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對少兒成長的影響
【貓咪mm】請問三位嘉賓老師:這兩日在新聞論壇被熱論的一個話題:“保護孩子是否要摘下賴寧的照片”(新聞背景見內),照片摘不摘,嘉賓老師們是什麼看法?
【特邀嘉賓:趙 影】我覺得摘不摘照片只是形式,英雄實際上是每個人都想做的,但是做得方式、方法要有策略性,現在倡導的還是智取,而不是有勇無謀。
【貓咪mm】那麼摘照片是否會産生其他負面的影響,比如影響孩子們的思想價值取向呢?
【inside9999】小時候都是雷鋒、賴寧這麼講下來的,現在説摘就摘,難免讓人心寒。因為賴寧的思想是對的,他有很多可取的品質,但是方法錯了。我們不應該只注意摘和不摘,而應該注意那些應該繼承,那些不應贊同。
【特邀嘉賓:程方平】賴寧的照片挂在墻上是為了昭示一種關懷他人的精神和風尚,並不單純是倡導英雄主義,我們提倡兒童以一種適合他們的方式去參與社會生活,包括救助別人,作為家長和教師,也應該教育孩子如何在危險的狀況下幫助別人的方式,而不是簡單化的要他們學習捨己救人的英雄行為。我覺得賴寧所代表的精神是積極向上的,是符合時代精神的,學生們向他學習也可以有多種途徑,在我們克服了一種僵化觀念的同時,也要防止被另一種僵化的觀念所束縛。
【貓咪mm】就是,同意程老師的看法。一下就走到一個極端,真的是教育的弊病吧。
【漫遊世界】賴寧作為青少年的榜樣是很有必要的,因為這是一種積極向上精神力量,只是我們的學校、老師和家長要正確引導青少年學習賴寧,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要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特邀嘉賓:趙 影】我們現在很多學校老師的做法都還值得商榷,其實這些老師們他們也在不斷接受新生事物,他們也在學習,人總會有犯錯誤的時候吧,給他們一些時間和空間,不要太苛求。在新世紀,我們可以在樹立新的榜樣,符合時代精神的榜樣,你看如何?
【漫遊世界】榜樣也要與時俱進,讓青少年學生能有不斷的精神追求,教育及其電視工作者在這方面可以不斷地挖掘提煉,為青少年學生提供更切近自己生活的榜樣。
【特邀嘉賓:趙 影】可能是時代在進步吧,現在的榜樣不太可能像過去,幾乎成為了偶像,其實,《第二起跑線》曾經做過一個節目講述的是一個患有白血病的16歲中學生張穆然生病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這在當時引起了中學生不小的轟動,其實也是一個榜樣。我覺得現在的榜樣不一定是高大全,哪怕在一個方面值得學習,也可以推薦給我們的廣大中學生。電視對少兒成長的影響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請問嘉賓,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過需要層次説,現在孩子們的大部分的業餘時間都在看電視,電視已成為孩子需要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請問二位老師,電視節目應該滿足孩子們的哪些需要?我們現有的電視節目滿足了嗎?
【特邀嘉賓:程方平】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需求層次説,包括生存、發展、物質和精神諸方面,作為中國的少年兒童,有許多需求是由監護人滿足的,包括衣食住行和上學、安全等。而受教育、學習的需求和精神生活等方面的需求是要由社會、學校等共同提供的。作為最有影響的大眾傳媒電視,重要是在滿足青少年的學習需求、受教育需求、精神需求等。已有的節目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他們的需求,但在一些尖銳爭論和更為深入的問題上仍存在不足。知識類、娛樂類節目雖然表面上很熱鬧,但很難在心靈深處給人以啟迪,這方面的節目很需要,但很缺。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有網友問:我們做家長的習慣性把孩子送到這個班那個班進行藝術教育,很少能想到通過電視進行藝術教育,況且現在電視裏對孩子的藝術教育也是很少的,那麼請問國外是怎麼通過電視對孩子進行藝術教育的呢?
【特邀嘉賓:程方平】國外電視中對少年兒童的藝術教育一方面是通過專題的藝術課程進行的,有時也有知識類、技法類的專題片;另一方面是通過學有所成的少年兒童的成就展示進行的,如演唱會、展覽、成就者訪談和對話等,主要是激勵觀眾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展示成就者的個性和風格,促使多元化的藝術發展百花齊放,為大眾的藝術學習營造良好的氛圍和條件;還有一方面是通過其他類節目揭示藝術與生活、科學、技術、人生等的關係,促進藝術的大眾化和實用性。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網友【yq117】問:少年兒童節目應從小就注重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開放意識、進取意識和創新意識等價值觀,讓孩子們在自我認識中發現自我的潛能,培養和造就他們獨特而鮮明的自我個性,從而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少年兒童節目應從小就注重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開放意識、進取意識和創新意識等價值觀,讓孩子們在自我認識中發現自我的潛能,培養和造就他們獨特而鮮明的自我個性,從而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三位嘉賓們這個問題是如何看待的呢?
【特邀嘉賓:程方平】我認為培養少年兒童的競爭意識、開放意識、進取意識和創新意識等價值觀非常有意義,讓孩子們在自我認識中發現自我的潛能,培養和造就他們獨特而鮮明的自我個性,從而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是幫助他們成長的重要基礎,也是從根本上提高國民素質、培養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國人的有效保障。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網友【yq117】問:電視節目的深度和藝術感染力,來自於節目製作者都對社會和人生的體驗及感悟,來自於科學思想與藝術的有機交融,那麼我們的文化藝術創作者和電視節目製作人,如何站在現代文明的高度,用一種全新的視角、觀念和思維,探索少兒成長髮展的過程,把渴望成才、嚮往美好作為他們人生追求的目標併為之而奮鬥呢?
