還是以其技術優勢而讓大家所熟悉。互聯網泡沫的破滅讓互聯網人開始思考自身的核心價值,並最後一致認同在內容建設,而其中新聞的傳播為重中之重。這就不可避免地帶來了一個問題:實現媒體的轉型需要那些條件。現如今,抬眼望去,看到的是一片信息的海洋。聽到的都是網絡媒體的稱呼。大眾傳媒經過幾個世紀的沉澱與發展形成了它的內在規律和規則,簡單地拷貝和模倣恐怕很難做好媒體。我們的網絡媒體其實還不能稱之為媒體,因為,從業人員普遍年輕沒有媒體工作經驗,管理人員普遍技術或者管理專業,當然,傳統媒體的網站的負責人都來自於傳統媒體的一線,門戶網站的內容管理人員也都是受過嚴格專業訓練和實踐的傳統媒體人。但這裡有一個問題:一個或少數的媒體人有能力讓網站轉型成為真正的媒體嗎?在成為真正的媒體前,他們如何有能力來承擔其作為媒體的那部分社會責任?誰來告訴他們具體的社會責任是什麼? 【特邀嘉賓:陳力丹】在互聯網上承擔責任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一般來説在互聯網上發表意見或傳聞,如果出了問題,主要承擔者是發表意見的傳播者,網站的管理者責任是次要的。因為網上的信息是無邊無際的,管也管不了。另外網上發表意見有自由流動的原則,現在的問題主要是相當一部分信息不違法,但是違背人的基本道德或者公德觀念。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強調傳播者本人的素養和網上的自律意識,而這個問題不是法律法規能夠直接管的,需要全社會逐漸形成一種比較規範的公共道德意識。類似木子美問題,我想就屬於這類問題。幾天前阮次山就談到作為一個普通公民在發表意見的時候,需要有自己的素養,雖然我們不能要求每一個人發表意見都是落落大方,但是至少要求像我們中國的大學生應該有這樣的素質,有寬大的胸懷。如果一個大國的國民沒有寬大的胸懷,沒有基本的道德意識,那麼將來恐怕我們這個國家的發展都會成問題。每個人不管學的是什麼,你的心中需要有一隻蠟燭被點,就是要找到自己的生活定位。 【特邀嘉賓:陳力丹】他談到了黛安娜王妃死的時候,有一位歌手為她唱了一首歌叫《風中的蠟燭》,就談到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隻蠟燭,可能會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影響,有很多風會吹滅這只蠟燭,但是我希望我們每個人能夠永遠使自己心中的蠟燭點燃。這是一個在網上發表意見之前,每個人應該具備的基本的道德意識,不能夠靠危言聳聽和自輕自賤來表現自己。 【infooffice】我不太同意網上信息無邊無際,管也管不了的説法。所以最終還是一個把關能力與管理能力的問題。如果不能很好地把關,是否有資格做媒體? 【yq117】我贊同“infooffice”網友的觀點,是媒體就承擔著責任和義務,關鍵是從事媒體工作者的素質,包括個體素質和整斷體全面素質;再一點就是管理的機制,是不是建全和完善,能否適應不斷發展和不斷變化的新情況、新形勢,也就是説把握時代和社會的發展。 【infooffice】謝謝知音:)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兩位老師,你們也經常上網吧,那你們能從網民的角度來看待網絡的發言是否理性、正確? 【infooffice】在點擊量積累的時期,恐怕很難做到理性。 【特邀嘉賓:陳力丹】如果你的信念是建立在豐富的知識和閱歷的基礎上的話,點擊量再高,你也會堅持你自己的信念。 【infooffice】俺是説,網絡媒體很難做到理性把關:) 【特邀嘉賓:陳力丹】剛才我們談的都是網上的傳播者應該如何如何,我想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我們上網看別人意見的時候該持一種什麼心態?網絡確實是一個輿論的平臺,現在這個問題涉及如何看待輿論的問題。一般來説我們都認為輿論是一種民意,我們應該按照民意來辦事,但是我們知道輿論因為它的主體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群體,在這種情況下輿論的質量就應該提上議程了,也就是説並非輿論都是正確的,也的時候輿論反映的情緒可能是不正確的,這就要求我們作為上網瀏覽者要有自己的理性,能夠分辨是非。黑格爾曾經説過一段話:“公共輿論是人民表達他們意志和意見無機方式,其中包括一切偶然的意見,它的無知和曲解,以及錯誤的認識和判斷”;另外還談到了“在公共輿論中真理和無窮錯誤直接混雜在一起,所以決不能把它們任何一個看作的確認真的東西”。他的意見裏面有一種蔑視輿論的成分,但是也確實談到了輿論的這種現象,既輿論並非完整正確,這就需要我們在瀏覽各種網上意見的時候,要有自己明確的觀點,不要一風吹或者跟風。 昆德拉曾經説:“這個世界上可以沒有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學説,但是不能沒有抗拒各種氾濫思潮的能力,這些洪水般的思潮輸入電腦,借助於大眾傳播媒介,恐怕會凝聚成一種粉碎獨立思想和個人創見的勢力”。這些話我想對於上網的網民來説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我們大家都不跟風網上的一些明顯炒作的內容、明顯的偏激的意見,就會減少很多響應者。 【特邀嘉賓:宋小衛】我個人來説,是經常上網,不過不常到BBS或各種論壇去瀏覽,有的時候聽別人説了才去看一看,更多的時候還是上網查找一些學術性的資料。從網民的發言是否理性真實,其實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都會做出自己的判斷,有些過激的言辭,可能吸引到一些人的“眼球”,或者説發佈這些過激言論的人當中,也有人只是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他自己也並不一定如己所言,應該説,只要不違法,只要能夠給大家提供一個充分合理的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在大部分情況下人們是能夠通過交流選擇較為理性的聲音和意見的。
【infooffice】大家對互聯網海量的認識走入了一個誤區。凡遇稍大一些的新聞必做專題,進行轟炸,這樣給受眾的一個感覺就是整天大事不斷。這是否算是一種“媒體炒作”? 【特邀嘉賓:陳力丹】新聞工作者有一種天然的職業希冀:唯恐天下不亂。新聞記者在網上發佈的信息,多少要從新聞價值的角度來強調,於是有些信息本來並不是很轟動,經過記者一報道就引起了很大人的注意,這就如黑夜裏的探射燈,那個探射燈照到什麼地方就會把人們的目光吸引到那個地方,而那個地方不一定就是應該引起注意的地方。對於這種新聞現象我們作為接受者應該了解,不要被這種現象所蒙蔽。 【infooffice】所以不要忽視自身的學習,對吧。不能一味怨天尤人,給媒體多一些寬容:) 【特邀嘉賓:宋小衛】一般來説,凡是重大新聞,人一般都會從多個渠道來了解,至於首先從哪個渠道獲知這個重大新聞,可能有一定的隨機性,並不是只用這個渠道接收重大新聞,而用其他渠道接收不太重要的新聞,從習慣心理上來説,當然如果首先是從權威性的大電視臺獲得的信息,是比較放心的,如果信息本身有一定的奇特性,或出人意料的內容,又是從網上看到的,還會注意從其他渠道再了解一下。
責編:張青葉
|
共9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