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之九:輿論引導與網絡媒體責任
作者:CCTV.com 發佈時間: 2003-8-14 14:14:36



輿論的形成及其對決策的作用

 

  【嘉賓主持:吳靖】在現代化的大眾社會,什麼是接近輿論的最佳方式呢?網絡話語與網絡出現之前的街談巷議、民謠、流言等輿論形態有什麼異同點?
  【特邀嘉賓:喻國明】網絡其實只是人們交流的一種工具,但是這種工具的特性也使人們的交往方式發生若干不同於原始狀態的特點。實際上,網絡世界也同樣和現實世界一樣存在著街談巷議、流言蜚語等等各種各樣的人際交往的內容,只是它的傳播範圍,傳播的影響力要遠遠大於自然狀態的交往內容。網絡實質上是人際傳播與大眾傳播的一種結合體,通過網絡的傳播也兼具人際傳播和大眾傳播的雙重特點。如果説自然狀態當中的輿論受限于它的傳播時空,而在網絡世界則會有著類似于大眾傳播一樣的傳播效力。不過,網絡傳播的效能與其內容的社會承認和關心程度,是成正相關的。
  【特邀嘉賓:陳力丹】當前,最接近輿論的方式當然是網上的意見表達。因為這種意見表達比街談巷議,理性化程度高。另外,往往是有明確的對話的對象。而且一定程度上精英層的人士比較多。在這個意義上,網絡對於促進形成現代輿論是一個很大的推動力。但也有他的局限性,因為網民在目前社會所佔的比例是非常小的,網絡傳播的範圍在目前也是有限的。在這種情況下,網絡上形成的輿論對社會的影響尚不大。但是從未來發展角度看,網絡有可能成為社會的一個輿論中心點。
  【青春的舞步】但是也請陳老師看到這一點:目前網絡上的意見表達以漫罵和人身攻擊居多,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這應該是精英所為嗎?!

  【青春的舞步】我認為輿論不是自然存在的,它是人的精神産物,是有意識、有目的的精神創造物!
  【網友嘉賓:欒軼玫】網友“青春的舞步”,與你有同感,但是我想強調的是,輿論是選擇而成的,而不是生産而成的。意見是可以生産的,而輿論是不可以的,但是輿論可以引導,輿論能夠被引導,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對於大多數個體而言,他們受到集體暗示的心理傾向非常強,這種“易於接受暗示”與“群體心理傳染”使得意見能夠容易按照人為的意願擴散,從而實現輿論引導。
  【青春的舞步】但是我覺得這種集體性心理暗示恐怕很大程度上是一種被迫性,就如"沉默的螺旋"的形成!
  【網友嘉賓:欒軼玫】我不認為這種暗示是被迫的,至少對於公眾個體而言,他們在接受傳播及選擇觀點時,是自願的。但是,因為大多數個體而言,都具有“烏合之眾”的心理特徵,為了獲得安全感及歸屬感,他們往往會自然傾向於選擇被大眾認可的主導意見。但這種選擇應該説是自覺自願的,您覺得的呢?

