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之三:解析青少頻道特徵與素質教育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3-11-4 9:30:33



沈傑談當代青年問題


  【s秋水伊人s】兩位老師都跟知名啊,非常高興通過網絡跟你們交流,先請你們談談青年這個群體是一種什麼樣的力量?在我們國家是否處於一種弱勢地位?
  【特邀嘉賓:沈傑】青年應該説是一種重要的社會力量,只不過這種力量有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由於他是處在從兒童時期向成年時期過渡的階段,所以,他的社會任務更重要的是學習,當然在今天,進行社會參與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種社會角色。由於在現代社會,進入正式的社會結構,要求人們受教育的時間越來越長,所以,處在青年階段的人,更多的是一種學習和創業的開始階段。但是,不能説他是一種邊緣地位,我覺得是一種積累、優勢,向人生的高峰邁進的這麼一個階段!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沈傑博士,作為一位社會學學者,您對青年的年齡段是如何界定的?
  【特邀嘉賓:沈傑】 現代意義上的青年是工業革命的産物。在此之前,人類社會雖然都有成年之前的人口群體存在,但都屬於一種年齡意義上的青年。只是到了工業革命以後,由於社會發展對人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使得從事各種職業都不可缺少地要接受一定的知識和技能訓練,於是,隨著各級教育體系的普及和擴展,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出現和發展,使得具有相同的年齡、生理、心理等特徵的群體集聚在一起,他們致力於共同的社會活動--系統地接受將來進入社會生活所必須的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訓練,並在共同的生活中形成表達他們所思、所需的、所做的共同活動和風尚。於是,現代意義上的青年便産生了。換句話説,作為一種真正的社會群體意義上而非只是年齡群體意義上的青年是現代社會的産物。
  按照現代一些社會科學對於現代意義上的青年的研究成果,青年的本質特徵是由生理、心理、社會和文化這樣幾個從基礎層次到更高層次而逐級豐富的內涵所規定的。在工業革命之初,青年期常常被看做是青年人為他們將來全面進入社會生活做準備的一種時期。因為當時一些學科如發展心理學等提出的依據認為,青年雖然已經不再是兒童,但也還不是成人,青年期是處於兒童期與成年期之間的一個特殊的過渡階段。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社會生産程序與技術變得日趨複雜,因此對勞動者的知識和技能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必須經過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而且是越來越高級的教育之後,才能獲得基本的就業資格。這已經成為了世界範圍內一種普遍性的趨勢。而且首先是社會對於青年一代提出的要求。
  然而,20世紀60年代以來,青年通過不同的方式表達了他們要求積極參與社會生活的強烈願望。這種願望逐漸得到青年社會學家和有關政府的高度關注,承認青年的應有權利和擴大青年的社會參與機會,成為越來越多的國家制定社會政策尤其是青年政策、青年工作方針的重要基點。自1985年被確定為"國際青年年"以來,青年的全面社會參與正在成為世界性的潮流,成為促進各國社會發展的一種重要力量,同時也就構成各國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關於青年的年齡界定問題,至今還是一個充滿多種視野的領域。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對於青年年齡的上限和下限都存在著不同的規定。在我國,對於青年年齡的劃界也存在著法律、行政、習俗等以及各種學科方面的標準。因此,可以説青年年齡的界定還是一個有待進一步探討的問題。從社會學研究的角度看,並綜合各種標準及其依據,我認為,把16-35歲的人劃歸為青年範疇是比較恰當的。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青年是國家的未來,作為社會學者,您怎樣看待他們心理素質的培養,電視節目應該在哪些方面給予引導?
  【特邀嘉賓:沈傑】研究現代化的社會學家和社會心理學家早就發現,社會現代化是以個人現代化為動力學因素的。從一定意義上説,個人現代化是現代取向的民族心理或民族性格在個體層面的一種展現。所以,青年的現代心理素質和特徵在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電視作為受眾最多的強勢媒體,它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創新性的努力:
