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
|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電視新聞?-第51期 |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4-1-14 19:15:57 |
|
新聞頻道推出的社會背景及歷史坐標
【特邀嘉賓:時統宇】主題發言:在新聞頻道的這一新的平臺上,我們應恪守和實踐如下理念: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的方針,將人民高興不高興、贊成不贊成、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作為新聞頻道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永遠保持人民群眾在電視傳播中的主體地位,讓他們成為新聞聚焦和生活表現的主要對象。我們要滿腔熱情地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全方位地體察民情,依靠民智,關心民生,反映民意,珍惜民力,謀好民利,順應民心,把新聞頻道的根牢牢紮在人民群眾之中,紮在社會發展的本質之中,紮在時代進步的要求之中。 我們的新聞頻道一定要有一種"世界眼光"。我們要自覺地把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的發展緊密相聯,從世界格局的高度和人類歷史發展的深度來思考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從這個意義上説,輿論導向與世界眼光的辨證統一,就是新聞頻道的發展方向。我們要以更加開放的眼光和恢弘的氣度,吸收世界各國電視傳播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既立足於中國大地又面向世界,既正視國情又放眼未來,融會貫通,不斷創新,從而使我們的新聞頻道在博採眾長中始終立於時代大潮的前列。我們堅信,中國電視只有從中國人民的需要出發,首先贏得中國廣大觀眾的喜愛,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才能堂堂正正地走向世界。 【風鈴兒】時老師,這段主題發言有些像領導講話,與您的論文風格有些差異。 【特邀嘉賓:時統宇】我想中國搞新聞的這些人,首先有一個鐵的紀律,這就是:講政治、講導向,這對於我來講也至關重要,如果要是我的有些講話像你説的那樣有些像領導講話,那我覺得你説得也沒錯,因為我首先是一個中共黨員。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央視推出新聞頻道獲得了廣泛的肯定,您能否分析一下新聞頻道推出的社會背景是怎樣的? 【特邀嘉賓:時統宇】我自己的看法是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的推出是中國新聞界2003的一件大事,至少是大事之一。對於新聞頻道的推出,我們不能僅僅局限在中央電視臺發展壯大這個範圍,而應該把它劃在整個中國電視事業發展壯大的背景下,實際上這個背景仍然不是很大,我們更應該看到新聞頻道推出的社會大背景。 新聞頻道的推出是中國改革開放25年來中國社會生産力飛速發展,綜合國力迅速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一個反映,很難設想如果沒有中國社會生産力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會有今天的中國電視和中央電視臺的新聞頻道。我記得有一首很有名氣的古詩“問渠哪得青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想這非常形象的概括了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推出的社會大背景。因此,我認為在看待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發展變化的過程中,始終應該考慮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問題,這個問題看起來好象比較空、比較大,但是如果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我們就會深切的感到,只有改革開放能夠救中國,離開了改革開放,中國新聞事業的發展是不可想像的,中國電視傳播的進步也是不可想像的。 【風鈴兒】非常贊同老師的觀點,視角開闊。 【特邀嘉賓:徐泓】新聞頻道和重大的事件,尤其是重大的突發性事件有不解之緣。近20年來,國際上的各家新聞頻道,都是在這個背景下應運而生的。