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教育與其發展
【看大門呢的天才】兩位教授:我也是個青年,我的生活經歷非常特殊,我一直處於一個自我封閉狀態,這使我在性格和行為習慣上與周圍的人有很大的不同,請問如何能夠使我更社會化?或如何在世俗中生存下去?謝謝!
【網友嘉賓:李琪】 雖然我並不方便問你到底有什麼樣的特殊經歷,但是我始終相信每個人的生活道路都有這樣那樣的苦難.所以如果你想改變你的社交狀況,首先就要有這樣一個意識,你相信這個世界是可以了解的,你才能去進一步了解這個世界!與人交往是一種意願和狀態,或許曾經的經歷讓你對與別人交往産生一些排斥,但是你應該相信做出自己封閉的牢籠,或許你會發現更廣闊的天空!
【特邀嘉賓:伍新春】從你的帖子上我感覺到你內心的矛盾,一方面你目前處在一種自我封閉的狀態,另一方面也特別希望能夠與社會、與他人融為一體,但我需要知道你這個特殊的經歷對你的具體的影響,才能給予你更具體的建議。
【特邀嘉賓:沃建中】其實這位網友遇到的困惑問題,我深表同情。我覺得每一個人都應該很好地想一想,你是一個社會的人,還是不是一個社會的人?如果你認為是一個社會的人,那麼就必須要和社會打交道,必須要和別人交往,如果自己封閉起來,那麼你的生活就是會枯燥無味,你現在的困惑就是如何來擺脫現在的困境,我想你首先想一想,你現在為什麼不敢和人家交往,你害怕什麼?如果你把問題想清楚了,我想你的問題可能會得到很好的解決。這是第一步。第二步,努力改變自己現有的一種生活方式,盡可能多地去與外界接觸,與周圍熟悉的人去打交道。當然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應該怎麼做?從最簡單的開始做,比如首先你要敢於正眼去看別人,特別是陌生人,其次可以經常與熟悉的人進行打招呼,聊天,或者去參與一些大家一起做的活動。這樣你的交往面就會擴大了,你的心理慢慢就不會感到很恐懼。然後,再去交幾位很自信的朋友。這樣他們也會給你一些建議,幫助你走出你的困境。總之一句話,作為你來説,不要太關注別人對你評價,因為你的生活不是為別人而生活的,是為自己而生活的。只要遵守一個原則,你所做的事情而傷害別人就可以。如果按上述要求去做的話,你的問題應該可以得到解決。
【一念之差賀衷寒】請問兩位教授:中國青少教育的癥結出現在教育體制的哪個環節?
【特邀嘉賓:伍新春】用最簡單的話來講,最關鍵的是對於青少年的不信任和不尊重,不把青少年當做具有獨立人格和尊嚴的個體來看待。
【貓咪mm】具體説來呢?有什麼表現形式,是比如偷看孩子信箋這樣的事例麼?
