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解析央視新聞頻道的生態環境構成-第53期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4-1-14 19:19:10



解析央視新聞頻道的生態環境構成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崔老師,您曾對“媒介的生態環境”做過詳盡的分析,您能否給央視新聞頻道的“生態環境”下個定義?  
    【特邀嘉賓:崔保國】把“媒介作為環境的研究”是媒介生態學的最早的定義。我們既然把媒介看作是有生命的東西,那麼,就要以生態的觀念來看媒介。我的媒介生態學觀點是:媒介是條魚。我認為媒介是有生命的東西,不是機器,不是工具,是條“魚”。這條魚可大可小,可上天可入地,大可以大得像莊子《逍遙遊》中描述的鯤鵬:“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背若泰山,翼若垂天”;小可以小得置於掌上,甚至讓你肉眼看不見。社會中有無數的媒介,象無數條魚,有大魚,有小魚,有大魚吃小魚,也有小魚吃大魚。從全球來看,媒介生態學研究的起源應該是在北美。在北美的媒介生態學研究中,又分為加拿大的多倫多學派和美國的紐約學派。提起媒介生態學,人們通常會聯想到多倫多學派和馬歇爾.麥克盧漢(Marshall McLuhan)。紐約大學的奈爾.波茲曼(Neil Postman)是最早正式提出“媒介生態”概念的學者。
  環境是相對於中心事物而言的。與某一中心事物有關的周圍事物,就是這個事物的環境。媒介生態學可以分為兩大內容:一個是以媒介為中心展開的,研究媒介與其生存發展環境問題的媒介生態學;另一個是以人類為中心展開的,研究人與媒介環境問題的媒介生態學。把握媒介生態的規律,最重要的是樹立媒介生態的系統觀念、互動觀念﹑平衡觀念﹑資源觀念。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您認為央視新聞頻道的生態環境如何?
  我認為,央視新聞頻道的“生態環境”可以從三個層面來理解:第一個層面是從同類節目的競爭環境來看,從全球範圍來看,它的競爭對手有CNN、BBC、FOX等國際一流的新聞媒體;從全國範圍看,有鳳凰資訊臺、鳳凰臺與它對比;從臺內的環境看,有央視一頻道的《新聞聯播》和四頻道的《中國報道》,還有很多新聞性的專題欄目等。第二個層面,是從政策環境來看,比如我們的宣傳體制,還有對直播的限制和政策法規等等。第三個層面是資源環境,比如內容資源,受眾資源,廣告資源,技術條件等等。這幾個方面構成了央視新聞頻道的“生態環境”。
  【yq117】這種媒介生態環境,應該是和諧的、寬鬆的、具有人文關懷精神的,需要既具有世界的眼光,又具有時代發展的觀念,更要具有勇於在實踐的探索中不斷創新求實的科學精神。這種媒介生態環境需要社會各界給予共同關注,共同培育和營造。

  【菊蟲】最近在直播三峽蓄水,請問老師、嘉賓、網友們,認為央視的直播功夫有什麼突破或不足嗎?
  【網友嘉賓】最直觀的感覺就是直播的時間跨度太長。直播節目應該突出懸念性和貼近性。不是任何選題都適合直播。對於時間跨度比較長、起伏性不大的新聞事件,不一定全程直播,可以採取插播的方式進行。
  【飄721】那是你們的意見。可能你們還沒有真正的接觸電視傳播這個行業,你們可能只是有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還沒有真正的實踐!轉播的中的辛酸你們真的知道嗎?
  【網友嘉賓】我們很理解電視工作者的辛酸;但是希望我們來自書本的意見能為你們增添快樂而不是辛酸。
  【飄721】在你們的言語中我們感受不到歡樂,只聽見了你們對我們新聞頻道的不滿!
  【網友嘉賓】不是不滿,而是一些意見,想要向前發展,就必須廣開言路。我們雖然不是真正的工作者,但是我們也有相關課程,也有過熬夜剪片子的經歷。但是,被觀眾認可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辛苦得來的東西沒有實際效果,那它是否有實際價值呢?我覺得作為一名真正的工作人員,更應該考慮到實際效果。辛酸和吸引觀眾是兩碼事,如果既耗材耗力還達不到很好的效果,那還是做得不好。
    【飄721】苦瓜很難吃,就不代表不能吃! 
    【elang120】題外話:我覺得苦瓜好吃。其實做新聞也一樣,也許開始覺得難以“下口”,但開吃後,説不定別有一番滋味!
    【elang120】有道理,以前講“白貓、黑貓,能抓老鼠的就是好貓”,現在應該講究抓得既多又大,那才行!
  【王志鵬同學】本次的直播由於新聞頻道的全程直播而將事件的進展體現得更加具體,多角度觀察(各個方面),多角度思考(有環境人類生活等),也更加注重人文精神的注入。但是我認為有些過程的關注比較拖遝。
  【網友嘉賓】沒錯,整個關注三峽的過程太拖遝,沒有亮點,沒有熱點,也沒有任何懸念。
  【高正奎】假如這個直播你來做,你會怎麼做?
  【菊蟲】有的做滾動新聞(比如飛字幕、整點新聞,其中應多有片斷直播),有的做社教節目,有的做新聞專題。
  【飄721】你看了直播了嗎?天書寶劍峽的直播不是亮點?不要發表只言片語!難道讓讓我們的主持人跳進那奔騰的超大水流當中,在你們眼中才是亮點嗎?那麼大的水流你在現場不怕被卷走嗎?不感到危險性隨時存在嗎?
    【網友嘉賓】直播看得不多,不過還剛好看到“天書寶劍峽”這段,好在還知道那懸棺的典故,所以能夠看得懂。關於亮點的問題不是説讓主持人跳到水裏面,而是説沒有必要做這麼長時間段的直播。天書寶劍峽我個人認為做一個紀錄片會更好,比直播的形式可以更深刻。
   
