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之九:少兒頻道的受眾分析與節目內涵
作者:《電視批判》論壇專稿 發佈時間: 2003-12-18 16:13:35



關注兒童節目成人化問題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論壇網友“chenyan976”提出了“青少年需要看的是他們看得懂的,而不是以成人的眼光去做的節目”的問題,這也正是我今晚要給兩位專家提的關於“兒童節目成人化”問題,請兩位專家對目前兒童電視節目中存在的這種現象説説你們各自的看法。
  【特邀嘉賓:牛靈江】有些網友説成人喜歡的東西兒童不一定喜歡,我現在想説的是成人認為無聊的,兒童也許挺喜歡。我覺得在做兒童節目的時候,特別是成人做兒童節目的時候,不要主觀的認為兒童喜歡什麼什麼樣的電視節目,或者説什麼什麼樣的電視節目會受兒童歡迎,成人不能理所當然的説兒童只看什麼樣的節目、只能理解什麼樣的節目、只能接受什麼樣的節目。其實有時兒童有著令人非常驚訝的、非凡的接受能力。我也很同意有些網友説現在的兒童節目不好看,確實好像是因為裝天真,裝出來的事情太多,很多都不真實。因此我覺得無論在少兒頻道裏面做道德方面的欄目、或者是科普方面的欄目、或者是文藝方面的欄目、或者是其他等等各方面的欄目,一定要真誠,而且一定要讓兒童參與,用兒童參與的過程來實現科普教育、道德教育或者其他文藝方面的修養以及體育情操方面的熏陶,我覺得一定要讓兒童參與到這個過程中來,一定要真誠,這恐怕是做兒童節目特別應該注意的地方。
  【特邀嘉賓:張志君】對“兒童節目成人化”也要作具體的分析。在國外有一些好的兒童電視節目是老少咸宜的,並非只是兒童的“專利”,如日本NHK的“母子週日電視時光”、“母子電視連環畫”節目,美國的尼克羅迪思頻道和卡通電視網製作的一些動畫片均是家長與孩子都喜觀樂見的。
  我理解您説的“兒童節目成人化”指的是兒童與成年人都不願看的那種節目,即兒童嫌其“太大”,成人嫌其“幼稚”的那類節目。要避免“兒童節目成人化”就要將兒童節目真正當成兒童節目來做。要將兒童節目真正當成兒童節目來做。首先要求握有“話語權”的成人有一顆未泯的童心。了解少年兒童的觀點、情趣、愛好,倘若做不到這一點或認為自己從生理上和心理上都無法“變小”的話,那不妨乾脆借助外力,請真正的少年兒童加入到製作團隊中來,而且讓他們唱“主角”——菲律賓的GM電視臺有一檔兒童節目叫《Five  and  up》,該節目就是純粹由一些9到14歲的孩子們動手製作的每期節目,這些“電視兒童工作者”都要給他們的同齡人講4段小故事,內容包括體育活動、異地風情、小製作等。所講之事,他們都要一一體驗。譬如,要是談論賣茉莉花環的小販或是乘坐熱氣球升空,他們就會真的在鏡頭面前為觀眾演示。除此之外,有關方面也應採取“制約”與“引導”的方式,用“罰”與“獎”的方式迫使那些本人既不願屈尊,又不願請孩子幫忙的兒童電視工作者幡然醒悟,否則就讓他們“下課”。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進入21世紀,國外有實力的兒童節目製作機構必將在我國佔據更多的市場,中國兒童電視要在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有三個問題亟待解決:一是適應“兒童電視以兒童為主體”的國際發展新趨勢;二是在面對全球化的同時突出本民族的特徵;三是加快低幼齡兒童電視的發展步伐。現在成年人主持的節目仍然佔據著中國兒童電視的多數欄目。請兩位專家談談你們的看法吧。
  【特邀嘉賓:張志君】我覺得對成人主持少兒欄目應該做辯證的分析,並不是所有的少兒欄目都不適合由成人來主持,也並不是所有的成人都不能主持少兒類欄目。前者的例子比如説,少兒頻道編隊學齡前兒童的《七巧板》、《智慧樹》這一類的,面向低幼兒童及其家長收看的少兒類欄目,在我看來,就應該由成人來主持。兩三年以前有一檔非常有名的幼教類的電視欄目《萬嬰跟蹤》裏面的特邀主持人區醫生就是一位老奶奶。她主持的這檔幼兒類欄目當時在全國非常有影響,也非常受家長們的歡迎。後者的例子也就是並不是所有的成人都不適合主持少兒欄目的例子,如美國公共電視網PDS有一檔非常有名的少兒電視欄目《羅傑斯先生的鄰里》裏面的主持人羅傑斯先生就是一位有很豐富閱歷的成年人。他主持的這檔少兒類欄目曾經風靡美國,深受美國少年兒童的歡迎。我們現在所不提倡的是那種浮在表面,或者是高高在上,遠離兒童,遠離家庭,遠離校園的那些成人少兒電視主持人。