【特邀嘉賓:沃建中】真正的問題我認為出在我國的大學太少了,所以上大學的比例只有10%左右,還有90%左右的人不能上大學,這樣就必然會導致大家都要競爭上大學的"崗位"。無形中,家長就用一個標準來衡量基礎教育。如果這個學校考上的大學比例比較高,那麼就認為是一個好學校,否則是一個差學校。為此,學校的主要任務是為了讓學生多考上大學,無形中就會把孩子引向"應試"教育的一條路,忽視了學生的其他方面的教育。這樣做肯定是不利於兒童今後的發展,但是我們的老師、學校、家長都覺得是沒有辦法,所以從根本上來説,這是我們的教育體制所造成的。這一方面也是由於我們家長和學校老師的教育觀念所導致的,其實一個孩子的成長考上大學並不是惟一的目標,如果大家一味追求上大學,那麼孩子肯定是畸形發展。即使考上大學又怎麼樣呢?我們在大學裏面就能夠感受到很多大學生即使上了大學,但是在心理上出現了嚴重的心理問題,有的自殺,有的殺人,有的是破壞社會秩序等等,出現了犯罪行為。還有更多的人大學畢業以後並不能夠很好地適應這個社會,適應企業或者部門的工作,那麼這些原因起源於哪呢?應該是起源於我們的基礎教育。所以我們的家長首先要認清這個問題,應該説首先應該培養一個健康成長的兒童,讓他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其次再來考慮上大學的高等教育。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有利於孩子的發展。
【特邀嘉賓:伍新春】 你説偷看孩子的信件就是典型不尊重孩子、信任孩子的表現,當然,有這種行為的家長,往往主觀願望是好的,希望了解孩子的思想動向,但是這種方式往往是對兒童青少年有極大的傷害,甚至會造成親子的對立。使家長以後更無法了解孩子真實的想法。
【漫遊世界】"家長制"作風是其社會根源吧,就社會現狀來看,兒童在教育中是處於被統治的地位,讓兒童在教育中的享受平等地位是教育好下一代的關鍵所在。
【特邀嘉賓:伍新春】 你説得很對,要讓我們的兒童擁有一種健康的、積極向上的人格品質,最關鍵的就是讓他們從小生活在一種被尊重、被關愛的環境之下,應該説中國的教育方式整體上是權威制的、家長制的,我們比較習慣於控制兒童很少給予他們充分的自由和寬鬆的空間,我們一直強調的是師道尊嚴,講的是尊師愛師,但實際上,作為家長和教師不僅僅需要尊敬,也需要關愛,而作為兒童,不僅僅需要教師和家長對他的愛護,同樣需要成年人對他的尊重。
【網友嘉賓:李琪】中國的教育受傳統封建思想的影響,不太重視個體的獨立價值,服從思想在我們的腦海根深蒂固,總有一些規矩你是不能逾越的,自古就有"父命難違"的説法。這也造成在現代家庭教育中家長經常為孩子擬定一個發展的框架,然後按照家長自己的意願來塑造孩子的發展,二並不注意考慮孩子的自身特點,尊重他們自己的選擇。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這會束縛孩子對事物探索的興趣,甚至壓制他們的求知動機。所以現在西方提出了一種兒童發展中的"心理理論",這一理論認為兒童有自己對外部世界建構的原則,例如兒童認識物體、形成數的概念、掌握物體守恒都有其自己的理解方式,成人不能認為兒童的認知就是錯的,而應該尊重兒童自己對外部世界建構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引導他們更好的發展。填鴨式、強迫式的灌輸方式和教育方式,反倒適得其反。不少家長經常抱怨,覺得自己很委屈,孩子不能理解他們的悉心教導和無私付出,其實家長不理解其實孩子是承載不起父母沉重的愛!用平等的眼光來看孩子,説不定會有更好的收穫!
【漫遊世界】作為家長和教師如果對孩子或學生有錯誤的行為,應當在孩子或學生面前坦誠告白,不要太多顧及自己的面子而損害孩子的自尊心。
【貓咪mm】草原mm托我問的問題(1)想請問專家,現在很多單親家庭或者父母不在身邊的家庭的孩子大多心理不健全,那你們認為是否有補救措施呢?我們應該怎樣關心這樣的孩子?
【特邀嘉賓:伍新春】 青少年心理不健康的問題和家庭的結構有很大的關係,但更主要的是和家庭的教養方式關係更密切,作為單親家庭的家長,首要的是,不要在孩子面前經常詆毀前父或前妻,讓孩子認識到,他跟其他孩子一樣有父母的關愛,雖然父親和母親離異了,但是,他們仍然都非常愛他們。至於,父母不在身邊的家庭,確實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如果有可能的話,我建議父母還是應該把孩子帶在自己身邊,一方面是對孩子的成長負責,另一方面也是讓自己真正體驗做家長的全過程。
【網友嘉賓:李琪】 這個問題確實急需解決。我看過這樣一篇報道,在一個中學的女生宿舍裏,幾個女孩同時淩辱一個女生,脫她的衣服等等,這幾個孩子有的是父母離異的,有的是單親!看了這篇報道,我覺得不可思議!父母的愛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發揮著各自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缺少任何方面都會對他們的發展産生不良影響。
【看大門呢的天才】兩位教授:我認為中國的教育缺乏的是人格教育,是一種應試教育體制,這樣的人長成後他的人格是有缺陷的,因為中國的人治傳統造成的人性的扭曲使得中國人的價值觀是破壞性的?人命賤如狗?人連自己都不尊重,怎麼重視和尊重他人和國家?你們怎麼看?