  【特邀嘉賓:陸小華】三峽大壩蓄水的直播還是有一些可以改進之處。現在的直播內容準備與處理方式有一個假定,就是所有的觀眾像他們一樣已經清楚的知道三峽大壩十年的建設過程,已經清楚的了解三峽地區的歷史、文化、人文等等,實際上不是這樣。這次直播把關注點太集中在水位每天的變化上,旁及其它的東西太少,其實觀眾的心理是既想跟蹤關注水位的變化,更想知道這背後的東西,更想知道與三峽地區歷史、現在、未來、自然、社會、人文等等的故事,也更想知道代替所有觀眾親眼目睹這一歷史時刻的記者們看到了什麼、感受了什麼、發現了什麼、重新認識了什麼,這些東西如果不提供,或者提供的不夠,或者提供的方式不夠好,觀眾一定會感到不滿足。昨天大壩蓄水已經到了135,比預定時間提前五天,可是回顧過去的直播,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的精彩片斷還是少了一些。
  【菊蟲】對,特別是像我這樣一輩子沒機會看到三峽昨日景觀的人,如果在事件(比如三峽蓄水的)本身的信息較單調不吸引人的情況下,更需要全方位立體地擴充精彩。
  【特邀嘉賓:陸小華】很高興菊蟲朋友還沒下線,即使是像我們這樣目睹過三峽景觀的人也未必對三峽的歷史、人文特別是正在發生的故事有很多的了解和感受。直播最重要的不僅是把事件發生的過程展示給觀眾,而是要通過記者和主持人的眼睛理清楚發展脈絡,點出關鍵所在,提供精彩故事,展現紛繁背景,分享在現場的特殊感受,這樣觀眾才能共鳴。所以,我們應當要求在現場的記者編輯要會看,會聽,更要會想,而不只是會跟著策劃臺本説,否則與在演播室讀策劃臺本有什麼區別,在現場三個字是給在場者提供的優惠條件,更是對他背後整個集體的考試。
  【漫遊世界】我個人認為三峽大壩蓄水直播沒有2003攀登珠峰直播來得精彩。我想激動人心事不是沒有,而是不被發現罷了。
  【elang120】陸老師這段話説出了不少觀眾的心聲。
  【特邀嘉賓:崔保國】直播成了新聞頻道最頻繁使用的武器,也是至今為止這個頻道與央視其他頻道區別最鮮明的標誌。直播是央視新聞頻道的特色,也是一個突破口。但是,直播不能濫用。目前新聞頻道的直播節目存在質量不是太高,反應不是太好的情況。中央電視臺去年全年直播的新聞時間為60小時,新聞頻道開播一個月直播量就超過40小時,“和以前直播多是儀式和會議不同,現在的直播更多關注新聞的事件性”。 新聞頻道開播當天就進行了三場直播,最多的一天有5場直播。每天下午衛生部通報疫情的新聞發佈會,在重點城市的收視率能達到1.5%-1.7%。從6月1日直播到16日,連續報道、多場直播,讓觀眾和鏡頭一起看到三峽的水位是如何慢慢上升、一起見證歷史,同步感受到高峽如何出平湖。但有些直播報道顯得有些無聊,沒有深度。只有重大事件才值得直播。比如重大事件是CNN成功的關鍵,1981年克裏欣根刺殺總統裏根事件、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爆炸事件、1987年股票市場的大跌、舊金山地震、柏林墻倒塌、總統競選、國會聽證會等重大事件,使其名聲大振。
  但至今為止,新聞頻道的直播更多是可預見性事件的直播,對於突發性事件直播,新聞頻道還沒有做好。如何能夠做到直播,達到“第一時間,第一地點”,讓觀眾“看見新聞的發生,看著新聞的發展”,研究怎樣對突發性事件力爭做到“快速反應、及時到位、迅速播出”將是新聞頻道今後努力的方向。


責編:張青葉、邢立雙

 共6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