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播是網絡傳播的重要內容
【嘉賓主持:麻爭旗】新聞傳播是網絡傳播的重要內容,請彭教授説説網絡新聞的性質和特點。 【特邀嘉賓:彭蘭】如果要説明網絡新聞的性質,我們需要先對它作個定義。對於網絡新聞,學界與業界已有了一些定義。例如,社科院新聞所的閔大洪先生的定義是,網絡新聞指通過因特網發佈、傳播的新聞,其途徑可以是萬維網網站、新聞組、郵件列表、公告板、網絡尋呼等手段的單一使用或複合使用,其發佈者(指首發)、轉發者可以是任何機構也可以是任何個人。南京大學杜駿飛先生的定義是,網絡新聞是指傳受基於Internet的新聞信息——具體説來,它是任何傳送者通過Internet發佈或再發佈,而任何接受者通過Internet視聽、下載、交互或傳播的新聞信息。 我個人認為,以上定義都説明了網絡新聞的主要特點。但是我更願意從網絡新聞的各個要素方面來認識網絡新聞,也就是問問這些問題:網絡新聞是如何發展起來的?網絡新聞是在什麼樣的媒介上傳播的?網絡新聞從操作層面上與傳統新聞到底有什麼不同?網絡新聞是誰在做?網絡新聞是誰在看?網絡新聞對於傳統新聞傳播的衝擊是什麼?當然,從這些問題還可以引發出很多問題。 【綠極極】我認為,定義應該是概括性的,5W1H法是不能作為定義出現的。 【特邀嘉賓:彭蘭】我同意,所以我在這兒已經介紹了另外兩位學者的定義。
【嘉賓主持:麻爭旗】關於“議程設置”還有把關人的問題,我們再請彭教授簡單做個回答。 【特邀嘉賓:彭蘭】我想先簡單介紹一下“把關人”這個概念,它最早是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庫爾特 勞因提出的,他當時研究的是家庭主婦對家庭食品的把關作用。後來,傳播學者懷特將這個概念引入新聞研究領域,指出,社會上存在大量新聞素材,大眾傳媒的新聞報道不是也不可能是“有聞必錄”,而是一個取捨選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媒介組織形成了一道“關口”,通過這個“關口”傳達到受眾那裏的新聞只是眾多新聞素材中的少數。 在網絡傳播中,受眾總可以想方設法繞開各種障礙,找到自己需要的內容,所以有人會認為,“把關人”將不可能再存在。 實際上這裡我們應該區分兩個層面上的“把關”的概念,一種是微觀的,即個別的網站對於自己站點內容的把關;另一種是宏觀的,即在整個網絡傳播環境中的“把關”,也就是對於整個網絡中特定內容的控制能力。從前面"把關人"的概念中我們可以看出,它所指的是第一個層面的把關。從可能性上來看,媒體網站是具備把關的能力的。我個人認為,在網絡中是否進行把關,更多的不是能力問題,而是態度與觀念問題。在網絡誕生之初,人們強調網絡的自由性,因此網民提倡信息的自由發佈與自由流動。但是,當網絡的性質變得愈來愈複雜,網絡社會的成員愈來愈多樣化時,信息的控制與管理也就引起了更多人的關注。特別是對於專業新聞媒體來説,不實施把關,似乎是不可能的。當然,網絡信息數量的巨大,也會給信息的把關帶來難度,網站把關的程序也有所簡化,但把關仍是存在的。尋找信息的個人,雖然可以繞過人為的關卡,到達自己需要的目標,但他最終仍會進入一個(幾個)網站,也就是説,他們最終會受到某些網站的把關的影響。 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不得不正視,網絡受眾的選擇權比傳統媒體的受眾要大得多。如果還用傳統的受眾觀來做新聞,是行不通的。 關於議程設置的問題,剛才麻老師已經做了很好的回答。 【小東@】網絡同時給新聞傳播帶來了更廣闊的空間和更自由的方式。
