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中國電視發展高層論壇:媒介合作
作者:CCTV.com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3-8-29 14:25:10



媒介合作的現實意義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報業和廣電有關部門對其資源進行了組合。1999年,全國成立第一家廣播電視集團,即無錫廣播電視集團;2001年12月6日 ,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又打造一艘傳媒“航母”——中國廣播影視集團,其成員由電視、廣播、電影、傳輸網路、互聯網站、報刊出版、影視藝術、節目製作開發、廣告經營等組成,請問二位老師,組建這種大型傳媒集團,在傳媒競爭日益加劇的今天,有什麼現實意義?
  【※月色荷塘※】形成大型傳播媒體,有利於在國際競爭中取勝。有利於實現媒介資源的優化配置,有利於人、財、物的管理。
  【中國大歷史】借鑒成果,一步到位。
  【特邀嘉賓:喻國明】中國廣播影視集團是我國傳媒集團化發展當中的一個試點,它的發展效能和市場效益還需要進一步的整合,才有可能發揮出來。但是從理論上説,中國需要一個超大規模的傳媒集團,它的意義在於:第一,它能以一種更加有效、經濟和強勢影響力的方式來為中國社會的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務,第二,它可以應對境外文化對中國傳媒市場的挑戰和對話。當然,在組建傳媒國家隊的問題上,我的意見是多采用市場化産業化的方式,而盡可能向行政化的手段壓低到最低的限度之下,我始終認為要産生“化合”變化,前提是“化”。如果每一個媒介不是作為一個市場主體進入一個聯合體的話,那麼市場規律指導下的資源優化配製是不可能實現的。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近幾年,在一些重大事件的報道上,如香港回歸、十六大報道、三峽截流等,出現了報紙、廣播、電視互相聯動的現象,請問二位老師,這樣的聯動的報道方式有什麼意義?
  【特邀嘉賓:陳力丹】報紙廣播在新聞傳播方面的聯動,在媒介發展中是一個里程碑,以前不同的媒介形態均是各自在自己的領域發揮作用。現在是傳統的印刷媒體和電子媒體能夠合作報道同一個事件,其傳播效果會遠遠大於單獨的傳播。但是你舉的幾個例子,頭兩個例子屬於媒介事件,也就是説是人為的製造的,而不是自然發生的事件。這種事件它也具有新聞性,但是宣傳意義更大,就宣傳這個角度來説,當時的香港回顧和十六大報道力度都是歷史上空前的。但是就新聞價值似乎當時的報道規模遠遠超出了它的新聞價值的水平。從宣傳角度是成功的,從新聞業務角度有些過度的誇大了這兩個事件。以至人們的生活中沒有了其他的事情。我希望以後這類媒介事件的報道要適度,可以印刷媒體和電子媒體聯動,但是要注意不要佔據過大的報道時間和過多的頻道和版面。如果在新聞方面報紙和電視能夠正常地採用聯動的報道方式往往能夠更大程度地吸引受眾。例如伊拉克戰爭的時況報道,這類報道吸引了很多的受眾,興趣遠遠超過了前兩個事件,原因在於未來的結果是一種懸念,這新聞的特徵,而前兩個事件未來的結果是計劃中的,引人注目的程度有限。
  【特邀嘉賓:喻國明】重大事件分為兩類:一類是喜慶類、成就類;另一類是突發類負面報道。無論是哪一類只要這些事件跟中國社會、中國老百姓的關繫足夠密切,影響足夠大,就有這種客觀需要,通過媒介連懂得方式來實現大規模的、多角度的、深層次的傳播,但是就我國媒介傳播的現狀而言,在前一類報道當中我們計劃和組織的是比較成功和出色的,影響也是很好的。但是,在後一類新聞事件的報道當中,我們在報道模式組織的有序性方面,還有相當的可改進餘地。問題在於:後一類事件更接近於新聞傳播的本題,而前一類多為人為事件,而考驗一場媒介聯動的效能、效果很大程度上可以通過對於突發性事件的報道當中體現出來,媒體聯動的突出好處在於它的傳播衝擊力強,報道的角度呈現的方式多樣,使人們能夠最大限度地以一種信息對稱的方式來感觸這樣一個歷史事件,這對於提高老百姓的自覺意識、明確自己的歷史方位,都是有極大意義的。如果我們能夠在突發性事件的報道方面,更多的、更有效果、更及時地利用各種媒介的技術可能性來實現社會的客觀、及時的信息提供,那麼它對於社會發展的意義將是不可限量的。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2002年的春節晚會,央視網站首次向晚會引入網絡整體互動的理念,這種全新的傳播形態,以其獨特的優勢與電視聯手,使晚會呈現出"聯"歡、時尚、互動的嶄新面貌。新媒體、新形式、新內容,那一年的春節電視晚會使得觀眾耳目一新。請問老師,這種網絡與電視二者媒介性質不同的媒體聯動有什麼意義?