  一是,塑造青年的現代價值觀念。包括理性精神、責任觀念、道德觀念、紀律精神、規則意識、志願精神、風險意識、環保意識等等。二是要培養青年的健康人格。更注重人性完善如誠信教育、同情心與愛心激發,以促進人與人的相互關愛;注重培養公共服務意識、珍愛生命意識、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等。三是,激發青年的成就動機。現代化事業需要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一代。通過形成高度的敬業精神,促進人們在不同的職業崗位上扮演好特定的角色。在更高一級層面上,敬業精神可以使人們將職業變成自己的志向,從而在不懈努力中達成職業水準的"頂尖"。而在今天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時候,應該確立的一個基本信條是:素質是立身之本,創新是發展之路。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沈傑老師,現在對於各代人、代的問題有許多討論和爭論,您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尤其是關於正在成為青年群體主要組成部分的"80年代出生的一代"?
  【特邀嘉賓:沈傑】如果問:我們的時代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一種就是回答:這是一個"代"的時代。今天,劃分代的標準,已不僅停留在純年代意義上,更重要的是,需要從社會、經濟、文化和青年文化的變遷節律來加以界説。由於經濟增長、社會轉型、文化更替的節律加快,尤其是青年文化週期的縮短,出現一個代的時間跨度似乎正變得越來越短。
  20世紀80年代生人,是極富標誌意義的一代。他們出生於中國社會從傳統向現代轉型之始的80年代,成長于國家全面建立市場經濟體系的90年代,成熟于我國加入WTO的21世紀。從歷史角度比較,他們是最具有改革開放特徵的一代,由於出生、成長在一種全新的時空狀態下,他們在價值觀念、行為準則、生活方式、社會參與等方面都形成了與前數代人極具區別性的特徵。
  80年代出生的一代,常被從不同角度來加以解讀,因而出現了一些不同的標定符號,如"新生代"、"新人類"、"e人類"、"酷的一代"、"飄的一代"、"小資",等等。應該説,最具實證分析力的説明還在於對他們社會特徵的把握。它成為認識這一代人的一種重要基礎。而不論稱為第五代人或稱獨生子女一代,80年代出生一代正以一個群體的身姿進入中國社會結構之中,在扮演時代和社會賦予的角色時,又表現出他們這一代的獨有特質。
  80年代生人成長之時,社會開始了全面的世俗化進程。他們在價值觀念和社會心態上,表現出了比前幾代人較為鮮明的世俗化傾向,以及一些嶄新取向,在他們身上:呈現出比較開放、透明的心態,具有接受新事物的較強能力;強調個性、平等意識和權利觀念;具有普遍主義精神,尊重事實,注重規則;熱心公益事業,具有更自覺的環保意識;表現出積極的休閒態度和廣泛的興趣愛好;喜歡直率的情感表露,不願扭曲個性,厭惡形式主義,等等。但是,與成長在富裕境況中和優越條件下有關,他們身上也表現出特有的弱勢,如心理承受力不強,不願過分克制自己,缺乏歷史感,等等。
  80年代出生的一代扮演著流行文化的積極創造者與享用者的角色。他們熱衷於對時髦現象或流行事物的追逐。例如"追星熱"就是他們中最常見的現象之一。他們身上的偶像崇拜已經全面地走向世俗化。他們更注重文化形式的愉悅性、感受性、消費性,因為他們有著比以往任何一代人更重的學習、生活壓力需要釋放,而生活質量的提高則帶來了注重休閒的心態。他們的文化活動經常伴隨著對高科技産品的愉快佔用。他們是高科技時代的寵兒。尤其是在網絡時代,他們又加上"一網情深"。80年代出生一代有其獨特的、完整的一面。然而,從社會變遷角度來看,這一代人也是處在社會發展前後兩個階段之間的"中間人"。
  這些複合性情境作用於他們,必然使其人格中既包含著未來取向的嶄新層面,同時又包含著不可避免的矛盾因素。於是,這一代人:崇尚自由,又尊重規則;自我中心,又關懷他人;追求自然質樸的生活狀態,又熱衷於高科技産品的使用;喜歡隨意而安、本性的自然流露,又樂於嘗試新奇刺激、挑戰自我局限;追求獨特的個性,又熱衷於大眾的潮流;既注重理想,又看重實際。總之,80年代出生一代,是更加務實的一代,又是更加人本的一代。正是由於心態與行為多重維度與層面的交疊,展現出了時代賦予這一代人的最凸顯之點,即特質的多元性,而這種特質的多元性則預示了這一代人身上的一種基本取向:尋求豐富並感受高質量的存在。


責編:張青葉、邢立雙

 共8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