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
|
|
之七:電視傳播與少兒素質教育 |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3-12-4 10:16:17 |
|
媒體教育與信息技術如何整合
【cyberpsy】信息社會的媒體教育與信息技術如何整合?研究資料缺乏,兩位專家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特邀嘉賓:滕星】我覺得您提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當前大家知道我們已經進入到知識經濟和信息社會,我們學習的方式和獲取知識的方式都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網絡逐步普及的世界裏,很多青少年從網絡中獲得大量的信息。關於這個問題,美國有一個人類學家叫米德,他曾經研究過關於文化變遷和教育的問題,他談了這麼幾個概念,第一個叫前塑教育、同塑教育和後塑教育,什麼叫前塑教育呢,就是前工業社會、原始社會、農業社會為代表的比較穩定傳統持久的社會,在這種社會裏,人們獲取知識的量不大,人們的生活經驗就可以成為下一代教育的教材,在那種社會裏大家強調向老一輩學習,所以在那種社會,是成年人教導年輕人,這叫前塑教育。同塑教育是發生在社會文化變遷急劇發展的社會裏,這時候老人文化和年輕文化發生了嚴重的碰撞,在這時候教育的模式還沒有固定下來,它們互相在學習。 到了後塑文化時期(後工業化社會)人們每天要面對大量的信息,這時候年輕人接受得就比較快,而老年人從生理結構,以及過去的經驗積澱來講,就不如年輕人接受知識快,特別是年輕對等一些新生事物比較敏感,而老年人比較遲鈍,這時候老年人往往跟不上時代文化的變遷。比如説每天的網絡上的信息在不斷的變化,每天都産生大量新的知識,像一些電腦的軟體不斷的變換,老年人學習往往跟不上,而年輕人對這些接受比較快,所以很多老年人學習電腦和網絡,或者從網絡上了解的一些東西知識都是從年輕人那裏首先得到的。所以,後工業化的信息時代是一個典型的後塑教育模式,在這個時期,從目前來看,就是如何來整合上一代和下一代的文化問題,作為我們成年人來講,一定要意識到我們並不是知識的佔有者,可能我們很多知識還不如年輕人學得快,學得多,我們每天的信息沒有年輕人多,所以我們作為成年人來講,就不能以教育者的身份來自居,而是應該以一個討論者的身份來和青少年平等的交流,甚至可以請教。 孔子講“學有先後”,年輕人既然在某些方面了解的信息比我們新和快,那我們成年人就應該放下身份向他們請教,這樣上一代和下一代的互動在媒體時代信息整合的時期,後塑教育的這種模式已經是一個既成的事實了。所以我建議我們的少兒頻道今後不要老是請我們這樣的專家來説來談怎樣教育孩子,最好請一些孩子來談談怎麼教育成人,這樣反過來的角色我想肯定會獲得很好的想法,這僅僅是我的一個建議。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滕老師搞過雙語教育的研究,現在外語,尤其是英語教育在我們國家搞得非常熱,電視臺也經常播放如《李揚瘋狂英語》、《走遍美國》等,請問二位老師,利用電視節目這種形式來學習外語,有什麼優勢和不足? 【特邀嘉賓:滕星】我過去專門做過雙語教育研究,主要做的是少數民族如何學習漢語和少數民族語的問題,現在要談的是我們如何學好漢語和英語的問題,當然這都是雙語教育問題,是相通的。當前我們國家實施的是改革開放政策,我們的教育也是一種排除的教育,我們今後要培養的人是地球人,所以我們要讓我們的孩子從小就要接受一種多元文化的教育。英語作為一種人類的優勢語言,就成為我們下一代必須要掌握的一種工具。 從信息化社會來看,當前的教育分為兩類,一類是職業教育,也就是所謂的謀生教育或者叫生存教育,它的目標是當人接受一段教育後能夠找到工作。第二種教育是一種人文教育或稱為休閒教育。這兩種教育是人的一生都必須要有的,首先外語現在在目前我們國家市場經濟的壓力下,人們第一重視的是生存教育,目的是完成大學教育後找到一份能夠生存的工作。