  【小新#1】傳播過程的變化——由單向傳播轉變為雙向互動;傳者身份的變化──由電視主持到在線主持;受者角色的變化──由被動到主動的角色易位;媒介功能的變化──作為工具和技術手段的徹底更新。雖然這些變化有的只表現出局部的、有限的甚或潛在的影響力,但是認識這些變化的特徵和作用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而且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特邀嘉賓:陳力丹】春節晚會網絡與電視聯手確實很成功,以後還可以適當地採用這種方式來擴大我們節目的影響力。但是這個做法也不要太濫,因為網絡的回饋實際上是很有限的,比中彩票的機遇還小,搞多了以後,可能有些觀眾會煩的,他們花了很多錢但是又打不進去,反倒是會有情緒。
  【特邀嘉賓:喻國明】網絡的優勢在於互動、親和、有針對性、更加具有公共話語空間的性質,而電視又是現實社會最具有影響力和覆蓋規模的強勢媒體,兩者之間的合作可以幫助電視媒介更加有針對性地貼近老百姓的需要,迅速了解社會的反饋,提供社會議論電視內容的公共平臺,這些對於電視媒介的資源配製的優化,傳播效益的提高都是有幫助作用的。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落地入網,而我國政府先後批准一些境外電視頻道在廣東地區等地落地,如AOL/時代華納、鳳凰衛視和新聞集團的中文節目等,請問老師,對於落地的媒體來説,這樣是否能夠實現經濟與社會效益雙贏;對於落地地區來説,也是這樣的嗎?
  【中國大歷史】媒體的優勢就在這裡,他宣傳別人的時候,也在無形中宣傳自己,對當地的宣傳就是自己在當地社會中的一次很好的廣告,對媒體來説,這就是社會和經濟利益雙管齊下。
  【特邀嘉賓:陳力丹】對於落地的媒體現在來説,還不能夠實現經濟效益,因為我們允許他們接受的地區很狹小,只有100萬人,他們主要是“探路”。因為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傳媒市場,那麼他們首先佔領地盤對於未來的發展是有意義的,這叫先賠後賺。我們中國的國際臺在美國落地,目前主要是社會效益,因為收視率還是比較低的。未來我估計經濟效益也是有限的,因為畢竟中國人在美國的比例很小。我們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宣傳。我們有些印刷媒體也在某些國家辦了分版,因為某些國家的某些城市中國人相對集中,但是目前好像也沒有聽説賺錢。主要目的是為了宣傳自己的報紙,打開自己報紙的品牌市場。一個很大的問題是中文和英文的差異太大,要外國人接受中國的方塊字太困難了。但是中國人辦的英文媒體太不靈活,文字很枯燥,英文水平也不大高,信息也不很及時。所以我們在這方面還無法與外國的英文媒體進行競爭。未來可以想象的是我們對外要辦一些高水平的英文報刊,或者電視節目。現在我們的CCTV-9,雖然是用英文,但是希望注意英文的語言習慣要符合落地國的習慣。
  【特邀嘉賓:喻國明】從社會研究的角度看,一個在世界上具有政治影響力和經濟影響力的國家,不可能是一個不具有強大的傳媒影響力國家,傳媒的國際影響力應該和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在世界上的分量相對稱,因此對於中國這樣的一個在國際上最具經濟成長性的國家,傳媒影響力的擴張也是發展的必然邏輯,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中國目前還遠不是一個政治強國、經濟強國和文化強國。因此,傳播影響力的擴張並不僅僅和落地的技術手段成正比,只有當你的政治經濟文化已經成為世界不可忽略,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強有力的文明形態的時候,中國的傳媒才能夠真正實現具有世界級的影響力。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説,我們現在和境外電視機構的落地互換,是一種符合目前中國國情的做法,一方面它可以使我們的內容能夠有一種方便快捷的同道進入到西方的主流社會,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通過境外媒體在中國的落地,了解西方的主流社會的基本政治經濟文化邏輯。傳播學上有一個原理叫做:隔閡産生偏見,偏見導致衝突。反過來説,有效的傳播和溝通,可以為我們營造一個良好的國際環境,也造就我們國民的寬容的、現代的胸懷與視野,這對於中國和國際的合作接軌意義是巨大的。

  


責編:羅石曼、張青葉

 共6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