【特邀嘉賓:伍新春】人只有自己尊重自己,才有可能學會去尊重他人,但人學會自尊的前提條件時,在他的生活中,他得到了別人的尊重,尤其是得到了教師、家長和其他重要他人的尊重。對中國的青少年教育而言,正像你説的,我們缺乏的不是知識的教育,甚至不是能力的培養,而是對人的尊重的教育嚴重缺乏,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人,他不會尊重自己,當然,他們也很難去尊重他人和社會。
【紅軍後代】請問教授,死記硬背是否有利於青少年的思維?一些青少年説那是浪費時間。有一些人認為中國教育是灌輸式,國外重視創新式,教授怎麼看這個問題?
【特邀嘉賓:沃建中】 應該説我們的教育確實是讓學生記些記憶的東西比較多,而忽視了學生的創造性教育。我主持的國家教育部95重點課題有一項大型調查,關於兒童青少年創造性思維的發展特點,研究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在小學階段,創造性思維不斷發展,到了初中階段,發展的速度反而變慢了。而到了高中階段,卻直接下降,高二降到最低點。這説明我們今天的孩子沒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去獲得創造的機會,所以這樣一種教育肯定是不利於孩子的發展。真正良好的教育應該是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放在一個核心的地位,其次再考慮其他能力的培養。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人如果沒有創造,社會就不會發展,人類就不會進步。人類只有不斷地有所創新,社會才會進步,才會有利於孩子更好地去適應這個社會,孩子才能夠更快樂,有更多的方法去解決他以後碰到的問題,使自己能夠更好地生存。
【特邀嘉賓:伍新春】應該説中國教育存在的大問題確實是死記硬背和機械訓練,而不重視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之上來學習。應該説死記硬背對於青少年思維的長遠發展來講是不利的,它充其量只能鍛鍊青少年的記憶能力,而不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尤其是不能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中國的教育確實長期以來是強調灌輸,而不重視學生創新和創造,對於學生的一些奇思異想,很多教師往往採取的是批評和遏制的態度,而不是鼓勵和引導的態度,這也確實是中國教育和西方教育的一個重要的區別。我們目前強調死記硬背的結果是學生雖然可能記住了很多的東西,但是並沒有變成他們的能力,更沒有成為他們創造性的有機的組成部分。而隨著社會的發展,未來的人才可能更需要的是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健康的積極向上的人格品質的青少年,而這一切是通過死記硬背無法培養的。
【紅軍後代】希望這種觀念的轉變快一點,我們的教育已經滿足不了孩子的要求。
【hulunbeir】 現在有一部分家長選擇讓孩子在家裏學習而不是去學校,請問嘉賓,這樣做是否會影響孩子各方面的發展?
【漫遊世界】 我不同意這種做法,讓孩子回避學校教育就是回避社會生活,對孩子將來適應社會大環境會帶來不利影響。
【hulunbeir】或許他們認為學校的教育存在著太大的弊端呢?