而且是在對這些事件的報道下成長和定型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説,央視的新聞頻道,生逢其時。伊拉克戰爭為它完成了試播前的熱身,“非典”事件又為它提供了新聞價值極高的報道資源。新聞頻道借這樣的時機和力量開播,起步,一個月的運行,最大的成績是以比較成熟的形態,基本進入軌道。並在一定程度上,比如一些現場直播,一些欄目,一些節目中找到了新聞的感覺,可喜可賀。當然,也有一些毛病,現在的成果,更多的還是體現在形式上,形式大於內容,但不能輕視這個形式,正是這種與國際電視新聞接軌的形式,即:24小時全天候播放的新聞專業化頻道,其流程與結構,為中國電視新聞的改革搭建了一個全新的平臺。有了這個臺,就好唱戲了。現在,它正呼喚著與這種形式相符合的內容,也就是真正符合新聞傳播規律的電視新聞報道,儘快推出,儘快成長。內容的變革,毫無疑問將促進電視新聞改革進入更深更有實質性的層面。對電視之外的問題,其他媒體的改革,也將是一個有力的推動。 新聞頻道有關新聞報道內容上的問題,主要是多元化信息量不足,事件性、動態性新聞報道沒有展開它應有的空間。給予這些新聞事件的過程、展開和關注不夠,還有不少電視新聞報道,沒有走出《新聞聯播》的框框。新聞報道形式單一,談話類節目過多雷同,比例上超過了新聞報道節目應佔的比例。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新聞頻道在新世紀新聞傳播格局中處於什麼樣的地位?它將對新世紀新聞傳播格局産生什麼樣的影響? 【特邀嘉賓:徐泓】我覺得,新聞頻道的基本框架,即24小時滾動播報,不僅是形態上的創新,更是一種新聞理念的變革。新聞時效性已經從過去的不定時到定時、定時到及時、及時到全時,全天候提供新聞。時效性強的新聞,屬於硬新聞,也就是動態性、事件性的新聞。電視新聞頻道,實質上是為硬新聞的播出提供了一個平臺,或者説,它的滾動播報,基本框架,正是按照硬新聞的本質和規律設計的。這個問題,回歸到新聞的本質,就是新聞首先應是對動態的正在發生的事件的報道,並通過對這樣的信息傳遞,起到社會守望、環境監測的作用,並據此實現公眾的知情權。因此,新聞頻道的設立,與持續運作,就意味著必須有信息公開、信息透明的政治制度與社會環境支持,而且要允許記者對所發生的事件,進行過程性的追蹤報道。我想,這都是涉及新聞改革的重要問題。我期待著,期待著變化。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央視由最初只能照搬、照念其他媒體新聞稿件的電視新聞發展到了今天的新聞頻道,其中飽含了很多新聞人幾十年的點點滴滴的努力,時老師能否為我們簡單回顧一下中國電視新聞的發展歷程? 【時統宇】中國電視誕生於1958年,在其後到1978年20年的時間裏,中國電視新聞基本上停留在照搬、照念新華社或《人民日報》的新聞稿或社論評論,也就是説,在20年的時間裏,中國電視沒有自己的聲音,沒有本來意義上的電視新聞,所以我們經常講1978年中國進入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對於中國電視事業的發展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從這個時候開始,中國電視經過大約10多年的發展到20世紀90年代初,特別是鄧小平同志1992年南方談話以後,中國電視獲得了發展的絕佳機遇,特別是從1993年開始,中央電視臺陸續推出了《東方時空》、《焦點訪談》、《新聞調查》、《實説實説》等等一些影響非常廣泛的新聞欄目,中國電視新聞以此為標誌進入了一個飛速發展的時期。中國電視新聞在45年的發展歷程中經歷了幾個重大的歷史飛越階段,或叫歷史跨越階段,如果細分的化大體上可分為1978年前後分別是一個階段,1993年以後是一個階段,我相信2003年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的推出必定使中國電視新聞的傳播再上一個新臺階,之所以這樣説,我們可以舉出很多人才、物力、技術等等方面的條件和優勢,但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中共十六大以後,中國的社會政治環境和傳播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黨中央多次反復強調中國的新聞宣傳要堅持三貼近,也就是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我想大家一定有這樣的體會,就是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領導人的活動報道比以前少了,人民群眾的活動比以前大大的增多了,也就是説,中國收視率最高的電視節目《新聞聯播》比原來好看多了。為什麼好看了呢?就是因為和人民群眾離得更近了。
責編:張青葉、邢立雙
|
共6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
|