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之十七:網絡媒體的文化傳播
作者:CCTV.com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3-10-14 14:58:48



CCTV.com通過互聯網傳播人類先進文化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網絡的海量和寬容很容易使得網上一些東西魚目混珠、良莠不分、真假難辨。而CCTV.com始終恪守:通過互聯網傳播人類先進文化 ,為此才有《電視批判》、《線上故事》等一些文化品牌欄目的誕生。嘉賓們能否談談網絡傳播如何運作才能剔除其垃圾信息而進一步實現人類先進文化的傳播?
  【CCTV.com負責人 劉連喜】《電視批判》借鑒電視談話類節目特點,在嘉賓與網友之間設立網絡主持人這一角色,有效引導網友與嘉賓進行主題討論。同時利用網絡傳播的海量和交互性強的特點,更大程度地拓展了談話傳播的空間與容量,與電視傳播的有限時長和單線流的傳播特點限制了學術討論不同,網絡的優勢十分明顯,例如超文本鏈結、無限的網絡空間的營造。這些使得網絡在學術空間的開拓上顯示出電視所難以比擬的優勢。儘管“對話”作為一種學術探討形式從柏拉圖延續至今,但在印刷媒體和廣播、電視等單向傳播的電子媒體中,這種“對話”實際上很難真正實現。《電視批判》把專家教授從三尺講臺請進網絡演播室,利用網絡傳播通道將他們的學術風采和前沿思想傳播到網絡所及的每一個角落,同時讓網友隨時隨地參與平等討論。這正是古老的“對話”傳統的一種有力的當代表現形式,有助於推進學術民主和碰撞智慧火花。該欄目還先後到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廣播學院校推出“大學生談電視”系列活動,吸引大學生的關注與參與。
  【特邀嘉賓:張頤武】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網絡媒體它的靈活性、多樣性都比一般的媒體尺度要寬,所以,這種寬尺度對於活躍人們的思維,鼓勵大家參與、激活人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是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的,這裡的問題在於,沒有標準、沒有尺度的自由也會産生必然的負面的效果,這可能是網絡媒體的美麗和局限共存的天然的狀況。網絡媒體絕對避免負面的因素是困難的,但是我們必須做到儘量趨利避害,超越網絡媒體的局限而獲得更好的發展,我覺得首先要建立一種網絡倫理,這種倫理首先是基於所有參與者的自律,而這種自律是來自於內心的要求,就是內心裏面具有一種對媒體的責任,內心裏面有一種界限的意識,能夠通過自律在溝通中間達到一種良性的互動,就可以避免比如虛假信息的傳播、色情內容的傳播、人身攻擊和侮辱等等負面現象的出現。網絡媒體裏面我們並不要求每一個匿名者的道德尺度都像現實生活中這樣嚴格,但一種界限仍然是存在的。其次,在自律之外,還要有一種反思性的網絡生活,個人不能完全投入到沉醉於網絡之中,還是要能夠把握自己,進入網絡的同時能夠超越出來,這也同樣是非常重要的。
  【嘉賓主持:王一川】 網絡上出現一些垃圾信息是難免的,你在享受一種媒介的優勢的同時就不得不承擔它帶來的負面效應。我自己的郵箱裏就常常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垃圾郵件,不得不動手刪除,既花時間又讓人生厭,更別説病毒郵件帶給我的巨大麻煩了。但對此不別太在意。只要加強對網絡媒體的主流品牌、主流欄目的建設,突出它的網絡傳播優勢,那麼文化傳播的使命就可以順利實現。
  【古天草竹】 比如説報紙發展了這麼多年,照樣有街頭小報的存在,但是它們無法成為社會傳播的主流,讀者大多對其一笑了之。
  【漫遊世界】網絡信息蕪雜這是不可避免的,關鍵是我們如何去把握其主流,在網絡媒體中的文化傳播也是如此,只有我們每個人能把握網絡文化傳播的主流,網絡媒體的社會責任也就盡到了。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請問四位嘉賓,2003年,央視國際網站旗幟鮮明地亮出“視聽全球,傳播中國”的網站發展新戰略,你們如何從文化傳播的角度來闡釋它的深刻內涵?
  【嘉賓主持:王一川】這個戰略口號提得很有意思,揭示了央視國際網站的硬指標和軟指標,由此可以窺見央視國際在文化傳播上的獨特追求。“視聽全球”道出了網站在文化傳播上的四重硬指標:視覺化、聽覺化、全球化以及通過視聽覺體驗全球,突出強化視聽覺效果和全球互動等技術含量及追求目標。這是文化傳播的技術基礎。“傳播中國”也有兩重軟指標:一是指向世界傳播中國,即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二是指傳播在中國,即成為中國文化傳播界的龍頭或超級品牌。這是文化傳播的精神境界。這個口號的提出顯示了央視國際在文化傳播上的勃勃雄心和遠見卓識。
  【特邀嘉賓:張頤武】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央視國際網站是一個主流媒體的網站,它有非常強大的支撐,也有非常廣闊的新聞和文化的資源,所以它能夠和電視媒體之間形成非常良好的互動,使得它可以有自己的不可替代的、重要的地位,這一地位使它有機會提出一個高屋建瓴的全局性的口號,這個口號的提出確實具有某種戰略的意義,有一種對網絡媒體的整個發展戰略的前瞻性的概括,這是非常有意義的。這樣它把圖象的文化和一種新的網絡的文字文化有機地結合了起來,提出了一個非常有想象力的解決方案,所以我覺得這個意義是非常重要的,倡導這樣的價值觀和獨特的網絡文化的理念,對於我們大家來説都是具有啟發性的,現在看起來網絡媒體的內容非常豐富多樣,同時也有雜亂之感,所以像央視國際提出的這個理念,對於建構一個新的網絡倫理是有巨大意義的。
  【特邀嘉賓:蔣原倫】“視聽全球,傳播中國”這是一個十分響亮的口號,但是文化不是單邊宣傳的産物,文化是在不斷交流過程中産生並成長的。我們一説到傳播先進文化往往會將文化理解成固定的已有的現成的東西,其實先進文化是在交流中間在人際互動中間産生的。因此所謂傳播中國的同時,也就是在跟中國以外的全球的其他地區在進行互動和交流。
  【yq117】央視網站根據自身的特點,提出的這一口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找準了自己的定位,提出了明確的方向和目標。這對國家級的重點網站來説,無疑起到了引領網絡媒體方向的作用,為傳播先進文化、進行文化交流、搶佔網絡媒體制高點的發揮了積極的導向作用。


  


責編:羅石曼、張青葉

 共10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