在生存教育層次裏面,在當前信息社會的時代,有三樣東西是年輕一代必須掌握的,第一就是英語,第二是電腦,第三是專業。 但是,作為第二語言的英語學習,一般有兩種學習渠道和途徑,第一個是通過自然接觸學習,這就是人們生活在某種英語環境中自然習得。另外一種是通過課堂學習而獲得。第一種學習英語一般掌握的程度較高,第二種學習往往由於缺少語言環境,而且又過了年齡階段,往往效果不彰。我們國家的英語學習是作為第二語言的一種教學活動,由於缺乏語言環境,往往學生兩種語言(漢語和英語)並不平衡,這種雙語教育稱為不平衡雙語教育,那麼如何改進這種雙語教學,我覺得電視在這裡起到一個重要的教學媒介作用。今後電視在這方面能夠更多的製作一些或者引入一些好的、適應不同程度的英語教學片,我想對改善年輕一代的英語學習環境是有幫助的。少兒頻道在這方面是會有所作為的。
【曉陽32】那青年的包括範圍是什麼?青少頻道的含義又是什麼?為什麼到了大學在電視上受到的重視就少了呢?請正面回答,謝謝! 【貓咪mm】呵呵,糾正,是叫“少兒頻道”,那你覺得大學生還該是“少兒”嗎?:) 【網友嘉賓:彭亞華】我覺得少兒從年齡上來説主要還是專指高中以下的學生。 【特邀嘉賓:滕星】您提的這個問題大概不是由我來回答,這應該由中央電視臺領導來考慮,但我想,大學生應該屬於青年範疇,應該有專門的一種青年頻道來為大學生服務,我也同意你的見解,今後我也建議中央電視臺開設一個大學生頻道或者是青年頻道,您認為如何? 【貓咪mm】大學生了,是成年人了,難道還需要特地為他們準備什麼節目嗎?大學生應該具有自己的思辯能力。這不是重視不重視的問題吧?
【貓咪mm】就上面藤老師的回答,請藤老師再回答這個問題。大學生難道不能和其他成年人收看一樣的電視嗎?他們應該而且是必須為自己將來步入社會做準備了,還有必要為他們來專門製作節目嗎? 【特邀嘉賓:滕星】大學生一般是18歲到23歲,包括研究生25、26歲這樣的年齡段。這個年齡階段應該屬於成人階段,但是,這個年齡段有特殊的一些任務,比如説,他們要談戀愛、要結婚、找工作、學習,這是大學生面臨的首要的問題。所以我想,能夠開展大學生的方面的頻道,可能會受到大學生的歡迎,這是和三十四歲四五十歲的成年人還是有一定區別的。謝謝! 【曉陽32】不要總是認為大學生的自主能力很強,也不要總是認為大學生什麼都好了,什麼時候,不論什麼人,都有缺點!
【中國大歷史】我覺得我們現在人為地把兒童分為城市和農村兩類是否合適,如果這種思想灌輸在電視節目中是否會在農村兒童心中投下陰影而在城市兒童中種下優越的種子,是故前者自卑,後者自傲。 【網友嘉賓:彭亞華】我們並不是人為地把兒童分為城市和農村兩類,而是一個現實問題,它客觀存在。我們要尊重現實,從現實出發。 【貓咪mm】現實存在的問題,我們能否解決這種差距?至少把這種城鄉差距縮小? 【特邀嘉賓:滕星】城市、農村不是我們人為的分類,而是我們現實生活當中重要的存在。我們的電視節目要考慮不同群體的利益,要為不同群體服務,至於如何製作電視節目,避免你説的那種情況,那是我們在製作節目當中的技術問題。 【特邀嘉賓:康麗穎】我覺得你這個問題説得非常好,我們沒有必要把孩子人為地分成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相反,我們應該在節目製作上,儘量去淡化這種城市和農村的差異。我們應該反映兩個群體各自成長的優勢,比如説,農村孩子有更多的機會親近自然,他可以感受到花香鳥語,你可以每天聞到泥土的芳香,他有更多的通過勞作而鍛鍊的機會,這些都是非常令人嚮往的。當然城市的孩子也有他的優勢,我這裡所説的優勢是環境的一種影響,他感受到了高科技給人帶來的便捷生活,但是他也有他的成長的煩惱。生活在鋼筋水泥的建築群中,孩子們無法去親近自然,他們缺乏去耕作和養殖的勞動機會,這樣的成長環境對孩子成長也會産生很多負面影響。所以我想如果考慮到城鄉的差異,我們不能夠倡導“城市優勢論”。
責編:張青葉、羅石曼
|
共9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