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媒介合作的意義及影響
【特邀嘉賓:吳靖】我想先問韋斯教授一個問題,關於媒體和文化産品的領域,我們關注的是不僅僅是商業的擴張,而且更重要的是文化多元性和建設一個真正平等而相互理解的國際文化,以便避免亨廷頓所預言的:災難性的文明衝突。要求一些國家無條件的開放市場,強化已經存在的大跨國媒體公司的力量,是否有助於實現這一文化目標?
【特邀嘉賓:韋斯】對於這個問題,大跨國媒體公司的擴張,有可能起到積極的作用,有可能是消極的作用,也可能是積極消極作用兼有,這主要取決於特定跨國媒體公司的戰略,如果他們把進入到一個國家的目標定為最大可能地擴張利潤,那麼,這就很可能會造成亨廷頓所預言的那種災難性文化衝突,但是,如果一個跨國媒體在進入到某個國家時,尊重當地的文化,立足於發展一種長期的合作關係,而不僅僅是短期的獲取利潤,那麼,這就可能對文化的多元性和真正平等的相互理解的國際文化起到積極的作用。
【特邀嘉賓:吳靖】我再追加一個問題,你提到了跨國公司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起到的好和壞兩方面的作用,那麼跨國公司將要或希望進入的國家或地區能夠有什麼樣主動的角色嗎?
【特邀嘉賓:韋斯】跨國公司所進入的國家和地區應該提供相對穩定的政治環境,並且應該提供必要的基礎設施,以吸引外國的投資,並且為他們服務,如果他們希望吸引外國投資的話,這些基礎設施是必要的。並且他們應該尊重私有財産,如果一個國家和地區吸引外資但將他們國有化,這樣他們雖然得到了短期的利潤,卻不能夠長期受益,而且就我個人來説,跨國公司所進入的國家,也應該鼓勵當地媒體的發展,這樣,可以為跨國公司的産品提供有益的競爭。
【惜緣0901】請問韋斯先生,你認為中國媒體和美國媒體有什麼不同點嗎?
【特邀嘉賓:韋斯】從歷史上來講,美國的媒體大部分都是私有的,而中國的媒體都是國有的。所以,美國媒體相對來講更加獨立,並且他們更注重娛樂,而不是政治,電視媒體尤其如此。美國的媒體私有化的意義是説,媒體被作為一種生意來經營,所以,他追求的是利潤的最大化,或者説是盡可能多地獲得利益。但是,中國媒體長期以來都並不是為了獲得利潤,而是為了提供政府認為群眾應該知道的信息。隨著中國媒體越來越自由,中國媒體能夠在兩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主要是説,既能為群眾提供信息,也能夠把媒體作為一種商業來經營,提供娛樂産品。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請專家們談談媒介的跨國界和經濟全球化之間的關係?會不會因為跨國媒介的存在和觸角的不斷延伸,導致國家之間主流媒體聲音的趨同?也就是説,跨國媒介會不會引起民族文化的全球化?
【特邀嘉賓:吳靖】七、八十年代以來,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商業媒體首先出現了國內的壟斷趨勢,並且與其他工業在資本上進行聯合,很快這種商業的擴張就超出了美國國界,而這個過程與我們所謂的經濟全球化,是同時的。也就是説,文化産業是經濟全球化最主要的力量之一。關於經濟力量的集中,會不會導致商業行為的格式化和集中化,我想我們從現實中已經看到了很強的趨勢,像我們所熟知的連鎖百貨商店、麥當勞或是汽車製造廠,不管在哪設廠或設店都遵循大致相同的建築風格,依賴於大致相同的社會環境,因此我們可以説,至少到目前為止跨國公司在適應地方文化和改變地方文化兩方面,做的是不平衡的,後者的趨勢顯然大於前者,那麼媒體公司會與上述其他企業有明顯的區別嗎?我對此不是非常樂觀。尤其是現在將媒體公司完全等同於其他商業企業,將文化生産完全等同於商品生産不但是跨國公司正在極力實行的政策,也似乎是許多國家政府所遵循的主流意識形態。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入世對我國經濟乃至整個社會文化都形成了一股強大的衝擊波,經濟全球化的結果必然帶來信息傳播全球化,並必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媒體的生存環境,請問兩位專家,跨國媒體的合作是否會導致傳媒巨頭的對資源和市場的壟斷?
【特邀嘉賓:吳靖】“全球化”其實是一個很多意的詞,不同的人、不同的階層、從不同的角度對全球化有不同的理解,100多年前“共産黨宣言”中就有對全球化的憧憬與期盼,但那個“全球化”是“全世界無産者聯合起來的全球化”,而不是如今的以跨國公司為主導和核心的全球化,同時環保主義者也在提倡全球化,他們提倡的是我們應該將自己的生活方式與整個地球環境和人類的長期生存聯絡起來的全球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曾經提出“一個世界、多種聲音”的文化全球化構想,這些不同的全球化想象有時候是相互依賴的,比如無法否認如今如此大規模的跨國文化交流,是建立在經濟全球化活動異常活躍的基礎之上的。但是,以市場競爭為原則和基礎的經濟全球化,最終是強者利用已有的資本和壟斷的力量將自己的勢力擴展到全球的過程。至於跨國媒體的合作是否會導致傳媒巨頭對資源和市場的壟斷,我想我們應該先想一想目前各個國家內部的媒體(無論是何種體制的媒體工業),是否已經形成了巨頭對資源和市場壟斷的局面。如果不是,我想大多數企業的主要目標還是要在激烈的國內市場的競爭中站穩腳跟,或擴大影響範圍。如果是,我想跨國媒體的目的是要將自己在國內的壟斷地位擴展到越來越大的範圍。
我們當然希望跨國公司主動考慮人們對文化多元化的期望,或者幫助他們進入的區域共同發展,但是跨國公司絕對是現實主義者,他們也受到強大的經濟壓力,在現行的市場體制下只能以追求利潤、降低成本為惟一的追求,所以我們也應該做現實主義者,面對我們理想中的全球化與現實中的全球化之間的巨大鴻溝。
【特邀嘉賓:韋斯】從技術的角度來講,壟斷意味著在媒介市場只有一家媒介公司,沒有競爭對手,所以我認為,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沒有媒介壟斷存在。毫無疑問,許多跨國媒介公司在世界上許多地區的壟斷已經改變了媒介發展的大環境。但是沒有人可以強迫觀眾購買或收看他們不喜歡的媒介産品。跨國媒介集團通常立足於獲得最多的利潤,以此作用他們的最基本目標。如果世界各國觀眾可能會對同樣的媒介産品感興趣這一點來説,跨國媒介集團很可能獲得高額的利潤。比如説,如果美國生産的電影,世界各地的觀眾都想觀看,那麼,他們可以在各國賣出很多的門票。相反,如果美國製作的電影只有美國人喜歡,世界其他地區的觀眾並不喜歡,那麼,不管跨國媒介集團希望獲得多少利潤,觀眾都不會購買這種産品。所以,觀眾的需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媒介産品的內容,即使是在跨國媒介高度發展的情況下。哈佛大學的一位教授麥克波特,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説過:要立足於全球,但行動上要地方化。所以,對於想到國外投資的跨國媒體來説,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建議。所以,我認為,當前的情況下,大媒介公司將要面對更多的競爭,這種競爭是來自大的全球化的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