【漫遊世界】可以通過家庭教育來克服這種弊端,你所説的弊端有哪些呢?説出來讓兩位專家教授評點一下吧。
【特邀嘉賓:伍新春】就一般情況而言,不去學校參加正常的學習,往往對孩子的發展是不利的,雖然在家庭中通過現代的網絡媒體等手段,兒童也可以學習大量的知識,但是人不僅僅是需要獲得知識,人更重要的是需要在交往中間來社會化,人是社會性的動物,他很難以孤立存在。假定説,在家裏面學習也一樣能有效地解決孩子的IQ的話,它很難有效的培養孩子的EQ,而影響一個人成功的決定性的因素是人際的交往、人際的協調以及對複雜情境的處理能力等,也就是説現在流行的EQ。因此從孩子的長遠發展角度講,還是應該讓他們在學校裏面和同年齡段的孩子一起來學習,共同來成長!
【網友嘉賓:李琪】 環境對兒童發展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心理學歷史上以華生為代表的行為主義甚至認為給我什麼樣的環境我就能塑造什麼樣的兒童。我們且不説華生的行為主義到底有多少可取之處,但至少這也説明環境的重要作用。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是兒童發展過程中的兩種必不可少的環境,所以我們有親子關係、師生關係、同伴關係的説法,這都是發展教育心理學家研究的問題,它們都從屬於兒童的社會性問題。所以你剝奪了兒童任何一種發展環境對他們的發展都不利,而且不同環境中的因素對兒童社會化的作用是不可互相替代的。更重要的是,兒童完整健康的社會化過程才能讓他們的人格健全、性格健康、心態樂觀!
【漫遊世界】青少年成長的主要環境,一是家庭的生活環境,二是學校的教育環境,三是社區的社會環境,如果這三種環境能夠相得益彰的話,無疑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佳境。
【特邀嘉賓:沃建中】 讓自己的孩子呆在家裏學習,既有好處,又有不利的方面。其好處來説,對孩子可以實施個體化教育,學習的效率可以適當提高。但不利因素更多,主要原因是學校為孩子提供了不僅是一個學習的場所,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個讓孩子進行交往的場所,這滿足了兒童的心理需求。我們現在有很多的例子證明,即使有的孩子在學校學習,而週末回來以後,把他關在家裏不與其他的同伴進行交往,這些孩子就會慢慢地變成性格內向,不善於與別人交往,長大以後就不能很好地適應這個社會,直接影響了他的工作和生活,以及他未來的發展。所以我的建議是,孩子還應該放到學校裏去學習,家庭僅僅是提供一種輔助。
【yq117】不過這樣的家長很少,培養孩子成長的目的沒有搞清楚,孩子長大了他要做什麼、要他做什麼,把他們培養成什麼樣的人才?不融入社會的孩子能成長嗎!
【hulunbeir】能請嘉賓談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這三者在一個人成長過程中的不同作用和重要性嗎?孰輕孰重呢?
【特邀嘉賓:伍新春】首先應該説這三種教育在人的一生中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但是家庭教育對人一生的持續影響可能會更加長遠,學校教育對於兒童的知識的學習、能力的培養影響更大,社會教育更多的是讓學生更好的了解社會,學會有效的人際交往,因此説這三者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家長是孩子的終身教師,孩子在學校裏面的老師,可能在他接受教育的年限裏面會有很多不同的老師,但只有家長是不能辭職,不能請假的終身教師,所以從這樣的意義上講,家長對兒童一生的影響是更加深遠的,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家長,可能比如何做一個優秀的教師更應該引起社會的關注和家長的重視。
【hulunbeir】現在有些老師的素質低得著實讓人難以接受,要麼就是用一些變態的手段來體罰學生要麼就是對學生性騷擾,前段時間還在報上看到過這方面的報道。
【greenpy】不同年齡段的兒童特點一般都是怎麼分的?
【網友嘉賓:李琪】一般在發展心理學中我們把個體的發展分為幾個明顯的發展階段,包括嬰兒階段、幼兒階段、青少年階段及成人階段。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的發展有不少共性,比如嬰兒階段的自我言語性、幼兒階段的自我中心主義、青少年階段的叛逆性等等,了解這些不同階段的特點對於傳媒工作者製作兒童電視節目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