【特邀嘉賓:程方平】節目的深度和藝術感染力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這牽扯到一個內容與形式的關係問題。在現代電視領域,有時候內容要大於形式,有時候形式則要大於內容,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切服從於節目的定位和目標。電視藝術是綜合藝術,也是受眾最廣泛的藝術,更是需要不斷翻新的藝術。因此,不應迷信或迷戀某一種藝術形式,而應不斷追求新的藝術組合及其表現形式。山珍海味有其營養價值,窩頭鹹菜也同樣有其獨特的味道,只吃一種,再好的飯菜也會倒胃口。
【貓咪mm】嘉賓老師,你們覺得我們傳統的文化如何在少兒節目中體現出來?前一陣看少兒戲曲大賽頗為感慨。應該説孩子是一張白紙,很容易被描畫,我們該怎麼來畫這幅畫是很重要的呀。
【特邀嘉賓:趙 影】實際上戲曲大賽已經做得非常好,我個人非常喜歡這個節目,一有時間也會抽空看,也算是業務學習吧!還真沒仔細思考過你提出的問題,今後會認真思考你的提問。謝謝你給我的提醒!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人類的大多數行為是通過觀察而習得的,人們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可獲得榜樣行為符號性特徵,並可引導觀察者在今後做出與之相似的行為。從這可以看出電視節目中,不光是青少年節目,還有其他成人的節目、電視劇甚至主持人的言行都對青少年産生重要的影響。請問嘉賓,就目前來講,你們認為電視節目中對青少年成長最不利的有哪些方面?
【特邀嘉賓:程方平】只強調觀察是不完全的,還應包括模倣、訓練、遷移、探索等。至於節目中的一些“少兒不宜”的言行,可能的話,可以刪節,或直截了當的加以科學的解釋和評論。如性知識、金錢意識、人際關係問題、社會醜惡現象問題等。如果羞羞答答、不直接回答問題,則很快會失去小觀眾。對於純潔的少年兒童,節目最忌虛情假意、避重就輕、老於世故、裝腔作勢;其對兒童的不良影響是深層的和難以修正的,對此應該引起更大的注意。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有網友認為:“中國卡通片説教色彩有點濃,情節和形象設計都不夠幽默誇張,我看過的覺得最好的就是《小糊塗神》和《大鬧天宮》,中國要能出向《貓和老鼠》,《米老鼠和唐老鴨》那樣的卡通,那中國的兒童節目就不會再播的老是外國卡通了。”不知嘉賓們對此怎麼看?
【特邀嘉賓:程方平】其實,中國人並不缺智慧和幽默,更不缺誇張和藝術細胞。國外許多動畫大片的直接製作者就是中國人或中國公司;同時,中國也有許多很好的動畫製作贏得了國際上的讚譽,包括內容(如《三個和尚》等)、選題、表現形式(國畫寫意、剪紙、皮影、泥塑等)等都很出色。更為重要的是,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中有許多可供創作的資源(如歷史故事、神話、寓言、笑話、警世小説等),因此可以説中國的動畫創作大有前途。當然,好的教育應該寓教于樂,使小觀眾在有意無意之間得到啟發,這樣的效果最佳。
【特邀嘉賓:趙 影】中國本土的卡通片還是太少了,尤其是新的卡通片,實在找不到什麼與《米老鼠和唐老鴨》來做比較,但是中國也有在國外非常知名的卡通片,希望動畫製作人能夠努力把現在的原産卡通片做精做好,推向國際。
【特邀嘉賓:付艷波】關於卡通片的問題一直爭議很多。其實我是個成年人,但我非常喜歡看卡通片。就在昨天晚上我還剛剛看了宮崎俊的《螢火蟲之墓》(看過後眼睛已經紅腫)。裏面沒有一點説教的痕跡,但我想每個人看了以後都會深受感動,並且深受所謂的“教育”。另外關於節目題材的選擇,也不見得要多新,好多景點題材可以少家改編。像迪斯尼的一些片子。《小人魚的故事》(《海的女兒》)既有時代感,又耳熟能詳。我們不妨試著這樣做,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啊。
【mjb819】有一點,《貓和老鼠》、《米老鼠和唐老鴨》雖然經典,但也過時了,假如我們只看準這個層次,發展的路只會越來越窄。
【美猴王66】經濟全球化是一個不可阻擋的趨勢,在這一挑戰下,經濟、科技、教育等都要加大改革的力度。教育界應對經濟全球化最緊迫的問題之一就是,培養具有國際意識、懂得國際規則、具有國際交往能力的人才。
【特邀嘉賓:程方平】在培養國際人才方面,首先要有國際視角,要讓少年兒童及時了解國際動態,並給予恰當的指導,介紹相關的背景知識和國際慣例及標準。應該特別強調的是,注重國際化一定不要失去自我,忘記民族化和本土化的重要價值,甚至可以讓外國的少年兒童談談他們對中國文化的感受。
【特邀嘉賓:趙 影】這樣的與國際接軌是全方面的,我們能做到的就是讓中學生充分展示個性、展示自我,在《第二起跑線》讓每一個中學生充滿自信,只有自信才能應對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