  【嘉賓主持:吳靖】借這位網友的發言,再補充問一個問題。 有人説,有時網絡的功能就像大字報,借發佈一些小道消息和煽動某種情緒來組織輿論。我一開始不以為然,但仔細想一下,就某些形式而言,網絡和大字報確有相似之處,比如,兩者都以反對精英的"把關",支持大眾直接參與為價值取向,在理論上是對所有人開放的,甚至在匿名、鼓勵"言者無罪"、"檢舉揭發"等方面都由異曲同工之處。請問,這兩者有可比性嗎?網絡是否起到了大字報在一個不成熟的社會條件下所期望卻沒有起到的作用?
  【特邀嘉賓:喻國明】用大字報來形容網絡上不受把關的民間輿論,雖然未必妥當,但也道出了網絡輿論傳播的某些特點。我們這個社會已經是一個有機化程度非常高的社會,這樣的一個社會狀況決定著少數人哪怕是絕頂聰明的精英,也無法單憑個人的能力來掌控這樣一個複雜的社會進程。因此,必須要有賴於分割權利,通過制度化的、民主化的方式來解決社會存在的各種問題,這樣的一種現實要求有一種媒介形式能夠承載多樣化的輿論。網絡最有可能成為這樣的一種媒介形式,儘管現在的網絡還處在幼年時期,但是隨著它的成長和成熟,網絡文明同樣會建立起來。一旦與社會所發展的網絡文明建立和發展起來的時候,我們就能夠得到一個即有多元化的意見交流,又有相應的文明秩序的這樣一種傳播平臺,這是我們希望看到的。
  【漫遊世界】接近輿論的最佳方式,這要看所要接近的輿論屬什麼範圍,你要接近政治輿論,當然是黨報黨刊等中央國家乃至世界性新聞媒體,你要接接近社會輿論,當然是視覺伸向社會各個角落的大眾化的各類媒體。
  【嘉賓主持:吳靖】李普曼(Lippmann)在《公共意見》(Public Opinion)對現代大眾社會的公眾作了很悲觀的預測,他認為大眾在如此複雜的社會現實面前不可能有真正的獨立見解,所謂的公共輿論很容易受到統計技巧和社會精英聯合媒體精英的操縱。民眾應該放棄對直接民主的美好幻想而接受較開明又受體制制約的精英統治。互聯網的出現又使直接民主的期望復活了,請問互聯網是通向直接民主的技術奇跡嗎?互聯網如何解決利普曼所説的個人在如此複雜的社會中知識和信息不足的問題,也請網友們參與回答!
  【特邀嘉賓:喻國明】對待民意在社會管理中的作用,歷來有兩種基本的觀點:一種是包括李普曼在內的懷疑否定學派,他們認為公眾無論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認識社會的全部真相,也不可能理解公共管理的專業複雜過程,因此公眾的意見對於社會管理的意義是可質疑的。另外一種意見是被稱為肯定學派,我在相當大的程度上贊成肯定學派,説到公眾對於社會真相認識的局限性,這是客觀的現實,但是問題在於我們按不應該由於這樣的一個現實而不去尊重民意,而是為民意的理性化提供社會信息對稱的這樣一種努力,讓公眾在一種公共信息透明化的狀況之下了解一切,從而判斷一切,這是一種積極的對待民意的方式。
  【特邀嘉賓:陳力丹】李普曼在他的《公共輿論》這本書中談到了很多媒體愚弄輿論的現象。但是不應由此得出放棄對直接民主的追求。互聯網是否能夠成為直接恢復民主的技術奇跡?我認為不存在這種技術奇跡。互聯網只是使人民發表意見的渠道比以往多了一點,畢竟是一種進步。但是任何傳播和控制傳播總是一對矛盾。當你通過某種新技術能夠自由發表意見的時候,那麼控制這種技術的技術也會同時産生。當然了網絡這種技術決定了控制和反控制中有一種距離差距,人們有可能通過這種距離差距獲得某種程度的獲得、發表信息的自由。
  在一定意義上,網絡確實有點像大字報。但是這個問題需要考慮具體的社會環境,如果一個社會的行政和法律職能失調,人民有了問題沒有渠道來解決,那麼無論有沒有網絡,都會出現類似大字報形式的信息發佈方式。所以説要解決這個問題,不在於禁止大字報或者禁止網絡上的帖子,而在於要解決社會存在的行政、法律缺失的問題。如果一個社會是民主的,行政和司法很有效,那麼類似大字報的帖子將會很少出現。另外大字報似的帖子所以出現也和整個社會的公德水準有很大關係,一個文明程度很高的民族,類似這種謠言式的帖子,在網上是很少的。
  【特邀嘉賓:喻國明】網絡世界實際上是現實世界的一種折射,現實生活當中也有人破口大罵、赤膊上陣,網上自然也不會例外。如果我們能把網絡上的這種交流看作是一種對於現實世界的模擬,我們就不會對這種現象感到奇怪,只是罵人尤其是無端的罵人,總是一種不文明的表現。我們應該允許人們罵人,但是如果我們認識到一個能夠心平氣和講話的人是一種有自信力人這一點的話,我們就能夠從罵人的境界中得到提升,網絡的文明也就能夠形成。這是一個成長的過程,我們應該允許這樣的一種過程的存在。
  【古天草竹】你的這一觀點很理性,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既然我們發現了現實社會中的不足,那麼我們在建構新的網絡社會的同時,還能夠容忍它繼續存在麼?
  【特邀嘉賓:喻國明】從樸素的感情的角度看,我們不會容忍任何一種不完美,但是從理性的角度看,我們有的時候必須要容忍一些不完美。也許世界就是一個不完美的世界,社會就是不完美的社會,人生的意義就在於在這種不完美當中為完美而不斷的努力,在這種努力過程當中我們應該容忍一些東西,致力於一些最重要問題的解決,這就是所謂政治吧。
  【古天草竹】高見!一個字,服!
  【yq117】快速發展的網絡媒體與傳統的媒體相比較而言,具有特殊的優勢,網絡媒體傳播形式的多樣化,傳播速度的快捷化,傳播容量的最大化,使公眾對信息的需求有了更多的選擇權和主動權,有了發表言論的更大空間和自由,他的開放性更加凸顯。所以,公眾的選擇意識、參與意識明顯增強,使公眾由原來的被動接受,變為了主動參與,變被動成為主動。這是網絡媒體區別傳統媒的最大特點和優勢所在。