  【特邀嘉賓:牛靈江】 其實這個問題挺重要的,還是剛才説的電視節目好看應該是第一位的。國外的兒童節目做得好看就不能不讓它進入中國市場,這一點對於中國兒童電視挑戰是顯而易見的。所以我覺得中國兒童電視要做得好看,它的關鍵確實是要把兒童作為主題。其實我們在組織活動的時候也有這樣的感受:成年人往往用自己的想法來左右形勢,為兒童設計的活動不能考慮兒童真實的需求。電視節目或者説電視欄目同樣也是這樣的,其實兒童的天性是天真、稚氣等等,這些天性有很多是人終生需要保留的,比如好奇、純樸、想像力,兒童節目要好看就必須要很好的反映兒童的這些特點。如果實現了上述所説的這些,其實電視就不僅會被兒童喜愛,還會感染所有的人。説到成年人主持兒童節目,我覺得倒不是影響兒童電視節目好不好看的關鍵,關鍵應該是為兒童製作電視節目的成年人應該更加了解兒童,了解兒童的心理、了解兒童成長的規律。在科學的基礎上來研究兒童節目的製作,比如説腦科學、兒童發展心理學、教育學,這些都可以幫助成人主持人做好節目。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在兒童電視的創作中,往往側重的是提出如何教育兒童的“教育問題”,而忽略了真正的教育對象的特性,這樣的作品只能是提出一些存在的問題,起到闡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作用,卻不能引起少年兒童情感上的共鳴,起到教育作用。請兩位嘉賓談談你們對兒童教育節目的看法?
  【特邀嘉賓:牛靈江】這個問題我也有同感,這跟我們的教育傳統也有關係。在中國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中的傳統就是説教式的,家長、老師、成年人對於兒童的認識不全面,往往覺得兒童只能在受教育位置,覺得兒童只能在成年人的教育下成長,其實兒童的成長也是需要兒童自身參與,沒有兒童自身主動的參與,兒童的發展往往是不全面的。所以少兒頻道開播以後,在製作節目的時候應該特別注意觀念的轉變,否則還會走老路。只有真正的了解兒童,傾聽兒童的心聲,我們做出的節目才可能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鳴。如果兒童在情感上就不接受你,就不可能達到教育的目的。
  【特邀嘉賓:張志君】 這個問題我認為涉及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具體來説,涉及如何化“教育”為“ 學習”,變“他組織”為“自組織”。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現代漢語詞典》是這樣給“教育”下定義的,所謂“教育”是指“培養新生一代準備從事社會生活的整個過程,主要是指學校對兒童、少年、青年進行培養的過程”。從古到今,有關教育的流派成千成萬,林林總總,總的來説,我認為不外兩大派。一派是以“教師”為中心,一派是以“學生”為中心。後者的代表人物是美國的學者杜威,他在1900的時候出版了一本名叫《學校與社會》的書,在這本書裏面他首次提出了:要讓兒童成為教育的中心。這就是後來人們通常所説的“兒童中心論”。另外一位外國學者皮亞傑也提出過類似的觀點,讓兒童成為教育的中心實際上已經隱含了某種化“教育”為“學習”的理念。1996年,“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UNESCO(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了一份報告,在這份報告中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的新構想。
  我認為要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必須將教育化為四種能力,即:1、“學會認知”(Learning to know),2、“學會做事”(Learning to do),3、“學會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4、“學會生存”(Learning to be)。這裡邊的四個“學會”使得由“教育”向“學習”轉變明朗化。應該説這是一種革命性的轉變。要想真正使成年人製作的少兒電視教育節目在少年兒童中引起共鳴,實現由“教育”向“學習”的轉變非常重要。要相信兒童有一種“自組織”的能力,成人能夠做的只是激發他們的這種潛能。


責編:羅石曼、邢立雙

 共8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