【tlgoodboy】請問彭教授:我本人也是一些小網站的管理以及製作者,我們怎麼樣能在平時的新聞采寫以及發佈中實現自身的價值以及網絡媒體的社會價值? 【特邀嘉賓:彭蘭】我覺得首先應該提高信息的質量,其次在為網民提供充分的發言權的情況下,能夠比較好地把握自己的導向。 【綠極極】我認為這是個好辦法。再有就是互動,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這是網絡自身所獨有的特點。"新聞和輿論調查"也是一個非常有前景的發展方向和空間。
【tlgoodboy】請問:現在的網絡媒體是否有權獨立地發表自己網站所採來的消息或者評論呢? 【特邀嘉賓:彭蘭】根據國家的有關規定,網絡是沒有採訪權的,所以網站發表的都是傳統媒體的消息,但是評論就沒有限制。 【小東@】評論是會涉及導向問題,會有不良影響嗎? 【特邀嘉賓:彭蘭】對評論就是要表明網站的態度的。
【菊蟲】老師們能不能談談最近發生的大事中網絡媒體的表現? 【語言烏托邦】我也很想知道專家們對這個問題的點評。期待大家關注! 【海上的明月光】希望能與大家討論這個問題!在這些大事面前,網絡顯得那麼偉大。我們必須承認,網絡網羅了各種大事的始終,細枝末節,網民從網絡上蒐集到的是最全面的消息! 【高正奎】把幾件具體的大事説出來! 【海上的明月光】克林頓醜聞事件! 【菊蟲】非典、伊戰。 【特邀嘉賓:彭蘭】我也覺得在這兩個重大事件中,網絡媒體表現不錯,相信在以後的重大事件裏面,網絡還能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johnzou】nod nod, 戰爭和疫情通報都是需要時效性的,而網絡媒體恰恰可以發揮它的實時性的特點。 【johnzou】因為新聞學與傳播學的不同,大學裏的網絡新聞專業和網絡傳播專業教育也有著不同的側重點,各位教授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如何? 【新新媒體】我也很關心這個問題! 【特邀嘉賓:彭蘭】它們分屬於不同的學科,網絡新聞更側重實務方面,而網絡傳播可能會更側重研究,因為網絡新聞與傳播還是處於起步階段,所以目前這兩者之間有時候會有一些交叉重復的地方,從發展來看,這兩個學科應該在未來有更多的區分。
【菊蟲】彭老師,網絡新聞整合的好壞是否有標準? 【特邀嘉賓:彭蘭】我覺得標準可能有這麼幾條,首先是新聞的真實性和權威性能否能保證;其次,是新聞之間的內在聯絡能否更好地挖掘;再次,閱讀是否方便。
【小東@】彭老師您好!我的專業是計算機,現在對新聞傳播非常感興趣,以後也想從事這個行業,請問如果對網絡和新聞傳播的融合做一些思考,那麼現在的突破點在哪兒? 【特邀嘉賓:彭蘭】我覺得從技術上來説,可以考慮如何利用網絡技術來進行網絡新聞形式的創新,這個能發揮你的優勢。 【小東@】您説的問題我也想過,這樣是不是應該找到網絡與新聞傳播的基本理論之間的契合點,而不只停留在形式上? 【特邀嘉賓:彭蘭】我覺得應該是從形式入手,再去找那個切合點,因為網絡是新聞傳播的一個載體,任何載體它對於新聞傳播的影響都是從形式開始的。 【小東@】我是個初學者,但是還是忍不住要問您一下,影響是從形式開始的,那麼以後會影響到哪些?會對新聞傳播理論形成衝擊嗎?畢竟網絡是一個非常強大且與眾不同的載體。 【特邀嘉賓:彭蘭】首先會對傳播的模式産生影響,其次,可能會影響到幾種媒體之間的關係,也就是説,如果網絡具有融合其他媒體的力量的話,那麼未來的媒體格局會有所不同。
責編:青葉、立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