  【嘉賓主持:吳靖】請問輿論在現實社會的各類決策中起什麼作用?目前好像有一種決策不受輿論影響的狀況出現,比如這次伊拉克戰爭之前,國際輿論強烈反對動武。歐洲甚至發生了自二戰以來最大的反戰遊行,但絲毫沒有動搖美英的戰爭意志。一些歐洲國家在大多數國民的反對聲中支持戰爭,如西班牙和意大利。近些年的西方經濟峰會也是這樣,出現了開會和示威並行不悖,兩不相擾的景象。而另一方面,又有輿論影響司法決策的事例。比如中國的"不殺不足以平民憤"和美國對一些參與校園槍擊案的未成年人以成年人標準進行審判,輿論在各種決策中的合理定位是什麼?網絡的出現會為輿論參與重要決策提供體制上的平臺嗎?
  【特邀嘉賓:陳力丹】在一般情況下輿論對於決策所起的作用不是立即影響決策,當權者可以不顧輿論而一意孤行。但是從長遠看,輿論對當權者的壓力是內在的,迫使他們在以後的政策制訂中無形的要考慮輿論的意見,這種想象在歷史中經常出現。例如1848年歐洲大革命,大革命失敗了,但是鎮壓大革命的當權者後來實際上成為革命遺囑的執行人,因為他們意識到如果不執行革命者在革命中提出的要求,他的統治無法繼續下去。所以馬克思説過一句很有辯證法的話:革命死了,革命萬歲。在現代社會,輿論對當權者的影響是很大的,例如伊拉克戰爭之後,美英政府都面臨著輿論對他們的各種各樣的質問,實際上迫使當權者不得不某種程度上承認失誤。很多情況下,輿論的影響是需要時間考慮的,有些時候似乎當權者當時沒有接受輿論,但是最終還是接受輿論,這需要從縱向來考查輿論的作用。這一合理定位究竟定在什麼地方?這需要對每一個輿論現象進行具體研究。
  【綠極極】輿論的引導是被動的,而它的産生和傳播是主動和具有積極意義的。曾經宣講了幾千年的"孔孟和忠君",可還是有人不斷的造反。舉個例子:清朝雍正皇帝繼位,經過數次考察和分析,掌握了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剪除了大量的貪官,使得人心思安的輿論得以實現。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使得"康乾盛世"達到了頂峰。可見輿論作用的重要。大家關注《焦點訪談》,就是大眾輿論和輿論引導的很好結合,這是共鳴,由此"輿論引導的重要"可見一般!網絡媒體,是輿論的傳播和凝聚的土壤,它應該更加寬泛的為輿論服務,提供更加自由、民主和有效循環、反饋的平臺,反映民眾"關心",引導民眾"向上"!請老師們指教。

  【古天草竹】既然要討論輿論是不是自然的,那麼請問陳老師,人類在原始社會有沒有輿論?是以什麼狀態存在的?現在我們説的輿論是什麼時候産生的?
  【特邀嘉賓:陳力丹】人類的原始社會是有輿論的,而且輿論成為唯一最有權利的"精神命令"。因為那個時候沒有政治權利,如何做?如何判斷?主要看多數人的意見。多數人的意見便是古代的輿論形態。這方面恩格斯曾經專門講過,在古代社會輿論的地位是非常高的。現代社會輿論的産生渠道很多,有依然很原始的人際傳播的渠道,還有群眾性活動的傳播性活動,但是更主要的傳播渠道是大眾傳播渠道。
  【古天草竹】那是不是説輿論在最原始的狀態是不受人控制、無法引導的?
  【漫遊世界】輿論在最原始狀態不是不受控制,不受引導,而是表現不出明顯的現象,不引人注意罷了。
  【漫遊世界】原始社會的輿論形成,頭領的意見也可以看作是統治性的"精神命令"而成為輿論。
  【古天草竹】可以這麼理解麼?原始社會的頭領是最原始的"意見領袖"?
  【漫遊世界】我認為可以這麼理解。


責編:張青葉、羅石曼

 共8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